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黨主席鬱慕明訪問大陸 > 正文

[海峽兩岸]專訪新黨知名人士吳成典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2日 09:33)

  主持人 李峰:此次新黨大陸之行,主題定為“民族之旅”,新黨希望兩岸中國人站在中華民族的基礎上,共同追求未來中國的強盛和中國人的揚眉吐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主題,新黨的此次大陸之行備受關注。此次新黨之所以能夠成行,有一位新黨人士做了大量的策劃以及組織工作,他就是新黨籍的“立法委員”吳成典先生,今天非常高興請到了吳先生,首先感謝吳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

  吳成典,1957年5月10日出生,金門縣人,畢業于台灣輔仁大學化學系,獲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科技博士。 2001年12月當選第5屆台灣地區民意代表,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任金門縣副縣長。2004年12月當選第6屆台灣地區民意代表。

  主持人李峰:吳先生,我們知道這次新黨訪問團在大陸的行程應該説非常圓滿,非常成功,也得到大陸民眾廣泛的歡迎和認同,我知道您為了組團,其實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組織牽線的工作,當時這個團從最初萌生要到大陸來訪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事實上我要説明一下,我們新黨這個團可以説是我們新黨第二次到大陸來拜訪,我們4年前,也就是今天,整整的4年前的今天,我們新黨組團第一次跟我們中共中央臺辦對過話,當時有一些共識,比如説教育,農業發展,“小三通”的事情,經過這四年來,前一陣子,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又來了,“小三通”也做了一些事情,我們覺得第二個階段,大家針對這些共識拿出來延伸,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我們新黨也是藍軍的一分子,看怎麼樣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盡一份力量,這是第二個階段,我們很早就有這個想法要來,正好趕上“七七事變紀念日”,對日抗戰勝利六十週年,我們覺得很有意義。

  主持人李峰:那麼具體來説,這一次從籌劃到成行花了多長時間。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大概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們這次30個人,整整30個人,有民意代表,有工商界的代表,有學者,大家要把時間空出來,最好是一致,不要中途離開了,所以大家都下了很大的決心。時間來講,大半年的時間規劃這個事情。

  主持人李峰:從6號開始,你們先後走了廣州,南京,大連,再到了北京,一路走來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我印象比較深刻是在南京中山陵,一方面對“國父”,對孫中山敬仰非常久,爬臺階的時候,一階一階在爬,天氣是那樣熱,旁邊是這麼多的我們的鄉親,我們的同胞這麼熱情跟我們招手,每走一步路的時候,內心真的是很激動。然後到上面,看到我們孫中山躺在那個地方,就是説他的遺願我們還沒有幫他完成,還有很多事情應該來做,特別他提到“和平奮鬥救中國”,還有他的遺囑我們都是從小就要背誦,所以我們覺得他的遺願未了,我們還要努力,所以我們主席有感而發,特別講到説,“統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需努力”。

  主持人李峰:我們知道您曾經擔任過金門縣的副縣長,現在也有很多時間是生活在金門,今天拿到您的名片看到,你仍然寫的這樣一句話説,“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那你希望通過你的努力,讓大陸的民眾了解金門,了解金門的高粱酒,金門的這些美好的風景,是有這樣一種責任感嗎?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是。在金門生活比較困苦,後來我有機會到美國去留學,拿到學位回到台灣來,其實我從來這輩子裏面,在那個階段裏邊,都沒有從政的打算,但是後來我發現大陸改革開放,我來大陸以後發現大陸進步這麼快,發現我們中國人下這麼大的決心,要讓中國人站起來。那種中國人的感情油然而生了,正好有一個機會,國民黨當時的執政黨,就需要我回金門做縣長,等等,後來我就參選。我當時就有一個理念,金門是在台灣和大陸中間,我們金門人比台灣更了解大陸,也比大陸更了解台灣。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多講一些話,我們金門要追求和平,因為我們深切地了解戰爭的可怕,對兩岸的和平工作要做一些貢獻。

