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共同關注]陽光家園的志願者(11月30播出) 
——[直面艾滋]他們在行動之二:陽光家園的志願者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30日 15:11)


  CCTV.com消息(共同關注):因為害怕受到歧視,感染艾滋病的人往往不願公開自己的病情,無形當中增加了防止艾滋病傳播的難度。近些年,"同伴教育"成為幫助艾滋病的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擺脫歧視、走出陰影的一種有效模式。在雲南昆明,就有一個為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戒斷人員提供幫助的同伴教育機構--陽光家園。今天,我們就跟隨記者去認識那裏的兩名特殊的志願者。一位是有過十年吸毒史的毒品戒斷者李雲,另一位是自己就是艾滋病感染者的阿龍。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阿龍和李雲是陽光家園的兩名工作人員,這是他們的辦公室。但是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其中一張辦公桌始終空著。李雲告訴我們,辦公桌的主人阿龍,在我們到達的前一天晚上發病住院了。

  李雲:他(阿龍)身體狀況不太好,因為換季,肺部可能有點感染。

  這一天,李雲接到一個名叫鄒波的艾滋病感染者的電話。在這之前,李雲已經和他失去聯絡兩個月了。經鄒波的同意,我們記錄了兩個人談話的過程。

  李雲:不要再吃冷性食品,最好是少吃,特別是煙酒這些東西最好不沾,著重偏重一些高蛋白的東西,對身體都有好處。


  鄒波是李雲一百多名聯絡對象中的一個,也是他最新結識的一個感染者。他們的交往是從今年的五月份開始的。在一次"抵制毒品,預防艾滋病"的義務宣傳活動上,鄒波引起了李雲的注意。

  李雲:當時他過來以後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一個殘疾人,比較消瘦,身體比較虛弱,但是給我的直觀感覺,我感覺他是一個藥物濫用者。


  李雲的這種直覺來自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16歲就開始吸毒,一直到1997年,他26歲的時候,靠著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才戒斷了毒品。

  李雲:我曾經有過,也跟他們的經歷是一樣,特別了解他們內心當中的痛苦和矛盾,

  根據自己的直覺,李雲斷定鄒波是個吸毒歷史很長的癮君子。於是,他邀請鄒波有時間來陽光家園看一看。


  事實證明了李雲的判斷,鄒波告訴李雲自己已經有十多年的吸毒史了。但他並未提及自己還是一個艾滋病感染者。

  鄒波:2002年,我出車禍以後,在醫院裏,醫生當時採血的時候,就送去雲南省衛生防疫站。檢查出來,説我沾上這個病。

  車禍不僅僅讓鄒波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的雙腿也因此殘疾了,知道了這些情況,李雲更加在意鄒波。他把鄒波安排到陽光家園專門為戒毒者開設的手工編制班學習編中國結,並且時常找他談心,就這樣鄒波在陽光家園安心地度過了一個月。在這段日子裏鄒波最喜歡到陽光家園的宣傳室裏,因為那裏是他和李雲談心的地方,墻上還貼著一篇最能反映他心情的文章。

  鄒波的文章:我走在街上,路邊有一個很深、很深的坑,我掉了進去,我迷失了自己,我感到絕望無助,這不是我的錯。我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從洞裏爬出來。

  我走在同一條街上,路邊仍然有一個很深、很深的洞,我繞了過去,我在另一條街上。

  李雲:一個多月當中,從他的身體狀況,臉色,或者心情都有很明顯的改善,但是沒過多久,他突然有一天跟我請假,我就問他什麼事,他説他母親病了,他想回家照顧母親兩天。

  鄒波告訴李雲,他有兩天時間就可以回來。但是一走就是兩個多月沒有音信,李雲非常著急。

  李雲:我們面對感染者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是不應該去強求他們留下什麼聯絡方式或者是家庭住址,所以這兩個月當中,我一直天天等待著他打電話給我。

