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調查》十週年 > 正文

《動物福利》2004-6-14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19日 14:12)

  總製片人:梁建增

  製片人:張潔 陳氓

  編導:陳新紅

  記者:長江

  攝像:王忠新 孫海南

  錄音:呼和

  助編:張海華

  解説:林賀

  責編:杜曉靜 王琦冰

  合成:劉昕

  策劃主管:汪力

  張呂萍 張立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代表

  李博 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東亞地區理事

  宋偉 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

  莽萍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

  鄒放祥 北京資源集團

  演播室:熟悉新聞調查的觀眾可能都知道,在以往的節目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人的生命,人的尊嚴,人的福利,今天我們把關注的目光轉向動物,動物的生命,動物的尊嚴,動物的福利。

  解説:一隻流浪了三個月的小狗在 一名園林工人的喂養下生命得到了延續。

  記者:你管它叫什麼名字?

  工人:沒給它起名。

  記者:那你每天喂它的時候怎麼叫它?

  工人:我一叫它就來,一招手就過來。我一叫它就來,一叫就來。

  解説:一個民間小動物收容機構的介入使這只流浪小狗的命運發生了改變,由於它是在北京昌平被收養,所以它被取名為小昌平。

  記者:那傷是咬傷還是打傷?

  收容所工作人員:不太像咬傷,像是打傷。

  記者:打傷的?

  收容所工作人員:因為她説好多人用棒子打,要是咬傷的話,應該是一個對口,不是這樣的。這可能是人用利器扎它了,鼻子可能是外傷,好多這樣的毛還沒長出來。

  解説:一個月後,小昌平逐漸恢復了健康。

  這裡是北京市小湯山的一個動物收容中心,小昌平在這兒得到了良好的照顧,據了解,和小昌平命運相似的小貓小狗在這還有幾百隻,這個小動物收容中心是一個叫張呂萍的女士投資創辦的,她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辦了這個中心,這個中心的現在的生存狀況又是怎樣呢?

  記者:這是衛生所啊?

  張呂萍:這是我們小衛生所,比較特殊的在這兒。你看都是殘疾的這小貓啊……這是剛遺棄的,這是殘疾的。我和你講,美美,你看這個,這個小美美貓,咱們別照它底下,省得刺激大家,它是截肢了,兩條後腿,它只有前腿。

  記者:生病?

  張呂萍:不是,它是被一個賣菜的農民的小孩給它(弄的)。

  記者:這還是個波斯貓吧?

  張呂萍:對呀,給它把腿掰斷了。掰斷了以後也沒有醫生治療,就給它扔到咱們街道旁邊。有個街道不是還有綠色的大垃圾桶嗎,就給它扔進去了,然後上面還被別人倒了好多垃圾,東城區衛生局的兩個女孩來回從那兒走就聽著小貓叫,她們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她們説這個小貓怎麼不會走路呢,她們也沒養過,後來我就過去看一看,我就看見在一個小紙盒裏,特別可憐,而且臟極了,臟極了。我一看這個腿,我想可能沒有什麼救治的希望了。

  記者:那都沒希望了你怎麼還把它弄來?

  張呂萍:當時它看著我,兩個小眼睛看著我,覺得是我決定它的生死,我看著它的眼睛我就覺得,我就是很簡單的想法,我想救救它試試。

  解説:這只小貓不僅被救活了,而且現在還能帶著殘疾車四處奔跑玩耍。張呂萍開始收養小狗是在1995年,那時北京市剛出臺了嚴格限制養犬規定,規定中要求每個養犬戶每年要繳納5000元的登記費,所以她從朋友那裏接納了許多小狗。

  張呂萍:剛開始接這些小狗是朋友送來的,不是朋友誰知道要往我這兒扔,而且我當時也沒有機構。只是朋友,一個傳兩個,兩個傳三個,但凡有一點不想把狗送到農村去的人,又不想自己交錢的人,那當然就會順藤摸瓜就會到我這兒來。

  解説:張呂萍,1954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高干家庭,曾經當過文藝兵,80年代中期下海經商,做房地産生意,幾年時間資産達近千萬,生活條件的優越以及從小對小動物的喜愛,使她願意出錢收留朋友們送來的小狗。

  張呂萍:就是當時想得很簡單,確實很簡單,就想我給它交了錢我就救了它一個命。

  記者:什麼時候你覺得收的這些朋友的小動物你自己家已經養不下了,必須得給它們找個地方?

