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走江蘇 看十運 > 正文

《走江蘇 看十運》徐州篇之:漢墓三絕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13日 21:12)

  兩漢看徐州——"漢代三絕" 導語:"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韆鞦"。徐州的古稱"彭城",華夏九州之一,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燦爛文化的歷史名城。它地處江蘇省西北部,是蘇魯豫皖四省的交界處,是淮海經濟區的的中心城市,更因其以兩漢文化為歷史上最鼎盛輝煌時期,所以有人説最令徐州人的驕傲的是埋在地下的漢文化。為什麼這麼説呢,現在就請您跟我們的記者一起去探究、領略徐州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地下漢城"。記者:徐州是我國第一個布衣皇帝-劉邦的故鄉。當年劉邦就是在這裡統一天下、建立西漢王朝的。兩漢時期歷經四百年的時間,為後人留下了豐富而又寶貴的文化遺産。其中"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被後人合稱為"漢代三絕"。我身後是漢墓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獅子山楚王陵,她是徐州出土的漢墓中面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個。解説: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楚王陵依山而建,總長117米,總面積851平方米。當初找到它可是著實費了一番力氣,最終還是通過一個建在山上的紅薯窖順藤摸瓜而來的。

  在墓道入口處,可以看到沒有完工的巨大塞石。這是堵在墓道口起防盜作用的。塞石上還留有人工鑿刻的痕跡。當時鑿石用的工具都是非常簡單的鐵器,整個陵墓歷時19年,完全靠手工開鑿。兩千年前工人們因陋就簡的繁忙景象似乎又浮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漢代是我國歷史上比較注重厚葬的時期。人們有"視死如生"的觀念,他們相信人死靈魂不滅,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生活,認為死是生的延續。這也就不難理解第一間墓室就修建 "庖廚間"的理由了。廚房裏的鍋碗瓢盆在這裡一應懼全。在畫面最下方的器皿中是雞骨和牛骨的殘骸。在殘骸中還發現了"符離丞印"的封泥,由此推斷楚王當時吃的就是符離雞,但是否我們今天吃的符離燒雞就無從考證了。據説在當初發掘這些青銅兵器時,工作人員順手拿了一把銅戢,在稿紙上很輕鬆就劃破了16層稿紙,可見這些沉睡了兩千多年的青銅兵器的鋒利程度。這對純金制做的金腰帶扣,類似於今天的皮帶扣,它的製作非常精美,"二獸食馬"也體現了漢代弱肉強食的社會現實。俗話説"黃金有價玉無價"。在楚王陵中出土了大量質地上乘的玉器。在當時玉器只有皇室才可使用,平民使用會招來殺身之禍。即使面對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盜墓者也只是抽走了上面的金絲,而沒有敢盜玉,玉器和金縷玉衣上的玉片散落一地,後人在修復時,共用了1600多克黃金和四千多塊玉。耗時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現在真是難以想象在兩千年前時,當時的人們是怎樣完成它的。

  説起兵馬俑,肯定很多人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就是秦兵馬俑。但是如果您來到徐州,就會發現在這裡有著和秦朝兵馬俑的風格截然不同的漢朝兵馬俑。這裡就是漢兵馬俑博物館,遺憾的是當我們到這裡時,這裡正在因為擴建而在施工。所以沒有辦法進去一探究竟。解説:雖然不能進到漢兵馬俑博物館裏感受兵俑陣的威武氣魄,但我們還是在徐州市博物館裏找到了漢兵馬俑的真跡。漢朝兵馬俑與秦始皇兵馬俑最直觀的區別就在於大小不同。秦朝兵馬俑和普通人大小相倣,漢朝兵馬俑則明顯要小很多,雖然沒有秦兵馬俑那麼高大,但身型各異、不怒自威是漢兵馬俑最顯著的特徵。這些陶俑身上的接縫是怎麼會事呢?原來它們都是用模具製成之後,再拼接在一起的。這些兵俑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楚國部隊的縮影,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意義這種用繪畫和雕刻手法在石頭上記錄當時的生活和神話傳説的藝術形式,並且用於墓葬的浮雕,我國歷史上只在兩漢時期出現過,所以後人把它叫做漢畫像石。它的創作題材主要有兩大類:寫實和虛擬。這是按照現實生活和虛幻、想象來區分的。寫實類主要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經歷,虛擬類則通過祥瑞的圖案表現了墓主人對來生的憧憬和美好願望。

  "漢代三絕"是徐州在兩漢時期歷史和文化的縮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如今在徐州市內,大大小小的漢墓也是星羅棋佈。如果您對徐州的歷史文化有更多的興趣,不妨親自到中國漢文化的發源地-徐州來走一走,看一看。

  這三絕果然名不虛傳,可我聽説在徐州民間,還有一絕,據説也到了出神入畫的地步。對,邳縣剪紙。今天你有眼福,剪紙高手衡瑞霞老人馬上就會當場剪十運會的會標。估計聽們小片子播完,她也剪完了。

責編:宏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