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廊坊市市長吳顯國作廊坊市基本情況介紹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3日 08:18)


吳市長

  CCTV.com消息(記者付慶余報道):今天下午,“網上河北行”採訪團來到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市長吳顯國就廊坊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作了介紹。

  一、廊坊市概況

  廊坊市地處河北中部,位於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總人口385萬人,現轄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廣陽、安次兩個區,96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60個),3229個行政村。市區建成區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多萬。廊坊市現境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封疆,秦朝時分屬漁陽郡、廣陽郡、巨鹿郡管轄,漢朝、唐朝時屬幽州管轄。解放初期稱天津專區,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遷至廊坊,1974年改稱廊坊地區,1989年撤地建市,實行市領導縣行政體制。

  廊坊是一座區位獨特的樞紐城市。位於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之間,市區距北京和天津中心區分別為40公里和60公里,距首都、天津兩大機場各6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地處大北京經濟圈腹地的獨特區位,使廊坊既得近海開放之利,更佔京津輻射之先,立足廊坊,近可連接京津兩大直轄市,遠能聯通全國各地。處於全國大中城市和人口高密度區的樞紐位置,使廊坊更具廣闊的市場覆蓋面,立足廊坊,既可佔領北方市場,又能進軍南方市場。

  廊坊是一座環境優美的園林城市。廊坊以“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為城市定位,以建設“人居城市”為環境追求,堅持不與京津比樓高車多,按照“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的建設理念,大力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綠色城市。廊坊已被評定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明年上半年,爭取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

  廊坊是一座智力資源豐富的教育城市。全市于1995年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廣泛發展。域內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0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廊坊的人才密度指數今年已超過10%,城市人口大學生比例超過20%。坐落在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方大學城,匯集了近40所高等院校,在校生近6萬人,擁有巨大的人才培養能力。

  廊坊是一座投資領域非常廣闊的城市。全市 98%以上的國土為平原,土壤肥沃,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畜牧養殖業十分發達,農産品加工業大有可為;域內石油、天然氣、地熱、石灰岩、白雲石、硬鐵礬土等礦産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採價值;境內既有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宋遼古戰道、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等傳統旅遊資源,也有天下第一城、文明中華城、東方大學城、新世紀步行街等現代旅遊景觀;全市擁有數千家工業企業,形成了機械、電子、輕紡、食品、醫藥等支柱産業,將為各地的投資者創造無限商機。

  廊坊是一座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廊坊境內有5條幹線鐵路、3條高速公路、5條國家級公路、40多條省級公路。鐵路、公路密度大大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目前,開通了國際互聯網和光同步數字傳輸網,用電由京津唐電網直供。廊坊曾因其優良的軟硬環境,被新華社評為“中國二十佳投資區”之一。廊坊是一座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廊坊建立起四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瑞典、韓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設廠。籍毗鄰北京、天津的地緣優勢,廊坊已連續成功承辦了三屆河北省經貿洽談會和六屆中國(廊坊)農産品交易會,每年吸引大量駐華使節、駐華商社、跨國集團和國際友好人士訪問、觀光。

  二、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推進跨越式發展、建設強市名城的奮鬥目標,著力優化宏觀環境,努力改善微觀服務,積極調整生産力佈局,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快速發展的新局面。2002年,全市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6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6元。

  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環境建設是廊坊建市以來一直十分重視的一項工作,我們強調“環境也是生産力”、“環境是第一競爭點”的理念,確立了“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定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近幾年,我市連續實施了軟硬環境建設“雙十工程”,進一步加大硬環境建設力度,確保硬環境建設年年有新內容,軟環境建設年年有新進展。

  硬環境建設,涉及農業、交通、電力、通訊、衛生、水利、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近幾年累計完成投資100多億元。目前已有廊坊海關、農産品檢測中心、104國道廊坊段改造升級、新奧藝術大道、文化藝術中心、市區雙環綠化等200多個項目竣工。這些項目的建成,使廊坊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軟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仲介服務體系、生産力促進中心、標準化體系、“數字廊坊”、信用體系、人才高地工程、公共財政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金融創新體系和市場監管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是生態環境建設。我市已經通過覆蓋全市6429平方公里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全國目前惟一通過該項認證的城市。到今年底,力爭建成國家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示範區,爭取成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同時,大力發展以綠色産業園、綠色産品基地為重點的綠色經濟,開展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企業創建活動和生態家園建設,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化、寧靜、形象”五大環保工程。按照“差異化”發展思路,以綠色造特色,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城區綠化。目前,市區人均擁有綠地面積12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

