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臺商系列報道:我的家在上海  
07月05日 09:38

    張芳玫四年前從台灣來上海,幫著哥哥打理生意。後來哥哥回了台灣,她卻留下了。

    在台灣有10多年保險從業經歷的張芳玫,如今是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的人事培訓講師。

    張芳玫原先在有“上海小台北”之稱的古北新區租了兩室兩廳的公寓房,房租很貴。決定在上海“定居”後,她在市區邊緣的吳中路買下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新居。

    在上海,張芳玫有幾位頗為投緣的台灣朋友。週末大家會聚集在其中一位的家中,吃燒烤或者自製的小點心。如果有假期,她會選擇到少數民族地區旅遊。充滿神秘色彩的西藏和雲南麗江,是她最津津樂道的地方。喜歡看書也很迷足球的她,眼下正在看那本《琢磨米盧》。張芳玫説:“上海機會很多,生活也愉快,所以我選擇在這裡安家。”

    “我的家在上海,”在這個充滿了現代氣息的都市,很多台灣人用帶著濃重“台灣腔”的普通話説。

    連主管台灣事務的上海市政府官員都説不清,到底有多少台灣人“家在上海”。幾個比較確切的數字是,目前在上海滯留3個月以上的臺胞有22萬人,去年從上海口岸出入境的臺胞高達47萬人次。

    “定居”上海的台灣人中,有象張芳玫這樣的“打工族”,也有來大陸開創事業的“老闆”們。

    廖國芝和丈夫黃建林原本在巴黎一起經營著當地最大的中餐館。一年前,丈夫來上海考察後決定在上海繼續發展。從沒到過上海的廖國芝便帶著幼子隨丈夫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定居”。

    夫婦倆在古北新區的洛城廣場二樓租下店面,開了一家專營越南風味的餐廳。偏愛薰衣草的廖國芝給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家餐館取名“紫薰閣”。生意好得出乎意料,不少老外和本地客都慕名而來。平日裏忙得不亦樂乎,廖國芝連春節也沒給自己放假,更沒空回台灣老家看望家人。

    “台灣是爸爸媽媽家,上海才是自己的家。”和許多來上海闖蕩的台灣人一樣,廖國芝已經儼然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上海人。

    許多當年從上海去台灣的“老上海人”,如今也紛紛回來定居,成了“新上海人”。

    漢中皇國際集團董事長曹晨平在鬧市區的住宅充滿了中國古典韻味。今年63歲的曹晨平5歲離開上海,1984年定居台灣。14年前決定回祖國大陸投資時,他選擇了上海。住在自己的出生地,講著順耳的家鄉話,上海讓曹晨平特別有著“家”的感覺。

    “去上海投資,到上海發展,在上海安家”,這幾乎成了一種時尚。台灣《商業週刊》進行過一次“移居上海大調查”。在已移居上海的受訪者中,近三成在上海購置了房産,另有四成表示準備在一年內購買,舉家搬遷上海的大約有五分之一。半數以上的移居者對上海的生活表示滿意和相當滿意。

    “在上海定居的台灣人最擔心的是子女教育和醫療問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群説,“現在上海正在努力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後顧之憂。”

    來自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説,目前大約有1300多位臺胞子女在上海就讀,其中大部分在全國和市、區重點學校。上海正計劃在延安中學等四所中學開辦臺商子弟班。(潘清 王凡凡 周正平)



責編:楊潔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