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悄悄加入“核俱樂部”
以色列悄悄加入“核俱樂部”
    8月16日,以色列國家電視臺播放了一組由衛星拍攝到的該國久負盛名的迪納莫核反應堆的照片,這個跡象反映了以色列愈來愈希望與外界討論其核武能力的意願。

    該電視臺播放了一批分別於1968年和1971年拍攝下的內蓋夫沙漠中的這個核反應堆照片,它們都曾出現在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的網頁上,FAS是一個監督全球非常規武器能力的美國機構,電視臺明確表明這些照片取自FAS的網頁,根據規定,它這樣做沒有違反以色列的法律條例,因為明文規定引用國外報道是合法行為。

    追求核威懾下的安全

    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建立,是人類進入核時代以後的事情,它于1948年獲得獨立,但其鄰國一開始就把它看成“猶太複國主義實體”,與它格格不入。以色列國土狹小,面積僅2.7萬平方公里,最窄處只有15公里,國土周邊一面靠海,三面被敵對的阿拉伯國家包圍,狹窄的國土既缺乏足夠的戰略緩衝縱深,軍隊無法實施大範圍的戰略機動,又缺乏足夠的兵源,所以具有“絕對戰略意義”的核武器自然成為以色列夢寐以求的威懾法寶。以色列的核軍備是在西方某些國家的幫助下,極端秘密地發展起來的。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就開始建立核研究機構,1952年,以色列成立原子能委員會,從屬於國防部領導,1956年,原子能委員會擴大改組,升格相當於內閣部,由當時的總理本古裏安親自兼任主席,負責全國的原子能研究發展工作的計劃和管理。以色列真正的核武庫之父,正是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前工黨總理佩雷斯。50年代末,佩雷斯作為國防部辦公室主任,建立了一個核技術及材料採購的秘密機構,並且負責從法國購買迪納莫核反應堆。70年代中期,他作為國防部長確定與南非建立核聯盟。80年代,他作為總理立志要使以色列成為第三世界中核武器規模最大的國家。

    1953年,以色列與法國進行秘密的核合作,法國容許其派出觀察員了解法國核研究的進程。1957年,以色列要求法國在內格夫沙漠南部小城迪納莫建造核反應堆,隨後30多名法國專家來到內格夫省省會貝爾謝巴,不久迪納莫郊區出現一座名為“紡織廠”的半球狀拱頂圓形建築,周圍幾公里的地帶架起了鐵絲網,武裝警衛人員24小時不間斷巡邏。迪納莫核反應堆于1964年6月正式運轉,摩薩德特工通過所謂的“高鉛酸鹽行動”從比利時搞到200噸氧化鈾,為其提供足夠的原料。該核反應堆主要用於生産核彈裝料钚和放射性同位素。之後,歐洲原子能聯合公司又向以色列提供設備,秘密建立了一個核燃料處理加工濃縮钚的工廠,該廠每年能夠加工3500公斤钚。至此以色列具備了核彈钚裝料的能力(目前迪納莫核反應堆已瀕臨崩潰,因為強烈的輻射正吞噬著反應堆上層金屬建築)。美國情報機構在50年代末出現嚴重失誤,有3年時間它未能認識到迪納莫正在興建的設施是用於核武器開發的。1970年,以色列建立了第四座核反應堆,其功率為200兆瓦,主要用於海水淡化和發電。眾所週知,在海水淡化的基礎上可以提取重水,而重水既可以用做核裂變時的慢化劑也可以用於制取氚氟鋰等氫彈所需的核裝藥。

    據報道,80年代以來,以色列已經具備了生産氫彈和中子彈的能力。1979年,以色列與南非在印度洋的愛德華王子島共同組織的核爆炸試驗,使用的氚就是由以色列提供的,兩國之間的合作使以色列收益匪淺,南非不僅向以色列提供急需的核材料,並且提供財政支持,以色列早先研製傑裏科導彈的經費就是用南非蘭特結算的,雙方的核試驗也是以色列出技術,南非負責後期保證。至於以色列核原料從哪來,50-60年代,以色列的鈾原料主要是從美國、法國、阿根廷、扎伊爾(今民主剛果)和南非等國進口的。後來以色列在內格夫沙漠查明有2.5萬噸鈾礦儲量與磷酸鹽混雜在一起,由此以色列建起了年産50噸天然鈾的設施和3個生産磷酸的工廠。自1974年以來,以色列發展了用激光進行鈾濃縮的方法,24小時生産7克鈾(純度為70%)。這樣以色列具備了將天然鈾加工提純為核彈頭鈾裝料的能力。

