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公眾感覺生活負擔更重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0日 14:0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1996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物價漲幅不大,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遠低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而最新民調顯示—— 85.3%公眾感覺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3月20日《中國青年報》) 為什麼人們的收入逐年增加,統計數據顯示物價上漲也不大,可公眾卻感覺生活負擔更重了?原因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而統計標準20年不變。20多年過去了,我國經濟,特別是居民的消費結構與消費産品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權重達三分之一,而目前所佔比重十分微小;衛生醫藥用品、教育、電信等消費所佔權重,與實際消費情況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幾年上漲很快的住房消費,計算CPI時,“依照國際慣例”並不包括在內。正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指出,在我國,一些學者依據宏觀數據做出的分析與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離,有的時候甚至是南轅北轍。通常來説,不是民眾的感覺錯了,而是由於宏觀數據的計量方法出現了問題(即在我國CPI統計標準還是20多年前制定的),物價的問題就是如此,這能反映真實情況嗎?

  二是住房、教育和醫療等費用支出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居民收入增長。據《市場報》報道,一般認為,房價與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3~6倍之間比較正常。然而在國內,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10~20倍。20年前,大學每學年的學費只有200元,現在已經衝上5000元大關,增長了25倍。一名農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孩子上大學。上世紀80年代,全國一年的總體醫療費用為143.2億元,到2003年上升到6623.3億元,20多年增長了40多倍。與此同時,在總體醫療費用中,需要個人支付的比例,也由21.2%上升到55.5%。正如廣大群眾據説,住房、教育和醫療,已經成為加重人們生活負擔、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新“三座大山”。令溫家寶總理最痛心問題也是:還沒能夠把人民最關心的醫療、上學、住房、安全等各方面問題解決得更好(3月14日溫總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説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要想解決我國廣大群眾住房、教育和醫療等問題,僅僅靠居民個人儲蓄,顯然是不現實的。值得高興的是,黨和政府已意識到住房、教育和醫療等問題的嚴重性,這些問題也成了今年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可喜的是,對於這些直接關係到民生的問題,政府並沒有回避,而是正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教育亂收費、加快醫療改革、果斷平抑房價等。“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但願公眾生活負擔越來越少,但願廣大群眾越來越幸福。(作者:大別山小銀子)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