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建設節約型社會 > 正文

浙江諸暨:小廢物“生”出大市場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0日 20:50)

  生産襪子産生的廢絲和剖取珍珠後廢棄的蚌殼,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廢物如今在浙江諸暨市卻“生”出了大市場。

  記者現場:這裡是諸暨市大唐鎮,這個鎮每年生産襪子90億雙。但是,每個月也會産生象我手中拿著的這樣的廢絲3000多噸。過去,這些廢絲曾經讓當地人十分頭痛。

  襪廠職工:過去,這種廢絲沒人要,賣又賣不出去,不能降解,埋又埋不得,燒又會産生污染。我們只好偷偷地亂堆亂倒。

  生産襪子的化纖原料是從石油中提取出來的,大唐鎮每年産生近4萬噸廢絲,這些廢絲如能被回收再利用,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節約大量能源。諸暨市專門請來技術人員進行攻關,並購進回收設備。如今,通過這種塑料再生設備,一邊不斷地“吃”進各種廢絲,另一邊卻“吐”出塑料半成品。除了廢絲再利用,在諸暨市,以往被人丟棄的蚌殼如今也成了寶貝。

  他們利用蚌殼所特有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把它們製作成了精美的飾品。

  工藝品廠技術人員:這些工藝品都是用廢蚌殼做成的,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五、六百元。

  不僅是蚌殼變成了寶,蚌殼的邊角料也是一廢多用:有的被加工成紐扣,有的被打磨成珍珠的珠核,最無用處的則粉碎成特種水産養殖的飼料。小廢物著實“生”出了一個大市場。

責編:朱亞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