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大打嗎
以色列要大打嗎
    10月11日,爆發已近兩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規模暴力衝突仍在持續進行,並已蔓延到以色列境內。以政府為解決危機,延長了向巴方發出的最後通牒期限,並採取了進一步的對策。中東和平進程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巴黎和談:舌戰之外是槍戰

    10月3日,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巴拉克應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之邀,到巴黎舉行雙邊和多邊會談,磋商如何結束巴以流血衝突。不過,這邊領導人苦費口舌,縱橫捭闔,那邊巴以雙方卻是真刀真槍,照打不誤。

    阿拉法特同巴拉克的會談從4日晚一直持續到5日清晨,十分艱苦。阿拉法特堅持結束衝突的條件是由巴勒斯坦、以色列、美國、埃及和法國等組成多國調查團,查清導致這場衝突的原因,並譴責以軍的暴行。巴拉克則拒絕讓明確支持巴方的埃及和法國參與調查,反對把這場衝突國際化和政治化,堅持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巴以雙方組成安全調查團進行調查。為了抗議,阿拉法特在會談期間曾幾次想拂袖而去,但奧爾布賴特再次大擺霸權威風,命令保鏢關上大門,不讓他離去。但阿拉法特最終還是拒絕在草簽的協議文本上正式簽字。巴黎會談失敗後,原本商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休戰簽字儀式被迫改成新一輪會談。巴拉克以阿拉法特缺乏誠意為由,拒絕前往沙姆沙伊赫,徑自回國。

    5日以後,巴以衝突仍在進行,但比前幾天有所緩解。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7日上午,在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難民開始衝擊以色列北部邊界,同時,黎真主黨民兵武裝閃電襲擊了以軍佔據的邊界據點沙巴農場,並抓走3名以軍士兵。北部事變和3名士兵的命運震驚了以色列朝野,也激怒了內外交困的巴拉克。他在同內閣部長進行磋商後宣佈,阿拉法特必須在48小時內結束同以軍的對抗,否則,以軍將採取一切措施平定“暴亂”。同時,巴拉克下令關閉加沙國際機場,除阿拉法特本人的座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這裡起落。

    巴拉克的威脅無異於火上澆油。當晚,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多處發生交火事件。同時,以軍再次把坦克開往西岸部分衝突地區,並於8日淩晨出動14輛坦克,把加沙尼茨薩利姆路口的兩個果園夷為平地,炸毀了兩棟居民樓中的一棟,剷平了一個大廠房,並切斷了加沙城南下的主要道路。局勢再度嚴峻,直到中午雙方再次達成部分停火協議,情況才有所好轉。

    最後通牒:內外交困的兩難選擇

    巴拉克為何在這個時候發出最後通牒?分析人士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持續出現的巴以衝突嚴重損害了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以政府明知東耶路撒冷的聖殿山極其敏感,但沒有阻止沙龍在敏感時刻強行到那裏進行挑釁性“訪問”,對衝突的爆發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在鎮壓巴勒斯坦人的過程中,以軍又過分強調使用武力,受到了輿論的強烈抨擊。聯合國安理會因此通過了對沙龍挑釁和以軍濫用武力的譴責決議。一向百般包庇以色列的美國也不得不以棄權的方式聽憑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撻伐。

    其次,巴以衝突雖然從東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自治區爆發,但最後卻蔓延到以色列境內的許多城市,引發阿拉伯人同猶太人的種族衝突,導致了少見的內亂和流血事件,在一週內釀成上百人傷亡的嚴重後果,以色列的社會穩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以色列有可能面臨全面內戰,而平息國內騷亂的前提是結束被佔領土上的暴力衝突。

    第三,以反對黨再次乘機對巴拉克政府發難。國內兩大民族的暴力衝突使巴拉克失去了阿拉伯議員的外圍支持,巴拉克同右翼黨派組成民族團結政府或者組織多黨派的臨時內閣似乎已成為不可避免的選擇,這些因素迫使他必須表現出強硬姿態,爭取右翼力量的支持,以維持他的政治生命。