  李雲最擔心的是鄒波會再一次復吸,作為感染者,復吸只能使他的身體狀況更加糟糕,以至出現交叉感染和二度感染,加速發病。

  李雲:因為吸毒人很自卑,他心裏承受能力很差,他也會因為和家裏面發生口角,因為受到歧視,或者受到委屈,採取用毒品來短暫地解脫自己,緩解壓力的方法,所以我們把這稱之為"自我原諒式"的吸毒。

  就在我們採訪的這一天,失去音信兩個個多月的鄒波突然打來了電話。李雲很高興。但是李雲擔心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李雲:這段時間你有沒有出現過復吸,或者是類似的復吸?

  鄒波:出現過。因為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壓力。

  這一天,李雲和鄒波談了很久。

  李雲:希望他(鄒波)把生理上的毒癮先擺脫,十天以後我給他做一次尿檢,如果他願意的話,我們還像以前一樣,他有什麼心事都可以過來跟我交流。

  擺脫毒品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李雲説,不管怎樣,他都不會放棄。放棄他們就是放棄了自己。絕不放棄,是陽光家園所有志願者共同的信念。

  陽光家園是昆明紅十字會和澳大利亞紅十字會于2002年共同實施的一個項目。主要的工作是為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戒斷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幫助,可是在項目啟動之初,項目的負責人卻遇到了困難。

  孫健(項目負責人):有學員問,老師你吸過毒嗎,你知道吸毒人的感受嗎,你知道我們心裏最需要什麼嗎?我們沒有這种經歷,無法回答。那麼在感染者的家庭關懷護理培訓當中,我們也同樣遇到這種問題,那麼我們無法感受到一個感染者,他的一種心理壓力。

  經過思索,項目借鑒了國際防治艾滋病領域一種新的模式--同伴教育,也就是讓有過吸毒經歷的毒品戒斷人員和艾病感染者對同類人群進行教育,為他們提供幫助。而這些進行同伴教育的人員都是沒有勞務報酬的志願者。

  施露華(雲省紅十字會項目部主管):有了志願者,我們的工作就做得更貼近社會,更貼近我們的目標人群。

  項目開始以後,李雲和阿龍先後來到陽光家園作了志願者。根據他們兩個人不同的經歷,兩個人的工作各有側重。李雲主要負責為戒毒人員提供幫助,其中包括部分因毒品而感染艾滋的人;大部分的感染者則主要由阿龍負責。後來因為工作出色,在2003年他們被聘為陽光家園的工作人員。

  如今在這裡,除了他們,還有三十多名志願者。我們採訪的當天晚上,正好是其中一個志願者的生日,大家一起唱起了他們最喜歡的一首歌----《從頭再來》。

  渴望從頭再來是所有志願者的心聲。在這個生日聚會上,最讓大家遺憾的是阿龍的缺席。阿龍是否能脫離危險?所有的志願者夥伴都在牽掛著。終於,好消息傳來了,記者在陽光家園採訪的第五天,阿龍打來電話説,他的病情已經好轉了,大夫允許他從醫院出來一個上午,接受我們的採訪,

  阿龍從醫院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一個一直保持電話聯絡但從未見過面的艾滋病感染者打了個電話,因為這個人也住院了。

  尊重阿龍的要求,我們對他的採訪拍攝進行了技術處理。

  阿龍:現在社會是一個很大的歧視的環境,所以不要讓家人和自己的親人再受到更大的壓力。

  阿龍告訴記者,社會上一部分人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是他不願意面對鏡頭的原因,也是他之所以走上志願者道路的原因之一,因為作為一個感染者,他比其他的艾滋病工作者更了解這一群體所承受的壓力和恐懼。他努力幫助其他艾滋病感染者勇敢面對的,也是他自己需要面對的。

