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姓故事]搬家到遠方(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3日 21:18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2002年7月21日,84歲的楊開瓊老人隨著重慶奉節縣最後一批三峽外遷移民離開了故土。

  經過4天4夜的漫長旅程,她和三峽移民們來到了一千七百公里以外的新家——浙江安吉縣新龍鄉徐村灣村。

  當地村民自發的夾道歡迎這些新鄰居。這些來自重慶奉節的三峽移民,能夠適應這裡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甚至新的語言嗎?

  移民們的新家早在一年前就建成了,都是兩層的小樓。老三的兒媳婦兒,第一次住上樓房,難以抑制喜悅的心情。

  老三兒媳婦:電燈還沒安。

  煤氣灶對於大家來説是個新玩意兒,怎麼使,大家還得研究一下。

  老五:房子修的可不可以?

  老五兒子:可以。

  老五:比我們上面如何,比我們上面的老房子。

  老五兒子:要好看些

  老五對於自己移民的決定很自豪。

  家人:老奶奶挺高興的。

  楊開瓊老人和老五一家住在一起,她將在這裡安度自己的晚年。

  老三:我一看就懂,我十幾歲就種田,我今年五十幾歲了。

  村幹部: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個老把式,用我們農村的話來講。

  老三:我在奉節的村裏搞集體的時候,我還當過兩次隊長。

  第二天一早,剛剛到這裡的老三就找到村幹部想看看分給他自己的那塊田。

  村幹部:這塊地就是你的,我們給你們每人九分田,九分。我們這裡平均畝數是八分多

  像你們五口人,五口人就是五九四畝五,四畝半。量給你保證你四畝半的畝數。

  老五:我不栽稻穀,我要種田。

  村幹部:你是要種地?

  老五:我是要種地。

  村幹部:種地在我們這裡不太行,我們這兒要在田裏想心思,搞好效益農業。

  老五:種洋芋嗎?

  村幹部:洋芋我們這裡沒人種過,規模性的沒種過。你的思路是對的,我們這裡提倡的,不要當旱地種,你要想心思搞效益農業。

  老三過去只種過旱田,沒栽過稻穀,對於新生活還需要適應一陣。

  老三兒子:一元八角七分

  相對於老一輩,年輕人適應起新環境來要快得多。老三的兒子一直在深圳打工,現在到了浙江,這樣的生活他並不陌生。

  小兩口買了新傢具,兩天的工夫,新家就收拾出了樣子。

  老三也開始在家門口拓荒種地,他想先弄個菜園子。再開個水塘養魚。

  村裏派來了保健醫生,為楊開瓊老人量血壓。老人沒見過血壓計,有點害怕。老五寬慰著母親。

  老五:給你檢查身體,哪個年紀大了是有這些事的。不比得年輕人,你年紀大了比年輕人,

  那是比不上的身體。

  老五:坐正,身子坐正,身子別歪,身體坐正。

  老五為兒子買了輛自行車。他希望兒子能儘快學會,這樣他就可以和村裏的孩子們一起騎車上學了。

  重慶奉節縣最後一批三峽移民搬遷後整整一年,奉節老城被整體拆除。

  三峽庫區水位增至135米。截止到2005年底,三峽重慶庫區已完成百萬移民的搬遷安置任務。這些移民被安置在重慶庫區的新城和上海、江蘇等11個省市的249個縣,1062個鄉鎮,2000多個安置點內。

  百萬三峽移民們舍小家顧國家的身影通過媒體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整個中國。

  全體三峽移民在2002年底獲得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特別獎。

  白岩松:今天,這最後一座感動中國的獎盃,頒發給三峽移民。百萬三峽移民獲得感動中國特別獎。正是他們犧牲了小家的利益,服從了國家的利益,保證了三峽工程的開工和建設。

  敬一丹:面對這般萬三峽移民老老少少,獎盃頒發給誰呢?我們決定把這個獎盃放在三峽博物館,做永久收藏。

  楊開瓊老人祖孫四代如今在新家園已經適應了新的生活。

  老三現在在家裏和老伴照看孫子。

  老三的兒子借錢買了一輛集裝箱卡車,跑長途,收入還不錯。

  老五在村裏的一個工地打工,他每天照顧著88歲的母親楊開瓊。

  老人已經在村裏認識了很多新鄰居,她希望有機會回故鄉看看留在那裏的鄉親們。

責編:扈航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