  張呂萍:95年的下半年我已經就不行了,已經就不行了,已經是五六十隻了,那肯定不能在我的家裏。當時我第一個找的院子是在朝陽區,晚上下班了我先去安置一下它們,然後把周圍的關係也再偵查一下看看有沒有人想舉報我,把這關係搞得好一點,就這樣開始的。

  記者:有點像逃難?

  張呂萍:像逃難,完全是逃難。而且這時我潛意識裏面告訴自己,你違法了,你這個問題絕對解決起來不容易,但是這個路是肯定要走下去,也是潛意識裏的東西。

  記者:路在哪兒呢?你不遺棄就違法,在兩難之中。

  張呂萍:對,兩難之中。

  記者:哪兒有路啊?

  張呂萍:找出了路。

  記者:想到什麼了?

  張呂萍:先是從形式上我就逃難,我打時間差。比方説我在朝陽區的時候,我準備往大興跑,大興當時的執法部門也沒有思想準備,不會相信來了這麼一個人,他總得有個適應過程。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已經準備逃到下一個地方去了,當他們反應過來準備要去跟我理論一番,或者説要去執法了,我已經跑了。

  記者:但是你總是逃難總不是個辦法,我在逃難當中再找時機把它們安頓到一個地方。我就開始去遊説,我就開始去爭辯了,我就開始去跟人家講我的觀點,我找到政府,包括制定法律的部門,而且我也在不斷地在告訴自己,你得堅定一點,為什麼?其實你在拯救一個小生命,你沒有錯誤。

  解説:為了全力以赴地照顧幾十個小生命,張呂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生意,在門頭溝山裏投資興建了狗舍,同時四處為小狗們爭取合法的生存權利。

  張呂萍:大概本身這個事情就是從它的本質上是一個善良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一直到最後沒有人為難我,沒有一個部門為難我,最終就是我合法化了。

  解説:2004年4月,張呂萍帶著她的100多只小貓小狗從門頭溝的山裏遷到小湯山,一個佔地43畝的新居,此後,她繼續通過不同途徑收養被人遺棄的小動物。

  記者:像大家都要問這樣的問題,我也曾經想過,你作為一個有錢的人,一個有善心的人,那麼目前那麼多可憐的人還在這社會上,你為什麼不把你的善心放在人身上,而是放在動物身上?

  張呂萍:我覺得善心沒有排序,首先它們除了不會説話,可以和人交流,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它懂得疼痛,它很乖,我沒有理由當它走進我的生活或者它需要我保護的時候我走開,我走不開。還有一個我的生存是要讓它有意義的,我想把它做成一種事業。

  記者:你説這個事業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業?

  張呂萍:轉變人觀念的事業。

  記者:轉變人什麼樣的觀念?

  張呂萍:尊重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張立:我覺得她的理念是非常先進的理念,需要我們來支持的理念。

  解説:張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代表,他所服務的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向公眾推廣防止虐待動物的理念,並提倡動物福利。該組織曾給予張呂萍的小動物收容機構一定的經濟幫助。

  張立:很多人在救護動物的過程中他缺乏一個真正為動物著想這麼一個理念,就是動物福利的理念,而張呂萍的這個中心不是,張呂萍這個中心就是説動物應該有哪些需求,我來滿足它的這些需求。

  記者:實際上動物福利這樣一個概念它包含一些什麼內容?

  張立: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動物的健康,一方面是動物的樂就是快樂,動物的康樂它可能能反映出動物福利的狀況。我們所謂動物的康樂實際上在西方國家認為是五大自由,動物的五大自由,比如它免收饑渴的自由,動物有免收不必要痛苦的自由,它有這種自由地表達它的天性和行為的自由等等,那麼這五大自由集中反映出動物正常的行為和它所必須的生存的條件。

  解説:據了解,世界上最早提出動物福利概念的國家是英國。

  李博:人對動物有一定的責任,我們都要負責任。

  解説:李博,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國際計劃總監。成立於1824年的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物福利組織,該組織主要在世界範圍內開展防止虐待動物的慈善活動。張呂萍的小動物收容中心也曾得到這個組織的資助。

  記者:當時在歐洲動物福利概念提出的時候是在一個什麼背景之下?

