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有感於程奶奶的“回家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7日 16:2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12月19日,女兒回來住了兩天;兒子1月19日回來1天……”家住邯鄲市廣平縣焦莊村的程奶奶又在自己的賬本上記下了一筆最新的“收入”。失去老伴獨居的程奶奶因不能經常見到子女,特意建了“子女探親賬本”,將子女回家的時間和次數記錄下來。她還準備設個“回家獎”,鼓勵兩個子女常回家看看。(《報刊文摘》2月3日)

  據《黑龍江日報》2月9日報道,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對中國農村養老現狀進行了調查,在10410名調查對象中,與兒女分居的比例是45.3%,三餐不保的佔 5%, 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服,69%無替換衣服,家務活97%自己幹。翟玉和説:“有一種現象令人擔憂,那就是這些老人中52%的兒女對父母感情的‘麻木’。有的與父母同住一個院落,但一年也説不上一句話,有的兒女非過年不登門,登門時少的只給父母5元錢,而且一年就這麼一次。”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人倫道德的根本,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因為孝道的大行天下,睦鄰敬親,才使家庭有了和諧,社會有了秩序,民族有了強大的凝聚力。然而,程奶奶的“回家獎”足以讓一些人感到羞愧,同時,也為我們社會“孝道”的缺失敲響了警鐘。

  父母給了子女生命,且含辛茹苦的把子女養大成人。父母對子女是最無私的,儘管心理有千般無奈,萬般不捨,卻仍然希望子女能夠鷹擊長空、鵬程萬里。子女的生活、學習、工作、婚姻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就是子女最大的恩人,感恩他人,感恩社會,必先從感恩父母做起。否則,一個不知回報父母生養之恩的人,如何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如何貢獻社會?如何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

  有人認為,只要能夠給父母足夠多的錢,讓父母有吃、有穿、有住處,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因而忽略了對父母精神上、心理上的關心與問候。其實,對老人來説,物質上的享受當然不可沒有,但並非十分重要,而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安慰確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他們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則是很大的傷害,是心理上的煎熬。

  筆者以為,孝敬父母不但要讓父母衣食無憂,更要在精神上給以足夠的關愛。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做點事情,哪怕是給父母打一盆洗腳水,父母也會暖在心頭。一封家書、一聲問候,一個電話對父母來説都是最好的禮物,最大的欣慰。即便暫時無力報答,或一時無機會報答,都不要緊,只要心中長存感恩、常念相報就行,父母也是理解的。

  孝行源自於感恩,感恩才能産生孝行。如果人人心懷感恩,代代都能盡孝,我們的社會必將和諧發展,中華民族必將團結興旺。(作者:人間正道111)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