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假改制搞垮了真名牌--海棠電器破産透析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4日 10:37)

  新華社太原3月24日電 “海棠洗衣機,至誠通天下”,這一廣告詞許多人耳熟能詳。但由於經營不善,曾是全國洗衣機行業一朵瑰麗奇葩的山西海棠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告破産。去年12月,這家企業由於長期拖欠貨款被成都科威電器有限公司提出起訴,山西省長治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了破産還債的裁定,並組成破産清算組進駐這家企業。

  記者在海棠集團看到,昔日車水馬龍的廠門口垃圾遍地,廠區裏冷冷清清,車間、倉庫滿是法院張貼的封條,職工宿舍區連水、電、暖都停了。

  三番五次搞改制 頻頻翻牌不換牌

  自嘲為“末代董事長”的李慶懷深有感觸地説,海棠破産了,可海棠集團的一些幹部酒照喝、舞照跳,為什麼?

  體制不順,沒有人真正對企業負責。

  海棠的職工們説,三番五次搞改制,換湯不換藥,改得人心渙散,內亂不止,當企業破産的消息傳來,許多人的感覺都麻木了。

  這家企業的前身是長治縣砂輪機廠,從1979年開始生産洗衣機,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海棠”開遍大江南北,引領國內洗衣機生産、銷售的發展潮流。到九十年代後期,由於經營機制不活,産品在市場上節節敗退,企業改制被提上議事日程。

  1993年,海棠開始在企業內部進行股份制改造,按照職工的職務高低、工齡長短分配股份,全廠800多職工人人當上股東,長治洗衣機廠改組為山西長治洗衣機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廠長改稱為總經理,但企業起色不大,管理方式照舊。

  1996年,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又改組為山西海棠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投票選舉産生了董事會、監事會。這次改制後,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問題非但絲毫沒有解決,而且企業開始虧損。當年的下半年,海棠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5.8%,次年又減少1億多元。由於産品積壓,海棠洗衣機不得不從上海、南京等重點商業城市撤出,銷售市場由22個省市縮減為6個,産品的市場份額由原來的10%跌到1.7%。

  此後,海棠公司生産時開時停,職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企業內部人心不穩,改換領導的呼聲越來越高。

  1999年,經過股東投票選舉,産生了第二屆董事會。

  新董事會想要改變過去那種股權分散“大鍋飯式”的管理模式,要求董事會集中股份執大股,由管理層個人出資購買分散在職工手中的部分股份。結果引起一片反對,改制方案還沒有來得及推行便夭折。2001年,股東大會投票産生了第三屆董事會。

  2002年,董事會決定把海棠集團的8個生産車間和總廠分割為9個新的獨立子公司,債務隨著資本走,分擔債務,化整為零,結果還是沒有挽救了海棠。李慶懷説,改過來改過去,海棠始終沒有改變工廠制的管理形式。

  個個都做小股東 領導班子心散了

  “職工人人是股東,個個不負責,蛋糕好了有人吃,蛋糕壞了沒人管”,現任總經理宋文斌説,由於股份分散,董事長由股東大會選舉産生。因此在海棠,謀人比謀事更重要,誰都不敢惹人,惹人多了就下臺,嚴格管理,科學決策無從談起。

  一位職工痛心地説,海棠活該破産,我們職工活該回家。董事長是職工自己選的,幹不好怨誰?也有職工認為,怨只怨集團公司領導內部爭權奪利,拉幫結派,結果搞的內部人心渙散。

  “讓普通職工投票決定董事長,誰人緣好誰當選,這裡邊絕大部分是人情票、利益票,對於高層決策,普通職工能知道多少?”

  “董事長選舉,報名便報下30多人,誰背後沒有幾個支持者?為了拉票,封官許願都是很正常的,上臺後不兌現諾言便是不守信,下次誰還選你?”有的職工説,在海棠是誰有關係誰當領導,職工們只是領導手中的紙牌。

  決策失誤喪良機 鉅額貸款揹包袱

  隨著家電競爭的加劇,同行企業迅速崛起。而這家公司固步自封,改制不成,內鬥不止。董事長李慶懷介紹説,雙缸洗衣機一直是拳頭産品,生産成本低,市場佔有率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棠在企業和産品知名度很高的情況下,沒有擴大生産規模滿足市場需求,而是堅守20萬台左右的年産量,任由排成長龍的貨車在廠門前慢等,把市場拱手讓給了別人。

  與此同時,在市場和技術條件尚不具備的條件下,這個廠又從國外引進了全自動洗衣機生産線,其零配件依賴進口,生産成本很高,市場銷量很小,達不到規模經營。其生産能力為20萬台,但實際産量只有5萬台,有的年份還不到2萬台,一直賠錢生産,佔用大量貸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當家電企業紛紛進入資本市場時,海棠公司的股東們生怕股民分食自己企業碗裏的湯,沒有及時上市,又一次喪失了企業做大的機遇。

  1995年開始,海棠開始走下坡路。國內洗衣機的零配件生産基地在廣東和江、浙一帶。由於生産技術的普及,近年來,這一帶興建了幾百家洗衣機生産廠家。拋開高運費不説,海棠公司儲存原材料和配件要積壓資金,還得在倉儲中支付費用,造成生産成本的居高不下。目前,海棠公司每台洗衣機的生産成本比江、浙一帶的生産廠家高出200元左右,利潤率由初期的20%直線下降,最後降到今天的負利潤,停工比生産更合算。

  海棠公司在調整産品結構的名義下,還陸續上馬了油煙機、消毒碗櫃、空調扇等家電新産品,結果都不理想,虧損的黑洞越撐越大。

  近年來,海棠公司的産品銷量由最高年份的近30萬台降到不足10萬台,而年銷售費用卻攀升到2000多萬元,一台洗衣機的銷售成本高達200多元。到2002年6月,海棠公司總負債2億多元,資産負債率高達134.2%,不包括銷售公司內虧1100余萬元,股東人均債務6萬多元。

責編:復蘇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