  阿龍原來是一名司機,2003年5月,新婚三個月的他因為發高燒到40度,住進了醫院,住院後,卻一直查不出病因。在重症監護室裏住到第八天的時候,醫生給阿龍抽了血樣,送到了省疾病控制中心。晚上,醫生進了阿龍的病房。

  阿龍:他就用一張紙,把"艾滋病"這三個字寫在了紙上,當時他馬上打開了給我看,我就知道了,當時的心情我知道我是完了,沒有救了。

  在隨後的檢查中,阿龍得知,新婚妻子也被感染了。他感到再也無法承擔內心的痛苦,他想到了死。

  阿龍:我就用水果刀去割自己的手,被她發現了,她就一把搶過來的,她説你走了我怎麼辦,她就哭著對我説,你走了我怎麼辦,我們現在已經成這樣了,你走了,我去依靠誰?

  面對年僅22歲的妻子,阿龍打消了死的念頭,可是,他怎麼也無法面對眼前的事實。除了對疾病的恐懼,他還經常想象自己的情況一旦被人知道後的輿論壓力。

  阿龍:當時宣傳的時候就採取一種恐嚇式的宣傳,有一種負面的宣傳,因為貼上了一個道德的標簽,也可以説得了這樣的病,這個人就怎麼怎麼,道德怎麼怎麼。

  在這種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下,阿龍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後來有一天,阿龍的病房裏來了兩個人,一男一女。他們告訴阿龍,他們是專門來看望他的。

  阿龍:我就奇怪,我也沒説什麼,他們互相自我介紹了一下,就主動地跟我説,我們倆跟你一樣的。我就奇怪了,他們怎麼是跟我一樣的。

  經過交談,阿龍知道了這兩位艾滋感染者是雲南省紅十字會的志願者,主要工作就是為艾滋病人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幫助。他們告訴了阿龍和妻子很多關於艾滋病的知識。

  阿龍:比如説拉肚子,如果説是拉的不厲害的話,根本沒有必要去醫院,但是需要補充一些口服補液,發燒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等等。

  當天晚上,躺在病床上的阿龍徹夜未眠。

  阿龍:我就在心裏默默地想,那為什麼他們能站著走路,我為什麼不能像他們一樣。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治療,阿龍度過了發病的危險期。在紅十字會志願者的感召下,他也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剛開始時,他每天的報酬是交通補貼四塊錢。

  李雲:他(阿龍)或者是一個月去一次,或者是兩次,他會買一些水果,或者營養品,會到醫院裏面去看望一些感染者,

  阿龍:我就跟他們説,我當時是睡幾床幾床的,不信你們可以問醫生,我當時是怎麼一個情況,其實你們也完全可以像我一樣。他們一看到我,知道我當時的情況,因為認識我嘛,再看我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兩個人。

  就這樣,阿龍一直堅持著每隔一、兩天就會去一趟醫院,他和與自己一樣的感染者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並且還多次組織了有關艾滋病方面的工作者為感染者進行培訓。

  記者:從去年到現在您大概一對一這樣有多少人了?

  阿龍:可能有五十多人吧。

  記者:這種培訓大概能有多少次?

  阿龍:今年培訓了七期,感染者連同家屬在內有四十多人參加。

  不久,阿龍的妻子也到了另外一個為艾滋病人提供關懷的慈善機構做志願者。因工作出色,2003年9月,阿龍被轉為陽光家園聘用工作人員,月薪七百元。因為阿龍的病情,他來不及給我們説更多,他送給了記者一篇他自己寫的文章,他説裏面的一段話包含了他所想表達的一切。

  阿龍的文章:我和妻子沒有什麼可回報的,只有通過以後加倍努力作好艾滋關懷工作,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愛心來幫助感染者,回報紅十字會。正因為心中有愛,一切困難都可以戰勝,生命是美好的,活著就是希望,讓我們共同期待艾滋病徹底消滅,期待明天會更好。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共同關注]奔走在燈紅酒綠之間(11月29播出)(2004/11/29/ 17:05)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