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願條條大路通向新農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6:55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今年兩會期間,“新農村建設”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字眼,不但出現在總理的報告裏,出現在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口中,也“活躍”在廣大老百姓中間。可以説,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得到了從中央到民間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什麼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人們説,這一概念,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這個新的宏偉藍圖總的目標就是20字:“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建設新農村?農村具體細節應該如何新?首先這離不開黨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離不開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的切實&&作用。有專家指出,要以實現政府主導為前提,而以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積極性。

  我們看到,正在被兩會代表和委員審議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把新農村建設列在了“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之首,正説明了它的重要性。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工程,從長遠來看,它必將影響到21世紀的中國能否逐步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三大途徑,就是一要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二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要下決心把投資方向轉向農村,三要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是一種很好的思路。而正是這種新思路,成為了我們建設新農村的一個正確導向。除此之外,在新農村的建設道路上,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逐步擴大農村內需也是一條重要途徑。而當前我們要在全社會中發展循環經濟,農村也是一片廣闊天地。

  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實踐,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小康與和諧,所以它講究的是實實在在、求真務實,講究的是切實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真正意願,而來不得任何虛偽有害、傷害民心的形式主義,正如今年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所指出的那樣,“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各級政府部門和村基層組織應當“更加注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建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全體農民參與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農村的民生問題要比城市的複雜和困難,而農民們也更渴望各級政府部門認真解決好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各種利益問題。當然,在要求政府為新農村建設問題更加盡心盡力的同時,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素質和現有觀念也應當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進步而實現相應的轉變。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正式實施的開局之年,而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任務就是我們要抓緊落實好新農村建設由此起步開局的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將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增長14%。這是好事,但我們需要切實做到“統籌兼顧、關注民生”,將其落實到農民們最需要的地方、更加有效妥善地利用,特別是在發展現代農業、搞好農村教育、提速農村合作醫療、實惠務工農民、全力提升農村基建等方面。

  隨著未來“十一五”規劃的逐步貫徹落實,我們真心希望廣大農村百姓看病不再那麼難也不再那麼貴,而全國農村真正普遍實行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更加有力,農民群眾真正過上好日子,與城市居民一起實現“共同富裕”。更希望,在“新農村建設”觀念逐步深入民心的今天和未來,能夠有更多關注它的人來關心、支持和幫助“三農”各項建設,讓條條大路都能夠通向我們未來的新農村!(作者:廣仔1)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