  二是標準化建設。主要是在全市工商企業開展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並向一、三産業和市縣兩級政府及綜合部門擴展延伸,今年將有650多家通過該項認證。與此同時,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水平和層次不斷提升。永清無公害檢測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市農産品檢測中心正在加緊建設,全市無公害蔬菜基地環評認證面積達到60萬畝。

  三是打造信用城市。建立廊坊市信用服務中心和信用評估公司,徵集、整合信用資源,面向社會開展信用服務,爭取用3年時間搭建信用城市框架。今年4月,廊坊被國家開發銀行確定為信用等級AA+城市。這是授予地級市的最高信用等級。

  四是推動金融創新。一方面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一方面靠市場機制籌措資金,有效地打破了資金瓶頸。抓好大額授信,今年給予全市1700戶企業大額授信,授信總額達190億元。擴大小額信貸,全方位支持規模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和個體工商業,今年放款額度同比增加9 .7億元。全面啟動同城票據實時清算網,共為200多戶企業辦理票據承兌、票據貼現業務58億元,同比增加29.7億元。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已有榮盛集團、華日傢具、福成集團等幾家強勢企業完成輔導,年內有望上市。生産力佈局逐步優化。伴隨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必須對生産力佈局進行同步優化,促進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以便為項目引進、資本流入、産業集聚開闢更加廣闊和適宜的空間。重點是從四個方面對生産力佈局進行調整優化:

  城市發展規劃。在“小三點”(廊坊主城區、廊坊開發區、萬莊新區)組團城市格局的基礎上,我們按照做大、做強、做富、做美的思路,謀劃了“大三點”(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格局。“大三點”發展規劃的確定和實施,將保證廊坊市的城市規劃50年甚至100年不落後。

  區域經濟規劃。依據廊坊南北狹長、環繞京津的地理特點,明確了構建以廊坊市區為中心,以三河、霸州為次中心的中、北、南三大經濟板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環京津産業帶規劃。為充分發揮毗鄰京津優勢,不斷增強對京津資源的吸附力,我們從去年開始,按照“點狀組團、帶狀佈局”的思路,謀劃實施了環北京産業帶和環天津産業帶建設。爭取經過幾年的努力,使兩個環帶成為承接京津城市功能的新興城鎮帶和帶動全市經濟增長、産業升級的經濟隆起帶。

  “一環一線一河”規劃。“一環”即市區外環線,周長55公里;“一線”即北京採育至大城留各莊貫穿廊坊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一河”即市區南側龍河改造工程。

  人才素質全面提升。推進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人才是根本、是保障。聚集財富,首先要聚集人才。置業旺地,必須是人才高地。

  實施“雙千”、“雙百”人才引進工程。我市已經連續五年實施“雙千”(千名大學畢業生和千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人才引進工程,共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2000多名。加強公務員隊伍培訓。建立和完善國家公務員培訓制約機制和激勵機制,研究制定了《廊坊市國家公務員培訓證書管理辦法》。

  大力開展企業人才培訓。制定出臺了《廊坊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細則》,對骨幹企業廠長(經理)和部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標準化體系認證、電子計算機、現代經濟管理、現代商務等知識培訓。積極推動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南開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絡,建立培訓基地,加強內部人才的繼續教育。建立廊坊市職工技能提升基金,強化企業職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今年以來,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000名。

  對內對外開放開創新局面。面對經濟發展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趨勢,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發揮廊坊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積極構築聚集效應明顯的城市平臺、親和力強的環境平臺、只附力強的産業平臺、高效能的服務平臺和運行高效的招商平臺,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近年來,我們通過承辦“5?18”河北省國際經貿洽談會、“10?18”中國農産品暨優種交易會,提高了廊坊對外開放水平;借助組建城市綜合門戶網站??“廊坊環球在線”,構築了信息高速通道;依託新浪網等知名網站舉,辦了“新廊坊?新商機”新浪網專題訪談和國際網上招商博覽會;通過實施“城市營銷”計劃,在國內外知名發達城市舉辦“廊坊周”宣傳活動,提高了廊坊的知名度。2002年,共謀劃運作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709個項,其中超億元項目54項,建成投産231項;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48.6億元,外貿出口2.2億美元。

  會展旅遊産業發展迅速。我們以承辦“5?18”河北省國際經貿洽談會和“10?18”中國農産品暨優種交易會為契機,大力推進會展業發展。去年以來,調動全社會各方面力量,舉辦國際國內各種會議、大型展覽和文體活動500多個,不僅帶動了相關服務業發展,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廊坊的人氣和知名度。同時,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強吸引力的思路,對東方大學城、天下第一城、文明中華城、新世紀步行街等現代旅遊資源進行了開發與整合,規劃若干條旅遊線路。今年,我市已經正式通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驗收。

