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黨主席鬱慕明訪問大陸 > 正文

[海峽兩岸]新黨的“民族之旅”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0日 09:35)

  主持人李峰:由新黨主席鬱慕明率團組成的“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訪問團”,這幾天先後到達了廣州的黃花崗烈士陵園,南京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訪問,並在9號到達大連參觀了萬忠墓等地,有媒體報道説,這一特殊的行程安排體現了此行的主題,那就是“民族之旅”,那麼為什麼新黨要以“民族之旅”為主題?“民族之旅”包含了哪些特殊的含義,大連的行程又是如何體現此行的主題呢,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兩位嘉賓來共同分析這一話題,這位是新黨的前主席謝啟大女士,歡迎謝女士的光臨。

  新黨前主席 謝啟大:主持人,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這位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研究員謝郁女士,歡迎謝女士的光臨。

  中國社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謝鬱:你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那麼首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新黨這幾天有關行程,一起來了解。

  小片:

  7月9號上午,新黨訪問團一行抵達大連旅順,參觀了日俄監獄。日俄監獄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縮影,更是日本法西斯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罪行記錄,走入陰暗潮濕的牢房,老虎凳、絞刑架等令人髮指的罪證,讓訪問團的成員們不寒而立。新黨主席鬱慕明主席題詞留念,以抒心懷。

  新黨主席鬱慕明 同期:

  我們的悲憤力量是要我們大家努力加油,讓我們的世代能夠聲聲不息。

  解説:

  隨後訪問團一行又來到萬忠墓,這裡是安息著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2萬名無辜民眾,新黨團員向墓地敬獻花圈和潔白的百合花。

  新黨團員王建煊同期:

  這樣得悲慘,被人家欺負,因為我們的國家當時很弱,不能保護我們,所以我呼籲我們全中華民族的兒女,大家一定要奮發圖強,努力,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強大起來,不會發生這種歷史的悲劇,

  解説:

  此前,新黨訪問團還到南京參觀了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訪問團預計還將赴北京參觀盧溝橋等地。

  主持人:那麼從小片我們看到了新黨這幾天的行程應該是安排得非常緊湊,特別是在大連的活動更是體現了他們此行的一個主題,那首先我想請問謝教授,新黨把這次大陸之行的主題定為“民族之旅”,你覺得為什麼要確定這樣一個主題,這個主題體現一種什麼樣的含義?

  新黨前主席 謝啟大:其實新黨的創立,新黨所以會在那個時候,會突然組黨,最重要就是發現到我們的國家,我的民族出現了危機,它發現到有人正在利用方法在明的暗的在搞“台獨”,所以因為這樣,把這些愛國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愛民族的這些人激起來了,所以很自然而然新黨在每一個活動中,其實都是基於自己是中國人,基於自己是中華民族必須要復興,必須要團結這樣的前提下,不管是在政治的活動上,或者是在任何的所謂的抗爭,任何的表現上,所以同樣的在這次的訪問我們也特別選在抗日勝利六十年,同時也是“七七事變”一個紀念日的時候,來做這樣一個活動,我想對於新黨的本質,新黨終身追求的目標就非常明確了

  主持人:那麼謝教授你怎麼來看這次新黨把它的大陸之行定為“民族之旅”,尤其在兩岸關係,現在這種情勢下,它這趟“民族之旅”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中國社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謝鬱:那麼我覺得從目前的海峽兩岸關係來説,事實上一條海峽還是把兩岸的中國人,整個中華民族還是作為一個暫時的分割,就是整個民族還沒有實現完全的統一,尤其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新黨這次大陸訪問團,他們標舉的“民族之旅”的旗幟,應該説他們在想用民族的大意喚起海峽兩岸中國人,這種民族的情懷,最後來思考我們民族應該在一個什麼樣的利益之上,開拓一個未來的中華民族整體復興的未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意義在這裡面。

  尤其是現在,我覺得今年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整個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曾經經歷過的一場苦難,那麼整個民族也付出了很沉重的代價,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總結歷史教訓的時候,那麼正是因為有了全體中國人,全體中華民族聯手抗戰大團結,所以才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我覺得這對於今天的海峽兩岸來説,也是非常有啟示的,民族要團結才能走向振興,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

  主持人:那麼謝教授來的時候給我們來帶來這樣一套書,可以看到這是一位新黨人士先生鄭浪平先生寫的“中國之怒吼”,它記述的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那段歷史,而且我們了解到,這次新黨大陸訪問團當中有五位成員,可能都是出生在抗日戰爭這個時期,可以説新黨和紀念抗日戰爭這個主題其實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那是不是新黨希望借這樣的一個“民族之旅”,紀念抗日戰爭這樣一個契機來告訴或者呼籲兩岸人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新黨前主席 謝啟大:是的,今天其實在台灣新黨在幾年前,也就是“九一八事件”七十年的時候,當時幾乎是在當局者刻意的打壓之下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再去紀念“九一八”“七七事變”的時候,新黨的包括我們的王建煊委員他用他自己的基金會辦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的歌曲的紀念會,新黨在“九一八”七十年的時候,也辦了這樣一個紀念的音樂會,同時我們新黨在前一段時間,包括最近我們又儘量鼓勵我們新黨的一個黨員,他在洛杉磯花了幾年的功夫,收集了很多的資料,寫了上下兩冊《中國之怒吼》這本書,叫“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那這本書現在在台灣又重新再版,也在香港出售,其實這上下兩本就是要一再強調,要把我們這一段,八年一個月零三天的歷史,包括我們打了22場大混戰,一千多場的會戰,還有三萬多次的戰役,幾乎讓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這樣的關頭,最後我們戰勝了,所以今天新黨是秉持民族的凝聚力,在台灣我們繼續奮鬥,為了中國的復興,為了中國的團結。