  李博:19世紀初的時候,有些人覺得他們在街頭上尤其是在倫敦或者其他一些比較大的城市,他們看到從農村來的人把家畜尤其是牛馬等等這樣的家畜把它們趕到市場去,趕的時候也是打,有一些人覺得這樣的行為是很殘忍的。

  解説:為了制止對動物的虐待,19世紀初英國就人向國會提出禁止虐待動物的提案,曾遭到許多人的嘲笑, 13年後,英國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禁止虐待動物的法案,馬丁法令。

  張立:英國的防止虐待動物法案它實際上是針對農場動物,就是為人類提供肉製品的家禽家畜如何保護它們的福利提出來的,那麼後來動物福利的概念不斷地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和進步,又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要推廣到其他的為你提供服務的動物。

  解説:按照人類對動物的利用,可以將動物分為6類:農場動物,就是供人們食用的雞豬牛等動物;實驗動物,主要用於科學研究,比如藥品、化粧品質量檢驗等方面的動物;伴侶動物,也就是家童中日常飼養的寵物;工作動物,如警犬、耕牛等為人類提供勞作的動物,娛樂動物,被人類馴化供人們娛樂的,如馬戲團中的動物,以及野生動物。

  串場:在為我們人類提供服務的6類動物中,我們注意到和普通人發生直接聯絡的主要是進入許多家庭的伴侶動物,也就是寵物,還有農場動物,比方説,雞鴨豬牛等食用動物。那麼在我國,這兩類動物的福利狀況怎樣呢?如果它們的福利無法得到保障,又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記者:中國人現在生活還不是很富裕,可能有一些人會説,現在中國人自己的福利還不是很好,人的福利還不是很好所以現在要去關注動物的福利……

  李博:對。

  記者:可能有一些人是會想不通的。

  李博:對。但是我們覺得這是兩回事,不一定説我們先把人類的我們老百姓的福利做好才開始做一些關於動物的事情,這兩條路我們可以同時走,可以這樣做,這很重要。而且這個動物福利不一定是跟經濟有關係的,因為有一些方面就是跟人的態度和人對動物的想法、跟宣傳教育有關係的。

  解説:動物福利所關注的伴侶動物就是人們常説的寵物,主要包括貓狗鳥等家庭飼養的用來陪伴人,能與人進行感情交流的動物,自古以來人類就飼養伴侶動物,隨著人類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20世紀後期家養動物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普及,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寵物逐漸進入有錢人和普通人的生活當中,城市中養寵物成為了一種時尚。

  張呂萍:這是流浪貓,小區的小孩把它撿著了。

  記者:當時送來的時候這四個是一窩的?

  張呂萍:是一窩的,你看還可以這樣喂就隔著這麼喂就行。我們有刻度的,我還得看,還得差一點,有刻度,吃太多別給撐著了。在小區裏面,小區裏頭這種現象特別多,都拿它當玩具養著玩,也不控制繁殖,然後一旦不要了,夠了,帶來麻煩了,就扔。小區裏這個那簡直多的,真是沒辦法。

  張呂萍:非典時候扔的,非典的時候人給扔了的。

  記者:非典的時候遺棄的動物多嗎?

  張呂萍:非典遺棄太多了。那在高速路上就扔在高速路上狂奔的小狗,各種各樣的狗多的是。軋死的,跑了的,我給救下來的。

  記者:非典的時候人幹嗎要把小動物扔了呢?

  張呂萍:不是説動物身上有嘛,這個病毒。

  記者:那也沒説是貓狗身上?

  張呂萍:那也不行,那只要是動物,而且公共場所要是看到了動物,看到了狗和貓,那人就是如臨大敵,那就是談狗、談貓都色變,就是這種。只別提動物,是動物,我得保護我自己,你們可別把動物挨到我身邊。而且SARS時期。我們撿的貓和狗有養了十年的歷史扔了的。

  記者:這兒有嗎?

