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廊坊市委書記孫建群、市長吳顯國答記者問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3日 08:24)

  CCTV.com消息:22日,廊坊市委書記孫建群、市長吳顯國與“網上河北行”采風團記者座談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優化環境政策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廊坊市委、市政府採取什麼措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吳顯國: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書記、市長經常討論的問題。中國的一些政策不能保持一貫的連續性,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從城市規劃上來講,要強化規劃。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把規劃好了的東西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通過規劃確定好城市哪是綠地、哪是建築,以後歷屆政府不經過人民代表大會的討論,不可以改變原有規劃。作為一個城市來講公共綠地空間的保持是政府行為,對於開發商來講是個人行為、商業行為,哪環境好在哪開發。開發商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是有矛盾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這時就需要用制度、法律區約束他。

  記者:剛才您談到咱們廊坊的領導班子三次開會研究討論解決確保廊坊不堵車問題,交通是城市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請您透露下會議內容,詳細談談有哪些具體措施?

  吳顯國:廊坊這麼小的一座城市這幾年,每年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有300多人,平均一天死一個人。今年1-8月份,廊坊死於車禍的有140人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從現在看交通問題是一個非常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成立的交通安全管理委員會,現正在起草它的一些部門的職能,另外還搞一個詳細的交通安全管理實施細則,這個細則具體到每一輛車,每一個人。甚至具體到每一個路口、斑馬線的設置,包括紅綠燈信號的合理設置。我們就是從一個信號燈開始研究交通,全方位的研究導致車禍的原因,同時對城市的路網進行規劃、調整,規劃調整包括小街小巷,要打破阻塞,讓更多的人可以穿過小街小巷,綜合的全方位的控制城市的車輛。以後還要出臺嚴格控制車輛進入市區的政策,嚴格控制鬧市區停車場,將車輛控制在城外。同時推行公交優先、行人優先的原則,並不斷強化這種意識,加強各方面的宣傳和配合,在這方面廊坊要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記者:請問一下市長,聽説廊坊民營企業發展得很快,我也聽某些企業家反映廊坊的招商環境非常好,那麼我想問一下,現在註冊一個民營企業最快能用多少時間辦好各種手續?還有有哪些措施保證?

  吳顯國:在廊坊要註冊一個企業,我們實行“全程一站式”服務,在開發區我們有一個辦公大廳,走進“一站式”大廳,只要你自身的各項材料符合準入標準,工商、稅務、公安、消防、包括銀行賬戶開啟等手續很快就能辦理完畢。籠統地説看你的準備情況怎樣,我們自己感覺廊坊辦事效率方面比周邊地區不慢。

  (許寧:同樣的一個手續,如果最高期限是3-7天,從市委、市政府來講規定要按照最低期限,也就是3天必須辦完,當然不同行業會有所不同。)

  在廊坊,目前還沒有發現哪家外商投資企業跟當地人打官司或發生糾紛。這説明我們為外商服務的很到位。(許寧:我們開發區“一站式”服務大廳不僅能辦理廊坊市管轄事情,由於有省的授權,一些需要省裏批准的手續在廊坊也能辦理。各個縣(市、區)也有相應的集中辦公地點。)我們所作的就是千方百計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包括時間。

  記者:我們了解到廊坊在建設生態園林式的城市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績,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市政府當時在設定這個生態園林城市定位時,肯定也是從人民群眾的利益上考慮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市容環境的保護,離不開每一個市民的支持和努力,那麼我想問一下這兩年您在如何提升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吳顯國:一句話,更多的讓市民參與進去。包括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綠化、栽花種草。如果是純政府行為沒有老百姓的參與,那麼他是被動的,只有他參與的東西,他自己帶起來的孩子他才會最愛惜。在廊坊我們搞每一項活動,包括創建環保模範城、衛生模範城、雙擁模範城,我們都全方位的發動群眾,而不是政府在唱獨角戲,而是廣泛的發動群眾,讓群眾參與進來。今年“十一”,我們要搞一個百萬鮮花裝點廊坊活動。以往每年“五一” 、“十一”搞活動時,幾十萬盆鮮花擺上十天二十天,都不會有人去破壞。老百姓的城市意識非常強。

  (孫建群:老百姓體會到了改造之後、綠化之後的城市對老百姓的好處,就會自覺的保護環境。)

  現在搞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都離不開老百姓。

  記者:目前開發區佔地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廊坊的開發區採取什麼措施解決佔地、拆遷與群眾利益之間的矛盾?

  孫建群:我們以園區為形式規劃用地,政府先將土地統一徵用,規劃好,保證其能得到合理高效地利用。規劃好的園區再按項目合理分配用地。同時將工業用地和房屋改造用地嚴格分開。廊坊在規劃用地是堅持“三同時”,即,立項的同時與勞動局簽訂用工意向,徵地的同時簽訂培訓合同,項目開工時要同時簽訂用人合同,解決無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記者:請問廊坊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是多少?廊坊的農業現狀是什麼?農業有什麼規劃和定位?

  孫建群:廊坊去年農民的年人均收入是3876元。廊坊的農業有三大主導産業,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相之和佔GDP總數的14-16%,現在農民的概唸有所變化,戶口在農村就叫農民,但事實上許多農民已經成了工人,象文安的左各莊、霸州的勝芳就有許多農民走入工廠務工,或自辦工廠。總的來講,三農問題中,廊坊的農業産業結構與周圍地區相比還是比較合理的。

  記者:請問廊坊對於農用車、公共汽車、居民家庭用車的尾氣治理,採取了什麼措施?

  吳顯國:不論從污染的角度還是從安全的角度講,農用車基本都不允許上路,只限制在田間作業。

  記者:環渤海經濟圈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期,廊坊作為京津唐之間非常重要的城市,如何定位自己的經濟産業結構?物流在經濟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廊坊有沒有考慮在本地建立一個物流中心?

  吳顯國:廊坊的物流中心已經經過原國家經貿委批准,即將開工建設。

  廊坊的發展與京津的發展緊密相連,廊坊的産業定位離開京津空談是不切合實際的。廊坊要瞄準京津找準自己的位置,把廊坊建設成為科技教育之城、生態環保之城、會展旅遊之城。高科技IT産業在廊坊也有一部分。我們在環京産業帶、環津産業帶上有永清燃氣工業園,在固安我們也規劃了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尋求與京津差異化發展道路。廊坊的産業應該瞄準京津,調整生産力佈局。包括三農問題,要瞄準京津的菜籃子、米袋子。萬莊和廊坊市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産業、科研院所為主,將來會在市區形成人才高地、市場高地來拉動經濟的發展。廊坊要充分利用京津打造環境,在服務京津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差異化發展中找出發展優勢。

  廊坊一直在致力於人才素質的提高,致力於打造良好的軟環境,只有人的認識提高了,政策的穩定性也就增強了。

責編:復蘇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