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建設節約型社會 > 正文

看芬蘭如何節約能源:這裡的電廠用“土”發電(圖)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2日 14:12)


  地處北歐的芬蘭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芬蘭又是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芬蘭還是一個能源價格相對低廉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芬蘭對寶貴的能源開展了全方位的集約化經營。芬蘭有著多樣化的、多中心的電力供應體系,電力市場實行開放,在發電領域鼓勵競爭,促進了節約型發電企業的壯大,實行市場競爭與統一管理相結合的電力體制,提高了芬蘭的能源利用效率。為了改變能源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芬蘭大力發展可以立足本國資源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在能源戰略上,一方面是尋找可依賴的多家外部能源供應者,一方面則要不斷改進能源利用技術。在能源政策制定方面,芬蘭既強調要尊重市場發展的自身規律,同時也在市場開放和制定投資政策時,對投資者和消費者利益予以兼顧。

  這裡的電廠用“土”發電

  在芬蘭採訪時,我們屢次聽到芬蘭人用“泥煤”來發電。泥煤是一種土,準確地説,是潮濕的森林裏産生的一種生物淤泥,深到1米到7米,可用來發電。泥煤被定義為“緩慢的再生的生物燃料”。儘管不斷被大量使用,芬蘭的泥煤儲備還是和上世紀50年代時一樣多。況且芬蘭三分之一的陸地都儲藏有泥煤,目前泥煤只被利用了0.5%,這意味著巨大潛力。在芬蘭,挖泥煤已形成一個産業。泥煤在夏天挖掘,然後被運送到發電廠,泥煤發電佔總發電量的6%。

  在採訪中,我們參觀了赫爾辛基市附近的一個用泥煤發電的芬蘭孚薩(Forssa)電廠。目前,該公司由維波(VAPO)生物技術公司購買。生産建設投資一千七百萬歐元,1996年投産一年就收回投資。2004年營業額達到兩千萬歐元。廠長漢海提克介紹,工廠充分實現了電子化管理,全廠只有18個固定工人和45個不定期雇用的小時工。這個電廠原本是交鑰匙工程,後來決定自己建廠,省下了400萬歐元,而且80%是芬蘭技術。電廠既發電也供暖,供熱管道長達148公里。發電燃料主要是:泥煤42%,木頭廢料27%,樹皮6%,田地裏的秸稈4%,刨木花12%,垃圾3%。按照歐盟新的規定,今年年底將停止燒垃圾。

  發電産生的廢物主要有:燒盡的灰燼,泥煤燒掉後産生的一些白色的沙土,可重返森林;産生的少量灰塵;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用電子技術過濾後,幾乎對環境沒有污染。漢海提克驕傲地説,開了這個工廠後,附近空氣明顯改善了。附近森林裏工作的人説,森林里長出了新的植物,變化很明顯。

  在芬蘭,這樣的電廠有好幾十個,但是泥煤的使用量比這個工廠大的只有2個。泥煤屬生物燃料,因此,芬蘭政府有政策上的支持:蓋工廠時給補貼,交稅上到現在也有補貼。漢海提克説,中國那麼大,一定有地方能用上這種泥煤發電技術。他已經指導建設過5個這樣的工廠了,雖然很希望可以在這兒呆到退休:“不過,如果能去中國指導建設一個這樣的工廠,這倒是我的願望。”

責編:朱亞菲  來源:經濟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