  張呂萍:我們這兒有,有一個。

  記者:一共在SARS的時候……?

  張呂萍:我一共撿了158個,撿了個吉利數,連貓帶狗158個。還有我們這兒SARS時期救的小狗,主人把它不僅扔出來,主人拿開水燙它,因為它要回來,它想站在門口蹲著,最後拿開水潑它,把鼻子這兒的皮全都燙掉了,最後它知道了主人也不要它,而且它特別自卑躲在那個小樹叢裏面,看見人家來了它就在樹叢子裏面蹲著,生怕人家打它或者車撞它,它有自我保護意識它就鑽到特別裏面。然後每天喂它的這個老太太老頭兒,準時準點在這個時間,它也會出來去迎這個老太太老頭兒,它知道他們來喂它,然後吃完了就走了再躲進去,這個老太太也會跟它説,快走吧快走吧,到那裏去躲著,別讓車撞了你,別讓人家打你。它就趕快自己就走。就是這樣的故事可太多了,講得我都沒有激情了,我天天就是看這個,天天就是看這個。

  張呂萍:當時我也沒有想到遺棄會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所以我想也許我收幾隻,收十幾隻,充其量二三十隻可能我也就到頭了,沒有想到我現在撿了四百多個。

  記者:那你呢,是來者不拒,棄者不拒?

  張呂萍:肯定要拒不拒就不會是四百多只,那得是四千、四萬。肯定要拒,因為我現在就已經生存得非常困難了,然後呢我就只能是挑選,這種最悲慘的,我覺得一點活路和出路都沒有的我就把它撿回來。我不能答應每一個求助電話,如果我這樣都答應,我想我也就不存在了。因為我沒有這個能力,它就有這麼大的數量。

  記者:有多大的數量?

  張呂萍:我幾乎每天和柏阿姨兩個人,如果我們每天接的電話,我們倆都答應,我平均可以每天收30隻,平均每天。

  張立:實際上伴侶動物已經廣泛地被人們所飼養,但是我們如果不關注它的福利問題會産生一些也是直接影響到我們人的生活的問題,比如説狂犬病的問題,比如説公共衛生的問題,犬類擾民的問題。

  解説:據衛生部公佈的2003年我國27種重點傳染病疫情狀況,狂犬病的死亡數和病死率都位居榜首。而各地法院中因寵物傷人擾民引發的官司近年來也明顯增多。

  張立:你隨意地丟棄你的寵物,隨意地虐待你的寵物,那麼這些寵物流浪到社會上去以後成為新的社會問題,就流浪動物的問題,那麼最終還是對人的整個社會群體健康是一個威脅。

  解説:張呂萍動物收容中心裏的小動物大多是得了重病被遺棄街頭,或者遭人虐待導致傷殘的。隨著收容數量的逐漸增多,她也不甘心僅僅做一個飼養員,而是要把中心辦成收容和科普教育兼容的基地。

  張呂萍:做教育基地是我非常明確的目標,因為全北京市的流浪動物如果任其這樣地發展,隨便販賣,隨便虐待,隨便遺棄,我是收不過來的,所以它們的出路最終就是不能夠生存在人類的關懷之下。

  記者:你不是為了不斷地不斷地可以收,而是最終想阻止這種遺棄?

  張呂萍:對,如果達到我的理想,是這樣的基地不存在。這才是最理想的,不是越收越多而是沒有。

  解説:按照動物福利的概念,對待農場動物要在飼養、運輸過程中給予良善的照顧,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傷害,宰殺時要用人道方式進行。

  莽萍:提倡動物福利和善待農場動物並不是一個非常空的這樣一個話題,它實際上是跟我們自身的健康和我們生活狀況是有關係的,你説現在老百姓誰能不關心自己買到的是什麼樣的肉呢?

  解説:莽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曾對我國農場動物的福利狀況進行過專題研究。

  記者:據你了解我們國家農場動物這一塊,目前的福利狀態是什麼樣?