  主持人:其實由一位台灣的知識分子,來記述這段中國抗日曆史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因為它表明了兩岸中國人民都是積極在參與抗日的,那謝教授怎麼來看待兩岸人民攜手抗日的那段歷史。

  中國社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謝鬱:我們知道上溯到1895年,甲午戰爭割臺以後,其實當時的台灣人民就舉行了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抗日的武裝的起義,那麼後來在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這場全面的侵華戰爭以後,整個台灣同胞很多都投身到這場抗日的戰爭中來,那麼我們知道,當時的“七七事變”以後,像跟多台灣的熱血青年成千成萬就返回到了祖國大陸,那麼在東南沿海組成了抗日義勇隊。當時我們知道一些著名的將領像李勇邦,他們這些都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那麼還有一些台灣的愛國的知識分子,一些名人像連戰先生的祖父都舉家遷往大陸,那就是不願意做日本的亡國奴,不願意受到異族的侵略和統治,這些歷史其實表現説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分子,在他們的身上也洶湧著愛國的這種熱血,我覺得在這個我們就看到,在兩岸的中國人共同攜手抗日的這段歷史上,其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精神在不斷奮起,在閃光,那麼到今天來説,我覺得這種民族精神還依然應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一種動力。

  主持人:除了我們剛才談到兩岸人民共同八年抗戰這段歷史之外,我想台灣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對中華民族這種傷害他可能感受是更為深刻,因為日本曾經殖民台灣五十年,但是我們現在聽到島內又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陳水扁也是發表了一篇所謂“紀念抗戰”的一篇文章,但是通篇我們沒有看到他提到日本這兩個字,甚至説“六十多年前曾經敵對的雙方,現在已經變成合作的夥伴”,而且他用大量的篇幅就説“台灣現在面臨大陸的威脅,那台灣必須有足夠的防衛的能力來抵禦大陸的威脅”,那對這樣一種言論您怎麼來看,謝教授?

  新黨前主席 謝啟大:這真的是可笑之至,不過這裡也顯露了真正的民進黨和陳水扁的本質。這也就是新黨在這十幾年來,當李登輝、陳水扁執政這一段時間,新黨可以堅持一再地發聲,説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民,必須團結,必須奮鬥,必須統一,這樣子一個聲音和行動的最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那我們知道新黨可以説它開啟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先河,過去以多種形式曾經到大陸來訪問過,那麼這次“民族之旅”您覺得有什麼樣特殊的意義,特殊的背景。

  新黨前主席 謝啟大:事實上我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憂心,我們發現在這近十幾年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他們一再都開始強調自己是台灣人,而把自己是中國人這個口號慢慢慢慢淡忘,好像變得“中國人只屬於是對岸”,這邊是台灣人,所以在這個時候,新黨特別用“民族之旅”這樣一個名詞,這樣一個行動,拜訪所有的都是抗日戰爭的紀念,包括我們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墓園,走這個路線其實就是要喚醒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去記憶起來我們在從小到大,我們學的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讀的是黃花崗當時的故事,我們看到的是當時的長江、黃河,抗日戰爭的故事,我們從小學習的是這個,所以透過這次的行程,再一次讓台灣的同胞,讓兩岸的人都感受到,我們是同樣的一個歷史,是同一個民族,我想今天這樣再一得強調,是新黨此行的最重要的目的。

  中國社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謝鬱:

  通過緬懷整體中華民族抗戰的歷史,再呼籲整個民族的團結,這個對今天兩岸關係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兩岸的中國人都能夠在民族大意的基礎上,從民族的整體利益來出發,攜起手來、團結起來共同來振興中華民族,共同來抵抗外力的介入,這樣我覺得對中國來説那確實造福韆鞦萬世的好事。

  主持人:我想新黨這次大陸訪問團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它發出的兩岸要團結、要統一的強音一定會對兩岸人民産生相當大的啟示作用,會對兩岸關係發展起到相當正面的意義。今天非常高興請到二位光臨我們的演播室,謝謝。新黨主席鬱慕明説,“民族之旅”代表我們站在一個中華民族的基礎上,我們追求未來中國人的強盛和中國人的揚眉吐氣,表達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好,這裡是李峰為你主持的《海峽兩岸》節目,觀眾朋友們再見。

  (編導:翟鈺 歐陽群 攝像:李軍)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