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人事制度改革“弱肉強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5日 14:31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迄今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弱肉強食的改革,顧及了優化而忽略了弱勢的勞動者,就業率低失業率高。弱勢群體大量陷於工作無著的生存危機。通過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促進後進追趕先進提高社會效益的動機事與願違,造成為數眾多者的顯性失業和隱性失業,反而拖了積極意義上的改革後退。改革的積極本意是人才強國引入競爭機制,激勵勞動者奮發有為,跟上快捷發展的步伐。可是急躁冒進與國情民情相去甚遠,決策者脫離實際的顧此失彼,看不清理想與實情的距離——勞動者素質與用人機制主觀願望的差距,造成就業門檻過高,對勞動者過於挑剔的弊端。大多數勞動者為了有一份工作而焦灼不安,即使促進後進奮發追趕先進的目的部分有效,但是大多數人卻陷於了就業和保住低薪工作的危機。

  等級制在我國根深蒂固,在用人上顯得十分突出。人事制度改革中膨脹的等級觀念把工作權利人人平等的先進理念擠到了毫不起眼的旮旯裏。一等公民是公務員。同樣是吃財政飯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卻不能站在同一等級線上,公務員就高人一等。説話算數的當然是公務員裏的官員莫屬,因此工作權利的天平就向公務員一方傾斜。公務員隊伍就比企業事業單位人員的職業要穩定得多,工資福利的保彰性也要強得多。人事部的官員毫無疑問是公務員,要事業單位實行聘任制,用人採取招聘形式。公務員強,事業單位人員弱,所實行的改革不過是間接體現了權力的強弱決定了誰改革誰的問題。強勢部門、強勢職務、職業都劃歸公務員隊伍,如一些機關給予公務員編制的人都是強勢職業者,事業編制人員就遜了一籌,如此可見一斑。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全面改革之前人們對國有企業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形記憶猶新。國有企業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造成了大批職工下崗失業,這種人為所致的惡果有目共睹。國有企業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權利受到損害的基層勞動群眾首當其衝。力行這種慣例,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勢必造成步企業改革的後塵,事業單位的一般幹部包含一般的專業技術幹部和工勤人員肯定成為失業對象。而啟動這種改革的都是人事部。

  事業單位實行聘任制是官員對群眾的改革,基層單位的官員的退路是充其量不當官當一般的幹部按照慣例從官位上下來的人,職稱優勢和工資福利優勢是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的。可是一般幹部、工人卻沒有什麼退路了,再退就是失業喪失工作權利。官員始終控制著勞動群眾的工作權,這是弱肉強食。

  人事制度改革中歷來排老擠老的現象十分突出。國有企業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把正值盛年的40多歲的人當作垃圾清理出局即為明證。40多歲的人即被淘汰,造成大量4050人員的失業景觀,這批人再就業因此陷於十分困難的境地。公務員可以提前退休的規定和事業單位提前退休者的規定比照公務員辦法,意味著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把排老放在一個顯要的位置。這樣改革是與勞動者的實際工作能力相悖的,也與老年社會的社會現實不符。排斥年紀教大者是年齡歧視,是一種弱肉強食的表現。

  人事制度改革中重文憑、重人際關係讓一些文憑較低,不擅長搞庸俗關係學,不會投其官員所好者深受其害。雖然有些面上的規定,但起作用的常常是潛規則,是具體的操作過程。這給那些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環境不允許並非個人能力所為不能接受高級文憑教育者和不擅長搞庸俗關係學的所謂“孤獨者”無疑是巨大的危機。這是一種弱肉強食類型。

  以金錢為改革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與共同富裕格格不入。為了不斷滿足以權貴為核心的部分人的增資致富目的,剝奪勞動群眾的工作權利,出臺改革政策是用政策實行弱肉強食,幹損人利己的勾當。

  有些人説大話,“可以自謀職業、自謀生計嘛!”。自謀職業的確十分誘人,可不是對誰都可以起作用的。大量顯性和隱性的失業者都自謀職業不現實也不可能。買方市場的現實和發展走向,市場經濟的現狀導致許多勞動力沒有啟動自謀職業的資金。再説,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不是人人都能自謀職業,一些人還得到單位找工作。所以不能以自謀職業來搪塞。

  我國的勞動大眾需要休養生息,禁不起沒完沒了的折騰。貶損基本勞動大眾弱肉強食的勞動人事制度改革讓百姓疲於奔命,違背了民本思想。人才強國與勞動者充分就業享受工作權益是相輔相成的。工作權利面前人人平等,過度和拔高素質因素忘卻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違背了改革的進步意義,不是為民而是害民。(作者:阿祥52)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