    還有一點是,在黎巴嫩南部發生的事件使巴拉克通過撤軍來換取以黎和平及北部安全的戰略意圖受到重挫,以北部安全再次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巴以衝突演化為多邊危機,以色列兩面受敵,內外交困,必須結束巴以衝突,以全力應付這一新態勢。同時,3名以軍士兵的安危使巴拉克政府面臨更大的壓力,而這一切都是伴隨著巴以衝突出現的,因此以方認為必須對巴來硬的,迫其立即剎車。

    應當看到,巴拉克在講話中再次顯示了猶太民族多少年來難以擺脫的危機感和焦慮。他表示,以色列雖然屬於“小國寡民”,但是為了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它將“動用一切手段”。

    巴以衝突:樹欲靜而風不止

    應該説,巴方並非真的打算無休止地把抗議活動進行下去,而是從10月5日開始就顯示出控制事態、逐步冷卻對抗的跡象。但是,巴以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它充滿了難以預測的變數,黎真主黨突然發難把巴以衝突再次推向了火山口,而猶太極端分子的乘機作亂也使衝突欲罷難休。

    在巴以官方出現收兵跡象後,卡赫集團等極右翼猶太組織和部分極端定居者沉不住氣了,他們並不希望巴以雙方就此偃旗息鼓。10月7日晚開始,不少極右翼的猶太人襲擊以境內的阿拉伯人房屋、車輛和清真寺;同時,部分好鬥的定居者向周圍的巴勒斯坦人進行挑釁。以警方曾對此進行干預。8日晚,在猶太人贖罪日開始後,近千名猶太極端分子衝進北部阿拉伯城市拿撒勒的東區,對那裏的巴勒斯坦難民進行圍攻和毆打,並縱火燒燬了一座清真寺,導致至少60名巴難民受傷,2人死亡。當晚,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拉馬拉附近被猶太定居者劫持,當著他妻子的面被活活毆打折磨致死,屍體遭到焚燒後又被拋至荒野。這兩起暴行被巴勒斯坦媒體披露後,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中激起極大的義憤,誘發了新的暴力衝突。

    9日中午,在為這3名巴勒斯坦人舉行過葬禮後,拿撒勒市宣佈罷工、罷市,拉馬拉、希伯倫等地的巴勒斯坦人舉行示威,並同以軍發生激烈衝突,又有數十人受傷。同時,在西岸的其他地方,巴以雙方也發生了零星衝突和槍擊事件。當天午夜,以軍再次出動戰鬥機,用火箭摧毀了希伯倫的一所巴勒斯坦民宅,理由是有人從那裏向猶太定居點開槍。10日淩晨,加沙的形勢再度吃緊,以軍摧毀了尼茨薩利姆路口的另一座居民樓,同時在拉法附近也搗毀了幾座向以軍開槍的民宅。當天猶太定居者焚燒了數十輛巴勒斯坦的貨車。一名8歲的兒童死於以軍的槍下,數十人受傷。10日淩晨起,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維夫、阿什杜德等地又出現了多起襲擊阿拉伯人的事件。當天早晨,巴拉克、沙龍和以總統卡察夫等相繼發出緊急呼籲,要求猶太人不要忘記自己作為少數民族時遭受的苦難,要善待阿拉伯人,表現出寬容的美德。

    9日晚,以方提出的最後通牒期限過後,巴拉克主持以安全內閣磋商了數個小時,最後作出一系列有緊有松的決定:將通牒期限延長3至4天,不排除參加為結束危機而舉行的多邊首腦會談;允許2萬名巴勒斯坦人到以境內打工,並准許巴商人進入以境內;繼續封鎖巴勒斯坦自治區,關閉連接加沙和西岸安全通道,封鎖伯利恒和納布盧斯等巴勒斯坦城市的部分出口,限制部分巴官員的行動;繼續關閉加沙國際機場,並授權以軍在必要時繼續動用坦克、直升機等重武器。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紛紛呼籲雙方保持最大的克制,避免造成和平進程全面崩潰。與此同時,高層次、高密度的國際調解活動也在巴以和黎以間展開。10月8日起,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及埃及、俄羅斯、美國等國紛紛在巴以間展開走馬燈式的調解活動,試圖説服雙方罷戰休兵,重新坐到談判桌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