巴以首腦,身不由己
巴以首腦,身不由己
    有時候是朋友更多時候是對手

    阿拉法特和巴拉克也曾以禮相待過,但各自民族的利益使他們之間衝突更多,即便是在微笑的時候。他們處境之艱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據報道,沙姆沙伊赫峰會達成的停火協議墨跡未幹,巴勒斯坦示威群眾和以色列軍隊又發生了嚴重的衝突。10月22日晚,以軍出動直升機,向巴勒斯坦城市伯利恒西北的一個村莊發射了導彈,並出動坦克向該村開火,10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軍的攻擊中受傷。23日下午2時,以色列再次宣佈關閉巴勒斯坦加沙機場。

    巴以之間日益惡化的局勢將以色列總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逼到了墻角,他們的處境艱難而尷尬。10月22日,巴拉克宣佈,鋻於剛剛結束的阿拉伯首腦會議發出“威脅性言詞”,阿拉法特不能在限定的時間內使暴力活動停止,因而“暫停”已進行了7年的中東和平進程。對此,阿拉法特怒氣沖衝地説:“我們的人民正在通往耶路撒冷———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的路上繼續前進,不管巴拉克同意與否。讓他見鬼去吧!”他同時痛苦地宣佈:“準備面對以色列的各種威脅。”

    中東局勢的動蕩使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再次成了各國新聞媒體追蹤報道的熱點人物。在過去的新聞報道中,讀者有時看到兩人相互握手、擁抱,在一起用餐,談天説地。巴拉克曾對阿拉法特評價頗高。他説:“在我同阿拉法特的會談中,他一般説得很少。但他十分專注,他是個具備持久、清晰戰略思維的領導人。我認為,和他談判不會輕鬆。他是位傑出的、擔負歷史重任的領導人,他可能是能與我們達成和平協議的惟一的巴勒斯坦人。”但他們有時又怒目而視,相互指責。兩人是朋友,又是對手和敵人。他們是自己民族最高利益的代表,他們有著各自的故事和痛苦。

    阿拉法特:一生為祖國而戰;

    巴拉克:傳奇軍人

    阿拉法特與巴拉克有著相似之處。他叱吒風雲幾十年,死神一直與他結伴而行。但為了巴勒斯坦的事業,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第一次遇險是在1967年歲末。當時,以色列情報機構得知他在約旦河西岸一個叫拉曼臘赫的村莊住宿,便迅速派出數十名精幹士兵悄悄接近這個村子。幾聲犬吠引起阿拉法特的警覺,他推開房間後窗,跳上停在房後的汽車飛馳而去。而此時距離以色列行動隊闖入房間的時間只相隔幾分鐘。1982年,阿拉法特在貝魯特居留,一天,他通過電話得知,有位不速之客要來拜訪,他嗅出這是個陷阱,便立刻離開居住的那棟房子。接著,那棟房子便被炸彈炸飛,造成250人死亡。

    58歲的巴拉克在電視鏡頭上總是面帶笑容,顯得是那樣和善,很難想象他曾是個軍人。然而,他不僅是以色列立國以來得勳章最多的軍人之一,而且他的軍旅生涯還極具神秘和傳奇色彩。

    巴拉克剛滿17歲就應徵參軍,憑藉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他被選進總參謀部特種部隊。由於他具有非凡的戰鬥素質並擅長謀略,30歲時就成了特種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在戰鬥中,巴拉克不止一次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1972年5月8日,比利時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巴拉克裝扮成機場機械師,靠近了機艙門,恐怖分子要求他打開工裝褲檢查時,他和其他突擊隊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機艙,將恐怖分子全部打死。1973年,巴拉克又密謀策劃和實施了襲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巴解總部計劃。

    巴拉克在部隊度過了35年的軍旅生涯,參加過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當過坦克旅旅長、中央軍區司令、部隊總參謀長等要職,並晉陞中將軍銜。他胸前眾多的勳章全部與巴勒斯坦有關。

    巴拉克步入政界後,先後擔任過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並於1997年當選工黨領袖。他于1999年入主總理府後,還一直保持著軍人的習慣和作風,像對待軍務那樣處理政事。他希望自己的部下24小時都聽從他的指揮,有時淩晨兩三點還突然叫來辦公廳主任商討事情。

    巴拉克一再表示,將沿著拉賓既定的和平路線走,但中東輿論認為,視以色列安全為生命的巴拉克與他的前任內塔尼亞胡的區別在於,內塔尼亞胡若是打了別人一記耳光,他不會説一句道歉的話,而巴拉克卻會説“對不起”,他是個“務實的鷹派”。巴拉克愛讀史書,也正是史書使他在政治上信奉“中庸之道”。他認為,只有中間派才懂得把握航向,有時為了生存,需要隨波逐流,當然,有時又要勇敢地進行搏鬥。因此,也有人説巴拉克是一個兼有鴿派和鷹派思想的政治家,在溫和的背後有著強硬的一面。

    內政外交處境艱難無力承擔歷史責任

    阿拉法特為自己的民族操碎了心,但目前卻遇到了很大困難。在巴以暴力衝突不斷的形勢下,阿拉法特很難向以色列做哪怕是最小的讓步或主動宣佈推遲建國日期,因為這將使他面臨滅頂之災。

    9月28日,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參觀”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激起了巴勒斯坦人的怒火,加之本次巴以衝突中巴勒斯坦人傷亡慘重,阿拉伯世界的激憤情緒幾乎是不可抑制的。在這種情況下,阿拉法特與以色列打交道,首先想到的會是巴勒斯坦人答不答應。同時,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再一次將矛頭指向了他,聲稱阿拉法特只知道讓步,這將導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以武裝鬥爭夭折。日前,大約有500名巴勒斯坦人在拉馬拉舉行示威,反對阿拉法特參加由美國&&的中東和談首腦會議。哈馬斯還在阿拉伯人群情激憤的時候發出號召,要求巴勒斯坦人“參加(反以)總動員”。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阿拉法特決策的自由度。

    另外,阿拉法特的內閣也受到強烈抨擊。有人認為,“儘管阿拉法特本人並不腐敗,但他在自己周圍安排的全部是自私自利的老朋友和諂媚者”。他的妻子蘇哈也多次指責説,巴勒斯坦政府機構“像一個有許多近親婚姻的家族”。

    其對手以色列總理巴拉克的日子也好過不了,在國內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8月份,巴拉克宣佈參加戴維營和談後,以色列政局驟然變化,形勢對巴拉克越來越不利。反對黨利庫德集團首先發難,提出對巴拉克的不信任案;聯合政府中的以色列移民黨也反戈一擊,堅決反對巴拉克對巴勒斯坦讓步和歸還更多領土。隨後,全國宗教黨和沙斯黨宣佈退出聯合政府。三黨退出聯合政府,使巴拉克政府在議會120個席位中只佔42席,完全成了一個弱勢政府,巴拉克在內政外交上的壓力驟增。

    巴拉克倡議和利庫德集團組成緊急團結政府,並與該反對黨進行磋商。利庫德集團一些人則威脅説,他們可能會拒絕參加巴拉克擬議中的緊急團結政府,而且在本月底議會復會後將推翻巴拉克政府。以色列前總理內塔尼亞胡也在一旁幫腔,要利庫德集團“擦亮眼睛”,不給巴拉克喘息的機會,在不久的將來將他拉下馬。

    分析家指出,雖然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互相指責,但實際上,雙方都處於身不由己的無奈處境。作為民族利益至上的中東政治家,兩人既不願也無力承擔如此重大的歷史責任。(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