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 正文

兩國關係有“雙重保證”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04日 17:04)

  瞭望東方週刊消息: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岳連國、盛世良、黃琳、舒泰峰/ 北京、莫斯科報道

  俄羅斯知名人士及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指出,除了促進雙邊關係以外,中俄兩國在經貿、軍事技術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將不斷擴大,且更重要的是,將從此走向“務實”。

  俄羅斯新任駐華大使拉佐夫告訴《瞭望東方週刊》,俄中關係正處於兩國關係史上“發展水平最高”的時期,並仍在持續快速發展。俄中關係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的發展水平是因為有“雙重保證”——既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又考慮到了雙方的現實利益。

  拉佐夫介紹説,俄中兩國已經建立起了高層會晤機制,雙方每年要舉行幾次最高級別和高級別的會晤。兩國領導人還確定了到2010年將雙邊年貿易額提高到600億美元的目標。

  他還指出,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具有更大的國際意義——是地區和國際穩定的重要因素。而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方向,即雙方在國際舞臺上加強合作時應考慮恐怖主義威脅、個別國家企圖建立單極世界、地區衝突和其他因素。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格雷茲洛夫則指出,俄中兩國的相互協作達到了很高水平,雙方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完全一致。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和聯合國框架內、在朝核等問題上會有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前景。

  俄通社-塔斯社27日援引俄羅斯高級外交專家的話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對俄羅斯的訪問將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進行。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説,今年6月2日,俄中兩國外長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了《關於俄中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從而為兩個大國以法律形式確定邊界走向的過程畫上了句號。俄中在兩國關係史上首次確定了相互認可的全部邊界線的走向。

  在雙方解決了邊界問題之後,兩國之間便不存在可能嚴重制約雙邊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的政治問題。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對話重心將轉移到直接關係到兩國人民切身利益的務實互利合作上。

  這位專家指出,經濟合作是雙邊合作的最重要的領域。去年俄中貿易額超過了200億美元大關,並仍在高速增長,雙方投資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

  2004年6月在俄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俄中第一屆投資促進會議上簽署的一系列中國對俄投資項目已經進入落實階段。今年6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俄中第二屆投資促進會議上中國對俄投資的地理範圍進一步擴大,投資金額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兩國開始起草2006年至2010年雙邊經濟關係中期發展規劃。雙方在這份文件中將全面分析兩國合作潛力,並採取實際步驟消除阻礙雙邊經濟合作持續發展的“瓶頸”。

  在談到兩國經貿合作問題時,格雷茲洛夫主席説,去年兩國貿易額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也呈現良好增長勢頭。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正在落實,比如有俄羅斯參與的中國江蘇省的“田灣”核電站正在加緊建設。

  但他同時坦率地指出,俄方希望實現與中國的貿易多元化,深化同中國的合作。俄方將加緊通過旨在改善投資環境的法律。對於兩國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波爾佳科夫則進一步指出了兩國經貿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兩國之間大的合作項目還比較少。他認為,雙方已經開始致力於在這方面取得突破,中國對俄最大直接投資項目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明珠”房地産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就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應重視俄對中國機械設備出口減少的問題。他認為,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將影響兩國整體經貿關係發展。

  再次,兩國還應規範雙邊民間貿易。他認為,為了使雙方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應使兩國民間貿易變得更透明。

  波爾佳科夫還説,兩國文化交流也不斷發展。文化交流是加深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最好方式。文化交流是廣義的,包括旅遊、出版、文藝團體間的交流等方面。兩國文化交流剛剛起步,而即將在對方互辦的文化年活動將是一個絕佳的增進交流的契機。

責編:王麗華  來源:了望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