  莽萍:不同的層面吧,有的可能飼養環境稍微好一點,但是普遍地來看飼養的環境不夠特別好。因為有一些飼養者他們想追求更大的利益,他們要在更小的空間裏面減少成本的情況下來生産出更多的動物。我到一個農場去調查的時候,我看到豬,它終生只有七八個月的時間,它不會見到陽光,全都是在室內非常密集飼養,然後母豬如果它要生小豬的時候,它會被放在一個很窄的一個不可能轉身的這樣一個限制性的母豬的籠子裏面,密集化的這種飼養。已經把豬的空間限制到非常非常小,所以就説讓它的生活已經非常不便,謀取人的更大利益。而在運輸的過程裏面,我也看到一些情況,就是説豬非常非常擠,那這些豬會受到一些傷害在運輸裏面,而在屠宰的過程裏面當然更是非常恐怖了,現在有的地方是注水問題已經很嚴重。

  莽萍:到了80年代中期的時候,已經看到對大量的豬進行注水,到90年代末的時候已經非常廣泛地發展到不僅僅給甲魚、雞和豬注水,已經發展到給牛注水了。

  莽萍:像山東一個城市的一個報道,屠宰前的牛全部受到這樣的虐待,就是鼻子裏插進去一個孔直接到胃裏以後,用這塑料管通著水管子就一直注水,幾個小時牛就這麼靜靜地站著,口鼻流血,牛還這麼靜靜站著,一直到它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完全站不了了,它的肚子已經圓成那樣一種程度,還在注水,這個時候有的時候,屠夫還要拿一個尖利的器具插到它的體內,放出它的氣體然後繼續注水,實在支撐不住了,有的時候一聲都不叫倒在地上死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情況被當作食品衛生報道出來,但是實際上這不僅僅是食品衛生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對有生命物虐待的問題。由於我們這個社會整個忽視了這樣一個對動物的這樣一個生命的考慮,而僅僅把它當作食品衛生問題,所以我覺得沒有引起老百姓對於動物的這種生命的關注。

  解説:由於給豬和牛注入的是大量的污水,生産出的肉製品自然受到了污染,此外動物在屠宰前,如果受到人為虐待,會産生一些應急反應,也會對動物製品的質量造成影響。

  張立:研究發現,在動物屠宰過程當中它可能由於身體應急反應,會分泌很多激素,比如説腎上腺素等等很多的這種生理方面的應急的激素,那麼這些應急的激素導致動物被屠宰以後它的産品裏邊可能會含有對人的健康有害的成份。那麼只要簡單地用一種很殘忍的方式屠宰動物的話,那麼這種激素最終可能會作用到人的身上,引起人的身體不適。

  莽萍:那像有的地方,像一些私宰的一些地方完全不要談不規範,完全不考慮動物的一點利益的情況下,用非常不人道和殘忍的做法,就是當著一個狗來屠宰另外一個狗,當著一群狗來屠宰另外一隻狗。

  莽萍:我們都知道狗跟人類像伴隨幾千年這樣的動物,它們非常敏感,它們看到同類被屠宰常常會哀號然後會懇求。但這些都不能打動這些人,他們還是在狗的旁邊來做這樣的屠宰,甚至把狗肉就挂在旁邊。這跟我們長期忽視動物的利益是有關係的,這些人可能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是一個問題。

  張立:我們周圍日常的生活有很多很多動物在為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如果你不去保護它人類不去保護它,那麼它們所反映出來的這種反抗,就是這種比較極端的反抗,比如説一些致命性的疾病,直接讓人來受到懲罰,那麼這是動物的反抗,無聲的反抗。

  李博:比如説最近在英國,在東亞,有很多國家發生了一些跟動物疾病有關係的一些危。比如説在英國有瘋牛病,在東亞最近有禽流感,還有口蹄疫 SARS等等各種各樣跟動物和人類之間有關係的一些疾病,那麼這些疾病一般來説直接跟動物的福利是有關係的。

  張立:很多地方人把家禽關在很小的範圍裏面集約化的工廠化的大規模飼養,那麼給這些動物隨意地添加催它生長的飼料添加劑,甚至喂些激素,想讓這些動物、家禽在很短的時間為人提供非常多的肉類産品,但是我們忽略了另外一方面的問題,就是這些動物的福利沒有得到保障的時候,它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下,生長的時候,它本身的免疫系統是不完善的,它更容易受到外界很多病毒的侵擾,那麼一旦這些病毒侵入了這些家禽的身體裏面,在它裏面産生病變,那麼再發展成後來的致命性的禽流感病毒,最終受到威脅的除了這些動物以外,還是我們人本身。

