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無車日,我們只要無車就行了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3日 15:5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9月22日,自2003年起即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無車日”。據説“世界無車日”誕生於 1998年的法國,時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在這一天棄用私家車。一年後的同一天, 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無車日”活動。之後的2000年,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內。9月22日成了“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全球前後約有1600座城市加入了這一活動。

  在針對由汽車所引發的種種城市問題的今天,世界各國都先後積極提倡起這個日子、提倡市民儘量減少開汽車出行,而號召人們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者就近步行,不失為一種正確而及時的良策,首先就是“人們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思”。本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徵的汽車在今天卻已經被人們視為了“城市殺手”,除了交通事故之外,污染更是無處不在。來自我國環保總局的預測顯示,2005年我國機動車尾氣排放在城市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將達到79%左右。世界銀行估計,因空氣污染導致的醫療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喪失生産力使得中國GDP被抵消掉5%。中國的污染如此嚴重,以至於美國國務院不允許家庭成員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國某些城市任職。汽車擁堵,更是城市的一大突出、令人頭疼的問題,據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算了這樣一筆賬:北京一年堵車大概造成60億元損失,平均一個北京人每天損失1.1元錢,一年損失400元。人們為了便於出行,獲得更高的速度而買車;私車越多交通越擁堵,我們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人們為此總是聚集在一起為解決這一城市難題出謀劃策,但頑症依舊突出。

  “無車日”,概念很好,是一個真正“以人為本”或者説是“以城市為本”的日子,但畢竟還是處於發展階段;而應為我們更多的國人所知悉。但從報道中我們得知,不但是諸多司機當日或之前都不知道這個日子,許多媒體的反應力也頗為緩慢,如果提前報道並做好宣傳普及,相信這一天的活動效果會更好、更明顯。從一個側面來説,其實我們也還是不太明確這個日子的重要意義。在這個“無車”的日子裏,可以讓人解去擁堵、污染的煩惱,讓人享受到在城市裏無車出行的舒適、暢快與環保,讓人得以短暫性地回歸一下自然與傳統,但我們又能做點啥呢?總不能只是不開車就行了吧?人們更注重到了這一天之於環保的意義。環保,從來都不是小事。而對城市來説,環保更是一個意義日益突出的社會責任。據報道我國在現階段致力於建設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産銷售國,但我們也應該更主要地著眼于國家和社會、人民的長遠利益,從實際出發依法抓好和加強環境與資源的保護等工作,特別是在城市領域,有效打擊各種違法犯罪的現象和行為,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們在環保這方面的法律體系。筆者認為,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日子,其更應該在每一年裏都有自己確切的主題,如歷年的世界環境日等,世界各國在這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而不是僅僅提倡這個日子,是否將其法定化別論,讓人們能夠依主題而相應展開有意義的活動,讓“無車日”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內涵。

  總之,在“無車”日這一天,我們不能僅僅不行車就行了,我們應該而且能夠做得更多,做得更有意義!(作者:廣仔一—中國人要爭氣!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