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陳剛毅:新時期援藏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 > 正文

陳剛毅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21日 12:19)

  被採訪人:姜友生

  採訪主題:陳剛毅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講話內容:

  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姜友生。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設計院全體員工,向參加此次集中採訪活動的領導和各位記者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謝意!

  交通規劃設計院是湖北省交通廳的直屬單位,是一個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勘察設計、工程管理服務的科技企業,業務範圍涵蓋公路、橋梁、港口、船閘、航道整治等交通工程建設的諸多領域。不僅為國家公路網和水運網建設獻計獻策、貢獻力量,而且也為國家、社會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交通科技人才。陳剛毅同志,就是我院交通科技人才的一位傑出代表。

  陳剛毅同志1963年12月出生於湖北省咸寧地區,1983年9月進入湖北省交通學校學習,1986年7月中專畢業後,進入我們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工作至今。其中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在西藏山南地區“湖北大道”工程中任項目總工程師, 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西藏214國道角籠壩大橋工程中任項目法人。

  陳剛毅在我和同事們的印象中:工作勤奮努力、嚴謹細緻,為人誠懇樸實、謙和低調。

  1986年7月,他從湖北省交通學校畢業,分配到我院工作。不久,他踏實的工作態度、謙和的處事方式和優秀的設計作品,就引起了院領導和老專家們的注意。八十年代,電腦離我們還很遙遠,那時,幾十億元投資的交通工程中的每一方混凝土、每一噸鋼筋,都要靠鋼筆和計算器一點一滴地手工計算,大量工程設計圖紙中的千萬條直線、千萬個符號,都要用鉛筆、直尺和橡皮在白紙上一筆一劃地手工繪製。這些工作辛苦而又繁瑣,並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能認真地對待、圓滿地完成。但陳剛毅不同,他對待工作始終保持著精益求精的態度。每當工程設計中有疑問的時候,他總是仔細地查閱各種書籍資料,並虛心地向老工程師和同事們請教,儘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1989年陳剛毅在宜黃高速公路仙桃至江陵段參與工程施工現場服務,有一次,他僅用4天時間就修改好了17座橋的設計圖紙,完全滿足施工要求。速度之快、質量之高,讓所有人都佩服不已。在當時完全靠人工計算和手工繪圖的情況下,這個工作量一般需要20天才能完成。靠著對工作高度的責任心和不懈的努力,陳剛毅很快從初出校門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青年設計人員。

  陳剛毅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80年代,中專還算是不錯的學歷,但陳剛毅並不滿足,在設計院這樣一個重知識、重人才的環境裏,他一直努力尋找機會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參加工作剛滿兩年,他就參加了西安公路學院的本科函授學習。他平時工作忙,只能利用業餘時間自修,那幾年,平常只要看到陳剛毅,他不是在工作,就是拿著本書在學習,有時候吃飯都是書不離手。有一件事情特別能反映他對學習的高度投入和克服困難的韌勁。(那是)1990年冬天,當時他住在公路局招待所樓上的一間單身宿舍裏。一天他學習到深夜一點半才休息。半夜3點左右,他的肚子突然一陣陣絞痛,好不容易挨到淩晨,才掙扎著來到醫院看急診。經檢查,是腎結石,急需輸液。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上課的時間就快到了,他顧不得輸液瓶中還未打完的藥水,硬是讓醫生拔了針頭,拿了點藥,就急急忙忙乘公汽趕往地馬倉湖的航運學校上函授課。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學習精神,他克服重重困難,用5年多的時間,系統地修完了路橋專業本科的全部課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千錘百煉方為真”。陳剛毅知道:交通工程建設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歷經實際工程檢驗過的專業知識。因此,他非常注重在工作實踐中回爐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反復揉合,加深理解。正是因為他這種鍥而不捨、刻苦鑽研、大膽實踐的性格和作風,經年累月,天長日久,陳剛毅終於在一個知識分子密集、人才匯粹的群體中,由一個中專起點的普通技術員,逐漸成為一個能設計、懂施工、善管理的“多面手”,成為一個敢挑重擔、能挑大梁的技術骨幹,成為一個讓組織寄予厚望的優秀青年人才。在我的記憶中,陳剛毅在工程項目中真正開始獨當一面,是在1993年宜黃高速公路江陵至沮漳河路段工程設計中,他首次擔任設計代表,打個形象的比喻,設計代表就相當於我們設計院的駐外特命全權大使,權力也大,責任也大。據他本人事後回憶説,當時他接到這個任務,既感到無比光榮,也意識到肩上的責任重大。作為參加工作才幾年的年輕人,能承擔這樣重大的工作安排,是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信任,自己一定要萬分珍惜這種難得的機會。他曾暗暗地在心中告誡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能圓滿完成任務,不能有任何閃失和大意。正是由於他這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和敬業精神,使他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宜黃高速公路江陵至沮漳河路段工程施工順利進行提供了優良的技術服務,而且該工程還獲得了“湖北省優秀設計三等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在雪域高原上的援藏工程建設中,陳剛毅迎來了他人生的亮點和事業的輝煌。