  宋偉:動物福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對於弱小的生命我們不能虐待它,我們不能殘忍地對待它。

  解説:宋偉,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在我國較早從事動物福利研究,率先在大學課堂中開設動物福利課程。

  宋偉:我們要食用動物,我們可能每天要吃雞、要吃魚、要吃牛等等,要吃這些動物,我們在剝奪它們生命的時候,我們人類想過沒有,就是它們已經為了人類的利益已經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麼作為人來説,可否把這樣的過程變得更加人性化一點。

  記者:那您要這樣説的話,會不會有人説這是假道學,你既然最終目的是要殺它吃它,那麼你翻過頭來之後,你還要去説在飼養過程、屠宰過程我儘量讓你減少痛苦不顯得有點虛嗎?

  宋偉:好像是有這種感覺,有點虛偽,但是問題恰恰就在這個地方。一個動物它怎麼死,從我們的注重結果的人來説可能認為它反正是要死的,那麼它怎麼死?它是被燒死還是被燙死,或者還是用人道的辦法進行安樂死,那是無所謂的事情,反正要死。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我們要關注生命結束的過程而不是它的結果,生命雖然結束但是整個這個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它體現出我們人的一種理念,我們從人對人的歷史也可以看出,在我們古代法律當中我們對於死囚的態度,可能就是我們剛才所討論的這種態度,反正他要死,我們用各種殘忍的辦法對待他都可以,我們在古代甚至有殘忍的酷刑叫淩遲,那麼,當時每當到淩遲酷刑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就像趕廟會一樣看熱鬧,去看熱鬧,來去欣賞,我們在魯迅的雜文當中也看到了血饅頭,這一點恰恰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文化當中必須要改變的觀念。

  記者:目前我們國家動物福利狀況不容樂觀,在您看來用什麼辦法讓它儘快得到改善呢?

  宋偉:要把關愛動物、關注弱小生靈作為一個基本的這麼一種生活理念向大家做宣傳和介紹。那過去這種宣傳並不是沒做,我們原來所強調的最主要的核心是為了保護這麼些動物,保護的是瀕危的,即將滅絕的,對人類有價值的這麼一些動物我們有時候把它們叫做動物貴族。

  解説:1988年,我國出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了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法律地位,但對其他動物的保護還沒有立法,動物保護的範圍也十分狹窄。

  宋偉:我們知道保護大熊貓,知道保護東北虎,這個當然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可是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那些流浪的小貓。在這裡面我認為,因為什麼什麼動物對我們人類有非常非常大的用處我們就來保護它。

  記者:那太功利了。

  宋偉:太功利了,急功近利。而有些動物好像對我們人類沒有太大用處了,隨便它怎麼樣吧,甚至它死又怎麼樣呢?

  記者:是啊,貓三狗四,這個狗和貓太多了太容易繁殖了。

  宋偉:那麼像這樣的理念我覺得是需要調整,這個是教育的途徑。第二個的話,要通過社會管理和法律制度的途徑,我們現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我們的人口有13億,動物總的數量是非常之龐大的,但是恰恰對於這麼多的動物,到現在沒有一個相應的法律來對它進行關注,只要這些動物不在我們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名錄當中的動物,大家都可以去虐待它而不受到任何的法律的制裁,這一塊完全是個空白區。

  記者:像這種注水牛的問題假使發生在有動物福利法的國家被視為一種什麼行為?

  莽萍:這在任何有動物福利法或動物保護法的國家都是一種犯罪,毫無疑問,但是在我們國家沒有,甚至劉海洋這樣的案件,傷害5頭熊,動物園裏的熊,而且熊還是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這樣的動物,也沒有被判罪。

  記者: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去量刑。

  莽萍:但是我們應當從這個案件中得出一個教訓,引出一個建設性的成果,這就是我們需要為動物立法,這個立法就表現在我們應該有一個動物福利的立法,這個福利立法包括反對虐待的內容,而且包括讓動物的基本天性得到滿足,然後再行利用,我覺得我們國家已經到了考慮立法的時候了。

