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 正文

資料: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27日 17:30)



  阿斯坦納(Astana)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處於俄羅斯裔居多數的北部地區和哈薩克人為主的南部地區的分界線上,距舊都阿拉木圖(Alma-ata)約1300公里,伊希姆河繞城而過,四季氣候宜人,生態環境良好。它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産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改為首都前是阿克莫拉州首府,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41萬,其中俄羅斯裔佔37%,哈薩克人佔43%。

  阿斯塔納在歷史上曾是一座軍事要塞,其名字也曾多次變更。18世紀,從亞洲國家去往歐洲的商賈們曾將阿克莫拉作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它曾是歐亞大陸上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1832年至1961年稱為阿克莫林斯克。20世紀50年代,蘇聯大批熱血青年響應政府號召到這裡墾荒。1961年,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把它命名為切利諾格勒(意為“墾荒城”),意圖以此地為中心將哈薩克大草原變成為一個麥田之海,但這項宏大的計劃並未實現。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又將切利諾格勒改稱為阿克莫拉。

  由於哈薩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圖地處邊疆地區,城市擴展餘地有限,1994年哈薩克斯坦決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7年10月底,哈議會、政府等國家機關遷往阿克莫拉。10月20日,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簽署命令宣佈,從1997年12月10日起,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新首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11月8日,哈國家象徵物──國旗、國徽和總統旗向新都移交的儀式在哈總統府舉行。12月10日,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宣佈,阿克莫拉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1998年5月6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將阿克莫拉改稱為阿斯塔納,因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白色墳墓”,這不利於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沒有改變。

  該城市從五十年代起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同時還建立起機器製造業、輕工業、以及大學劇院等文化教育設施。自1994年7月哈政府決定遷都以後,阿斯塔納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建和擴建工程,交通、通訊、能源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使之向現代化城市邁進。1996年,一位日本建築師的總體設計方案在阿斯塔納城市設計國際招標中被選中。1998年用於城市改造的投資達4700萬美元。伊希姆河兩岸是寬闊的大理石街道,其風格很象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市內遍佈著花壇、草坪、微型公園和城市廣場。

責編:王麗華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