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陳剛毅:新時期援藏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 > 正文

責任重於生命 毅力鑄就豐碑 

  為什麼他7次化療期間要4次進藏?是什麼支撐著他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堅持到底的?“剛毅精神”是如何造就的?在採訪中,我們努力尋找著答案。

  使命高於一切 責任重於泰山

  “角籠壩項目是2002年交通部同時啟動的9個技術援藏項目中的一個。對於我來講,組織上信任我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只能幹好不能幹壞,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我代表的不僅是我自己,不僅是我們設計院,還代表了湖北省交通廳,代表了全體湖北交通人,甚至代表了整個湖北。”

  陳剛毅始終堅定地認為,幹一件事情,不僅要幹完,還要幹好,絕不能半途而廢。


精細測量

  交通事業是一個公共事業,具有公益性,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對於交通人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責任心,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心。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在得知大橋錨洞塌方後,他堅持要進藏完成大橋的修建任務,懇切地要求領導批准:“我最了解角籠壩的情況,有些事必須要到現場看才行,否則會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的。” 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感,為了保證角籠壩工程萬無一失,陳剛毅對施工的每個環節都精心組織,一絲不茍。大橋的4個錨塞體,技術上允許有2毫米的定位誤差,但陳剛毅要求將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一次,在進行擋土墻施工時,陳剛毅發現有一段300多立方米的墻面座漿不飽滿,陳剛毅發現後立即提出異議,並叫來負責工程監理的黃紹國,要求他督促施工方全部返工。他對黃紹國説:“我跟你私交沒話説,但現在我們是工作關係、合同關係,請你支持我、理解我。” 黃紹國聽到陳剛毅的這番話,又敬又佩,立馬叫來了施工方,讓他們將這一段擋土墻打掉,重新來澆築。而2001年陳剛毅負責的“湖北大道”更是創造了當時西藏城市道路上技術標準最高、建設管理最規範等十個第一,被交通部評為全國公路建設優質工程。同樣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感,他廉潔自律、一身正氣,避免因貪污腐敗而造成“豆腐渣”工程。

本篇文章共有 7 頁,當前為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