  解説:世界上最早誕生的保護動物福利的 “馬丁法案”已經通過了180多年。近50年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對動物福利進行立法。在亞洲,日本、韓國等國也有動物福利法,甚至泰國、印度等並不比中國富裕的國家也制定了有關法律法規,反對虐待動物。

  莽萍:有立法的這樣一些國家,並不是在經濟上比我們發展多快或者比我們多好,像菲律賓,我不能説它的經濟就比中國更有大的發展,但是它也很早就,90年代也有了自己的動物福利法,它就是要求人民在對待動物這樣的問題上你不能忽視活生生的生命,它是一個跟經濟發展並沒有必然聯絡的訴求。

  宋偉:這樣的理念我們今天看起來好像很新潮,但實際上(動物福利)這個詞語所包含的內涵本身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已經有所涉及。孔子本身就曾經教育過他的學生們:你要去打獵的時候,就是夜晚歸來的鳥就不要再射它了,叫做弋不射宿。這一點的話我就覺得特別值得我們現代人來進行反思和思考,

  記者:動物立法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是不是當務之急?

  宋偉:從愛護動物的角度它是非常之緊急的事情。如果我們從功利一點角度來看,我們有了這樣的法律制度我們的農場動物,我們就可以更順暢地參與到國際貿易,我們儘早地加入國際貿易,對於我們的農業,對於我們的畜牧業,乃至我們的經濟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

  解説:我國是肉製品生産大國,每年肉用動物的屠宰量相當可觀,但是在出口方面卻經常由於飼養、運輸、屠宰過程中沒有動物福利的標準而遭遇貿易障礙。

  張立:那麼今年我們年初的時候中國就一批肉制産品,農業生産中的肉類産品出口到歐盟,就因為滿足不了它相應的規定,因為中國沒有相應的動物福利保障法,沒有相應的法案,又滿足不了歐盟法律的規定,那麼這些農産品就被拒之門外了。那麼這是對國家經濟利益的損失,也是對相應的企業和我們老百姓的損失。

  雖然中國目前還沒有關於動物福利的法規,但中國的肉製品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改變一些虐待動物的飼養和屠宰方式。我們發現我國有的企業已經開始以人道方式進行肉製品加工。

  解説:北京市資源集團進行屠宰時,為了減少生豬在運輸和待宰過程中的應急反應,讓他們在音樂的陪伴中休息6到12個小時,然後經過清洗和二氧化碳致昏,最後再進行屠宰。

  記者:那你們計算過嗎,從這個豬開始進二氧化碳室然後到它真正死亡多長時間?

  鄒放祥:進入二氧化碳室,大概是半分鐘到1分鐘的二氧化碳致昏,大概這個過程就是1分鐘左右。然後到屠宰到加工完畢一共是45到50分鐘。

  記者:跟傳統的一刀就捅死了它的肉質是有改變嗎?

  鄒放祥:有改變,首先我們二氧化碳致昏改變就是特別大的,因為它們是在自然狀態下昏迷,豬沒有什麼應急反應保持豬的肌肉組織完好,不會産生什麼毒素。

  莽萍:我覺得肯定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你説這種自私也好,它的延續基本需求也好,每個物種都有這樣的一些基本的需求,我並不認為人類的這種基本需求特別值得批評,而是説我們在這個過程裏面怎麼樣做才能最好地達到就是説讓動物的福利得到滿足,同時也滿足人的基本需要。

  宋偉:我們人類要警覺、要反思,我們要以更加理性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弱小的生命,從道義上我們要關愛它們,關愛它們也就是關愛了自然界,也就是關注了大自然,關注大自然之後,又關注了誰呢?關注了大自然,關愛大自然最終也是關愛了我們自己。

  張呂萍:它撿來就是渾身皮膚病,雙目失明的小狗,後來我們給它治療,慢慢地把皮膚治好了,後來就被我們一個特別好的志願者是一個大學的老師,她就給領養了。當時我們非常非常感動,我們就沒有想到這個雙目失明的小狗還能被人領養。

  記者:今天怎麼又回來了?

  張呂萍:她有的時候讓帶回來給我們看一看,帶回來給我們看一看,好著呢,幸福著呢……

責編:武林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