  2001年初,我們設計院接到任務,擔任西藏山南地區“湖北大道”的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這個工程是當年湖北省的重大援藏項目。院黨委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按照“政治表現好、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標準,嚴格挑選技術骨幹。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時陳剛毅是第一個報的名。根據他的業務能力和平時的工作表現,我們決定由他擔任湖北大道項目的總工程師兼工程技術部主任。在整個工程建設期間,陳剛毅始終專注工作、秉公辦事、狠抓質量,他認真、公正的作風在項目部和施工單位裏人所共知。有一次,他在質量檢查中發現有一段200m的水泥穩定層強度不合要求,他堅持標準,不留情面,要求施工單位將這一段水泥穩定層全部打掉,重新澆築。施工單位儘管當時不太情願,但事後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嚴謹和規範。正是他這種一絲不茍、質量第一的工作作風,使項目部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湖北大道”項目建成了“精品工程”和“示範工程”。就在幾個月前,陪同記者進藏採訪的同事們告訴我,由於“湖北大道”周邊不斷有開發和建設任務,各種載重車輛川流不息,但幾年過去了,即使是大道兩旁的人行道地磚,經過無數次碾軋,至今仍然是完好無損。當地交通部門的領導感慨地説,“湖北大道”真正經得住時間的檢驗,是名副其實的“優質工程”。

  “山南大道才鑄就,又聞昌都起宏圖”。2003年,設計院受交通部、湖北省交通廳委託,承擔國道214線西藏角籠壩大橋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作為當年交通部的重點援藏工程,角籠壩大橋是西藏公路建設史上技術含量特別高、地質情況十分複雜的橋梁建設工程。陳剛毅主動請纓,我們考慮到他在“湖北大道”建設中的優異表現,再次對他委以重任,向交通部推薦他擔任項目的法人代表。

  2003年春節剛過,他帶領角籠壩大橋建設項目辦的全體同事前往西藏進行工程建設。陳剛毅把在“湖北大道”建設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以及他一貫的“認真、實在”的工作作風,帶到角籠壩大橋項目管理之中。他經常召開現場會,認真研究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項目管理中的成功經驗。他對工程質量常抓不懈,除了安排項目部成員每天輪流上工地檢查外,他往往不分晝夜、身先士卒下到工地,現場了解工程進度和安全狀況,保證大橋建設的順利進行。雖然大橋橋址區的自然環境惡劣、地質條件複雜,但由於陳剛毅和項目部的同事們辛勤工作與嚴格管理,大橋建設期間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昌都地區交通局澤洛局長曾經感慨道,角籠壩大橋是本地區管理最規範、最到位的工程項目。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角籠壩大橋的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陳剛毅卻被查出身患癌症。在2004年2月底他接受手術後,為了讓他安心養病,院領導對角籠壩大橋的工作進行了妥善安排,計劃由其他人員接替他的工作。誰知到了2004年5月,病情稍微好轉的陳剛毅竟然要求再次回到西藏,我記得為了這件事情和他在辦公室裏還發生過一次爭論。那一天,他來到我的辦公室,要求進藏回到角籠壩大橋工地。當時,他才歷經手術、化療和放療,臉色蠟黃,看上去非常虛弱,但他的進藏請求卻非常果斷堅決。他説,“沒有誰比我更了解角籠壩大橋的情況了。我在家呆著,覺得自己都快成廢人了,我如果到了工地,進到現場,既有利於工程的進度和質量,也會讓我重新有了精神寄託,對病情恢復也會有好處。”我告訴他,你在西藏的工作,院領導已經安排了人員接手,你要實在不放心,還可以利用先進的通訊手段和網絡技術,在內地“遙控”指揮,為了你的身體考慮,你不能再回工地。儘管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他的軟磨硬泡。他那異常堅決的態度讓我只得同意了他化療期間的第一次進藏,後來3次,他就不跟我打招呼,化療完了就“偷偷”地去了工地,並且待的時間更長了。當陳剛毅帶著重病之軀,重新回到西藏後,在那個健康人都難以支撐得住的高寒地區,他仍然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個絕症患者。

  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拼搏精神,在陳剛毅和角籠壩大橋項目部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8月3日,角籠壩大橋順利建成通車,工程質量得到了西藏自治區的高度評價。

  長期以來,陳剛毅總是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格言來勉勵自己,對待工作和事業全身心投入,對待個人名利卻十分淡漠。十幾年來,他擔任過多個交通建設工程的項目經理、工管部長、總工程師乃至項目法人。在這些重要崗位上,陳剛毅經受住了金錢和人情的干擾和考驗。在他參建或負責的每個項目中,他始終堅持原則、廉潔自律。而且自他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他也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生活或待遇上的要求。凡是和陳剛毅打過交道的人無不稱讚,陳剛毅是個“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做人、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

  今天,我們從真實可感、樸實無華的陳剛毅身上,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默默奉獻的“交通人”形象,他是我們千千萬萬奮戰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交通人”的縮影,他是我們無數交通科技人才的傑出代表,我們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謝謝大家!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