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矛盾凸顯期亟須民政大作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6日 16:41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民政部部長李學舉4日在南京舉行的全國民政工作分析會議上指出,本世紀前20年,是“戰略機遇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在這個關鍵時期,要實現抓住機遇,順利度過矛盾期目標,民政工作需要有“大作為”。(7月5日新華日報)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這個國就進入了矛盾凸顯期,由於各种經濟社會矛盾加劇,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發展能夠很快上一個新臺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階段,改革與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發展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就必須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係,全社會形成合力,實現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在這個“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民政工作亟須“大作為”。

  在各种經濟社會矛盾中,貧富兩極分化則是主要矛盾之一。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狀況的改善與提高,無疑已是當務之急。我國農村還有絕對貧困人口2610多萬人,低收入人口4977萬人,城市低保群眾2200多萬人,每年還有大量的災民。地域、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差距、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遠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建立和健全城鄉特困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和基本框架,是民政部門一項迫在眉睫的戰略任務。

  隨著經濟成分、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趨勢的進一步發展,利益格局複雜多變;而經濟、社會的轉軌換型,又導致深層次的社會矛盾、新舊價值觀念的碰撞不斷顯現。加之隨著群眾民主法制意識的增強,利益訴求和信訪數量不斷增多,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如何加快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迅速提升社會福利事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又成為擺在民政部門面前的一件大事。

  顧名思義,“民政”就是主理民眾的事務,涉及民生、民權、民利。“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黨和政府為民造福的宗旨,很多方面都是通過民政部門來實現的,這就註定民政要愛民、為民、利民。面對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關鍵期,民政部門需要大有作為,這是歷史賦予民政部門的責任。(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原帖 發表高見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