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黨主席鬱慕明訪問大陸 > 正文

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2日 09:45)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于北京市西南著名的盧溝橋東宛平城內。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製造的“盧溝橋事變”就發生在紀念館所在地,中國抗日軍隊在這裡打響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第一槍。1987年7月6日,即“盧溝橋事變”50週年之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紀念館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牌坊式建築物。館前一座寬42米、進深39米的花崗岩臺階平臺上,屹立著一座4.5米高的巨大銅鑄醒獅,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雄渾氣魄。鄧小平親筆題寫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11個2米多高的大字,鑲嵌在紀念館寬大的花崗岩門額上。紀念館佔地3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6萬平方米,由資料中心、主館和南北四合院組成。紀念館包括綜合廳、日軍暴行廳、人民戰爭廳和抗戰英烈廳,陳列著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14年間的1千余件珍貴的歷史文物。紀念館展品中陳列著被侵華日軍屠殺者的纍纍遺骸等大量鐵證,還依據史料照片,按一比一的比例,塑造了大型彩色雕塑,配上閃爍的燈光,逼真地復原了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老百姓的慘絕人寰的情景。紀念館重點展示了中華民族奮起進行全民族抗戰和在共産黨領導下敵後開展人民戰爭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大量展品展示出中國人民面對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展示了正義的事業必勝、人民將贏得戰爭的真理,揭示了世人不能忘卻歷史、人類渴望和平的共同心願。

  從1987年至今,紀念館共接待海內外觀眾1000多萬人次,搶救、珍藏了一大批珍貴史料,編輯整理出版了一批抗戰史研究專著。

  背景資料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的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日本侵略者在這裡製造了“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日軍藉口失蹤一名士兵,無理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遂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轟擊,並企圖強奪盧溝橋。這就是“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中國守軍二十九軍官兵,在日軍蠻橫無理的挑釁和攻擊下,忍無可忍,奮起抗擊,打響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標誌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從此,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在中國共産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前仆後繼,英勇鬥爭,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同時,抗日戰爭也使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盧溝橋東的宛平城內建成對外開放。

責編:劉棣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