    拉幫結派搞實驗

    以色列大多數的核武器位於一個三角形地區內,三角形的基線沿著地中海海岸,頂點在耶路撒冷。它們包括南部的迪納莫核反應堆;在特拉維夫以南沿海的納哈勒索雷克,有一個5兆瓦研究用核反應堆和一系列試驗室;位於海法的國家武器研製組織第20分部設計安裝核彈頭,附近的第48分部則負責彈道導彈研製;以色列最機密的核彈基地位於雷霍沃特的泰勒諾夫空軍基地的核武器地堡和隱藏在扎哈裏亞城(希伯來語的意思是“上帝記得復仇”)以西的猶地亞丘陵導彈發射控制地堡,上述地堡擁有70枚隨時待命狀態的核彈頭,由F-16戰鬥機組成投擲核彈的“黑色中隊”,在地下機場內保持24小時戒備狀態。另外,同樣重要的核彈頭儲存地堡位於提羅什村附近,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鐵路和以色列南北向幹線公路之一的交叉點以南302路線上,“在危急時刻,能夠在5分鐘內與運載系統緊密配合在一起並分散開來”。

    以色列的核設施所在地甚至都以衛星照片的形式公開發表在英國《簡氏防務評論》上。據專家認為,以色列的核軍火庫包括200枚核彈頭與120枚中遠程導彈。以色列最核心的反擊武器當屬傑裏科彈道導彈,它的配置很像美國的潘興導彈系統,導彈全長16米,保守估計其射程已經超過1500公里,覆蓋周邊10余個阿拉伯國家,該導彈的雷達區域制導系統能夠快速地重新輸入目標數據,制導編程系統可以在作戰的最後時刻對導彈進行編程,以確定到底打擊人口中心還是軍事設施,以及彈頭是在空中爆炸還是墜地後爆炸。彈體內的記憶芯片儲存有多個目標圖像信息,因此傑裏科彈道導彈可以打擊多個目標。據悉,以色列現在不僅把傑裏科彈道導彈對準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利比亞等激進國家,甚至連沙特阿拉伯之類比較溫和的阿拉伯國家也不放過,全然不顧那裏還有許多美軍基地和人員。作為陸基導彈和黑色中隊的後援,隱蔽性更加優秀的3艘海豚級潛艇陸續裝備部隊,1100噸的艦體上部署有類似戰斧的潛射導彈。

    “和敵人的敵人交朋友”,是以色列政府外交的技巧,而它與國外的核技術交流也是如此。除了以前提到的南非外,印度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國家。以色列和印度導彈技術交流已經持續了20餘年,核技術交流更是“暗箱操作”,但自1992年建交以來進行了50多次軍事領導人互訪,就在1998年印度悍然實施核試驗前2個月,印軍總參謀長還受到以色列軍方的接見,印度核試驗英雄卡拉姆于1996年和1997年訪問了以色列內格夫核試驗室。以色列已經向印度出口了2億美元的軍火,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曾表示“贊同印以之間積極的核合作”。

    都是公開的秘密

    據分析家認為,以色列目前所採用的是“不透明”的核政策,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其是否擁有核武器。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和學者在著寫有關以軍的文章時,如果自信他們沒有泄密,就會例行繞過軍方審核這一步,但僅是在幾年前,有關法律還規定要把那些未經審批的書籍從書架上無條件地撤下來。

    1963年,以色列政府發表“不首先在中東地區引進核武器”的聲明,不久它又表示“以色列不會落後於(阿拉伯國家)成為第二個向中東地區引進核武器的國家”。1973年1月,以色列總統宣稱其核設施完全是和平用途,它不想發展核武器,但同年它便組裝出第一枚實戰核彈頭,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內閣通過了局勢不利時使用核彈頭的決議,並緊急組裝出13枚核彈頭進入臨戰狀態。1984年,以色列國防部長暗示以色列有核武裝,“如果阿拉伯國家敢於對以色列使用生化武器,它將用百倍威力的武器加以報復”。

    1986年,知曉內幕的以色列核專家莫迪凱瓦努努出逃英國,向《星期日泰晤士報》洩露了以色列的核機密,結果硬是讓摩薩德特工把他秘密抓回國內受審,判處18年徒刑,至今還被關在獄中。流亡英國的以色列人阿夫納科亨于1998年10月出版的《以色列與炸彈》一書中披露,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之際,以色列為了防止失敗,臨時拼裝出原始但又可用的原子彈,當時它就安裝在傑裏科彈道導彈上,該導彈于1965年進行第一次試驗時未能成功,1966年3月才形成戰鬥力,當時就有不少軍方人士要求部署這種武器以“威懾阿拉伯人”,但總理埃什科爾害怕國際制裁而否決了這項建議。以色列還長期抱有在中東地區實行核壟斷的傾向。1981年,摩薩德得知伊拉克正在進行核武器研製時,立即採取行動,派出F-15、F-16戰鬥機千里奔襲伊拉克烏西克拉核反應堆,遏止了伊拉克的核研製進程。目前以色列和美國又多次不點名地威脅伊朗放棄核武器研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