  三、下一步工作設想

  廊坊被京津兩大都市包圍,被譽為“京津走廊”。兩大都市強勢發展的巨大輻射作用,使廊坊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廊坊站在了對外開放的前沿。面對未來發展,我們結合黨的“十六大”精神,研究制定了《廊坊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指導綱要》,提出了今後二十年“兩個率先”、“三個翻番”的發展目標:到2007年,全市GDP達到800億元,在2000年基礎上實現第一個翻番,人均達到2500美元,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全市GDP在2000年基礎上翻三番,人均達到8000美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圍繞這一目標,按照“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思路,我們將從長遠著眼,從基礎抓起,從增強城市競爭力入手,深入實施科教興市、開放帶動、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在調整經濟結構、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創造新業績,在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首先,通過加大基礎工作力度,增強廊坊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重點抓四個基礎:

  環境基礎。環境是廊坊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環境年”建設,今後我們準備五的磨一劍,十年練一功,全力加強環境建設。硬環境建設方面,圍繞優化交通網絡、擴大供電能力、便捷通信聯絡等重點領域,每年投入不少於20億元,謀劃實施一批新的工程項目,全面提升我市在公路、公交、電訊等方面與京津的一體化水平。軟環境建設方面,進一步深化和豐富軟環境建設“十項工程”的內涵,大力推進政務環境、服務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人才環境、輿論環境等“六項環境”建設,確保年年有新內容,年年有新進展。

  人才基礎。抓人才首先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將在5年內投資20億元,招聘10000名合格教師,在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同時,適當超前發展高等教育,在全力支持東方大學城建設的基礎上,我們將以廊坊市區西北部高教園區為基礎,加快高校建設,更多地成建制引進全日制高等院校,使之成為廊坊的“矽谷”。此外,還將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在職培訓,改善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職工隊伍結構和公務員隊伍結構。

  穩定基礎。構建維繫社會長治久安的支撐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保障。加強社保體系建設,圍繞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完善服務管理,全方位構築“政府組織、政策引導、法律約束、商業補充、協會配合”的大社保體系。加強再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成與京津及周邊地區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加強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建設,以居委會為重點,切實抓好社區組織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範體系建設,全面建立和完善維護社會穩定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

  可持續發展基礎。加大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確保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在今後幾年內分別控制在8.5‰和4‰以內。科學規劃項目用地,為更多的引進大型項目做好土地儲備。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速生豐産林基地建設工程,改善生態環境。

  其次,通過加大與京津合作力度,帶動全市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重點實現“四個突破”:

  在發展服務型經濟上實現突破。緊緊圍繞京津市場的需求,及時提供有效服務,向京津提供更多的優質農副産品和工業産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面向京津發展旅遊産業,在提供服務中求發展。

  在發展合作型經濟上實現突破。主動接受京津的人才擴散、技術擴散和産業擴散,特別是擴大與京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把廊坊建成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生産基地,在接受輻射中求發展。

  在發展互補型經濟上實現突破。適應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趨勢,立足於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推進聯合,實現雙贏,在加強聯合中求發展。

  在做強特色經濟上實現突破。按照合理分工的原則,避開周邊地區産業發展的強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將現有的主導産業做強做大,形成特色産業群,在産業錯位中求發展。

  第三,通過不斷提高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産業化水平,加快廊坊現代化進程。

  從廊坊城鎮化水平滯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戰略性問題來抓。按照“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城市定位,進一步完善廊坊市區的控制性詳規,為60個建制鎮各配備一名懂規劃、懂城建的副職。以廊坊市區、各縣城基礎較好的建制鎮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吸納力和承載力。

  加快工業化進程,積極探索符合廊坊實際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借助清華園進入廊坊形成的智力優勢,以四個省級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産業。以機械、化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産業和教育、會展、旅遊等新興第三産業為重點,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升信息産業化水平。著眼于提高社會就業水平,發展以製造業和第三産業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産業。

  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速農業産業化進程。以發展園區農業、基地農業為重點,強化四個省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的示範作用,加快培育壯大畜牧、瓜菜、林果花木三大主導産業;以發展龍頭企業為重點,提升農業的工業化水平;以提高農民生産的組織化程度為重點,形成推進産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互聯網是當今融合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涵蓋面最廣的新興産業,已經成為展示形象、宣傳成果、擴大影響的重要媒體。“網上河北行”采風團成員都是全國知名網站的負責人和采編人員,我們真誠地希望各位利用這次采風活動,更多地了解廊坊、結識廊坊、宣傳廊坊,並對我市各方面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也衷心地祝願這次采風活動成為加強和發展我們友誼的橋梁,通過互聯網把我市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踏步推向前進。我們更真誠地歡迎大家經常到廊坊來采風、旅遊、作客,熱情好客的廊坊人民將竭盡全力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責編:周鐵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