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用公車領導應該“亮身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7:2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公車私用,一直是個屢禁不止的老大難問題。正因為其牽涉面廣,社會關係複雜而敏感,所以有些部門治理起來有點畏首畏尾、力不從心,以致在社會上産生一系列不良影響。近期,吉林省國家級貧困縣靖宇縣推出了給公務車貼標簽、“亮身份”的舉措,讓公務車接受紀委等有關部門以及人民群眾的監督,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摞摞的紅頭文件都沒有管住的“公車多動症”,竟然讓一張小小的紙片給治住了。(新華網2005-9-9)

  不管這張小小的紙片是否能長久管住“公車多動症”,起碼從報道上看,目前已收到了效果,這也説明,對於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只要真的想措施並真的實施,就會比不想措施有效果。所以,靖宇縣的做法是值得稱讚的。

  公車,公車,顧名思義,是公家的車,是國家花錢給領導幹部配備的公務用車,而非公務當然就不能用公車,這概念這道理不用細説,人人都明白。可是,往往越好懂的事情,卻越容易出現明知故犯的現象。有些領導幹部一旦有了配備公車的待遇,好像其就有了隨意支配使用公車的權利。於是,公務車便成為主人身份、地位、權力的象徵,小的單位一把手把著一輛車,大的單位一人包一輛車,公車不“公”日益嚴重,公車簡直成了私家的小汽車。於是,公車私用這個本來是違反政策規定的非正常事,不知不覺地被領導幹部演繹得司空見慣了,以至於限制公車私用成了屢禁不止的老大難問題。於是,靖宇縣給公務車貼標簽、“亮身份”的舉措,便顯得重要且拿出來讓大家分享了。

  禁止公車私用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公車私用的危害也是盡人皆知。但是這些規定、措施,一到手中掌握著具體實權的某些領導手裏,便如泥牛入海,不見蹤影,很難得到貫徹執行。公車私用的問題之所以難辦,説白了這裡有利益,有平民得不到的特殊利益,這利益不僅領導享用,而且領導司機和“身邊人”都捨不得放棄既得利益。公務用車在時間上“公用、幹部私用、司機私用各佔三分之一”,而燃修費用統統由財政報銷,“屁股底下半座樓”的説法再形象不過了,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公車私用,實質上是公權被濫用。公權意味著權力歸人民所有,本質上是要為人民服務,權力的合法性來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權力合法性的依據。一旦公權被公權所有者濫用於私利,淪為自身的利益工具,必將危及到公權的公正性和公共性。據非正式統計,2004年中國官員用車耗費3000億元。別説目前許多地方財政無力支付公車私用的費用,就是財政能支付得起這個費用,也是違規的。因為只要是公車被私用了,客觀上都是異化了的公權的私有化和商品化,所損害的是公眾的社會福利以及政府的公信力。

  “公”與“私”,歷來都是一對矛盾,在“公”與“私”問題,各級領導幹部都知道如何處理,但是,有些人卻不願意正確處理,不能自律。於是,各級組織便千方百計地想他律的措施,靖宇縣給公務車貼標簽、“亮身份”的做法,是怕出毛病“讓人管”和“讓人監督”,實質上是被動的做法,這與前不久有些地方搞的靠家屬“廉內助”來監督領導幹部的做法,幾乎同出一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領導幹部如果到了不讓群眾監督就不能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的程度,實在也是一種悲哀。

  筆者認為,與其給公車“亮身份”,不如領導幹部自己給自己“亮身份”,因為只有領導幹部敢於在任何公眾場合給自己“亮身份”,才説明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人民的公僕;同樣,與其給公務車貼標簽,不如領導幹部在自己思想上貼標簽。因為貼在車上的標簽容易撕掉,只有領導幹部在自己思想上貼上“我是黨的幹部,我就得廉潔自律”的標簽,才能真正解決公車不私用的問題,進而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