  主持人李峰:我還記得你曾經提案説,要建立“廈金和平大橋”,不知道這個項目進展怎麼樣?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我以前在美國留學、做事的時候,我是在美國的雙子城。聖保羅和明尼蘇達,我回到金門來之後,我就衷心期盼,廈門跟金門也能夠發展成“雙子城”,金門的面積實際上把廈門島還大一點,歷史上廈門“富金門貴”,富貴,廈門、金門以前是不可分的。所以我多麼期待金門跟廈門能一起發展,發展成生活共榮圈,面積相當,那裏邊的血緣。我曾經寫過有“八緣之親”,血緣,地緣,宗親的緣分,同學緣分,土緣啊,是非常密切的,那我覺得這個應該把它建立起來,哪怕有形的橋,無行的橋,我們都應該做,我們是期待如果能有一座橋,讓金門廈門統一起來,有一座和平統一大橋,讓金門和廈門在兩種不同的制度之下做實驗,發展國際“雙子城”,那我們中國人因為造橋的統一,那這個意義就非比尋常。我也一直期待,衷心地盼望兩岸有一個事務性的事情要談判,你看“小三通”雖然這麼小,就有很多事情要談,很多事務性的東西,兩邊幾十年的分開,價值,想法,做法可能都不一樣,甚至用詞可能都不同,要經過協商,那我覺得選擇金門做一個談判的地點,定點、定期來談判,國外它有春季會議,有秋季會議,那我們在金門春季開一次,秋季開一次,有議題的時候談議題,沒有議題的時候搭聯誼。

  主持人李峰:剛才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非常美好的願景,我們可以想見得到未來如果在廈門和金門之間能架起這樣一座溝通理解的橋梁應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人提出説,雖然這個願望非常好,但是似乎遙不可及,是不可能的事情。您怎麼看?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千年暗室一燈齊明”,很多事情覺得不可能,但是只要觀念通了,一通百通。那這個橋啊,你想想看,技術不是問題,資金不是問題,那什麼是問題呢?那只是一個觀念而已,我們金門縣本地不到7萬人口,可是我們在台灣有30萬,在東南亞有74萬,就是戰爭的時候他們離開了,離鄉背井了,那如果我們兩岸共同回饋金門,因為以前打過戰爭,那現在兩岸共同來回饋,讓金門我們中國人手裏面完成另外一個香港,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所以那是觀念的問題,那我覺得兩岸如果走向和平統一的方向來做,兩岸共同回饋金門,給金門一個生機,這一念,一個觀念,就可以讓金門有長久發展,生生不息的機會。

  主持人李峰:您剛才提了一句話説,金門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它比大陸更了解台灣,比台灣更了解大陸,您認為未來金門能在兩岸關係的發展的進程當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我們就扮演一個和平橋梁的角色,我在台灣怎麼樣講,打仗,打一天要痛三年,後悔三十年,短短的子彈打過來打過去,打三天,痛三年,後悔三十年,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兩岸的互補性這麼強,我本身學高科技,我太了解了,兩岸的互補性很強,我們要往加分的方向發展,不要往對立的方向來發展,而且我看到這樣一個曙光,

  主持人李峰:最後再請教吳先生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您是新黨籍的惟一的“立法委員”,在任的,也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您是代表新黨在台灣立法機構發揮您自己獨特的作用,您怎麼來看待自己的這份責任,您認為您站在這樣一個位置上,能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做些什麼?

  新黨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新黨是一個小黨,我們同志之間感情很深,過去新黨在台灣,剛開始很多人對我們抹黑,給我們加一些沒有必要的,誣衊我們,但實際上這十年來,已經慢慢看出我們新黨追求是什麼,我們講真話,我們在兩岸都講真話,我們都不會講一些討喜的話,我們講一些真話讓大家來參考,現在慢慢能接受我們,包括台灣的同胞,他們現在回想,他説想一想,台灣這麼多政黨,還是新黨好,但是我們曾經吃過虧,我們吃過敗戰,我們在台灣選舉的時候曾經很慘,但是我們還是站起來了,所以我覺得新黨的這個理念還是要堅持。我剛才講的兩條腿走路,我們始終沒有改變,我們的理念要堅持,因為這是為中國人堅持,為全世界所有的中國人堅持,我覺得我們就像我們主席講的,就像北極星,我們指引一個方向,雖然我們力量很小,但是我們一個方向能讓大家做參考,我們會繼續努力。

  主持人李峰:今天和吳先生聊起金門的時候,可以看出吳先生對金門的感情非常深,談起種種金門的美好可以説是滔滔不絕,我們也希望未來金門能在兩岸的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天非常感謝吳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觀眾朋友觀看我們的《海峽兩岸》節目,我是李峰,觀眾朋友們再見。(編導:翟鈺 歐陽群 王海濤 攝像:孔河 李軍)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