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村來村回學子無用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1日 15:1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在全國率先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的河北農業大學,7月1日向農村輸送第一批定向畢業生。4個月過去了,至少60%的畢業生回村後“水土不服”,陷入“城市工作不許找,回到村裏沒活兒幹”的困惑。(10月31日新華網)

  一方面農村人才貧乏,另一方面定向培養的人才多半又派不上用場。是學校專業設置不合理嗎?不是,學校根據生源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産業化需求設置了園藝、城鎮建設、動物養殖等7個專業。是農村人輕視知識和技術嗎?也不是,農民學科學、用科學漸成風氣。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農村人才培養真到了兩難境地?對於這些問題,筆者深入思考後得出幾點認識。

  第一,當初設想定向培養的大學生回村後成為當地科技致富示範戶,沒有成為現實,是因為現在的農村經濟不是知識主導型。雖然如今農村經濟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是,科學技術還沒有成為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人的“經濟學詞典”裏,資本還只是資金以及土地、農具、廠房、機器等有形資産。就這個含義的資本而言,如今的農村經濟還是資本主導型。一個半文盲可能擁有一個養殖場,一個畜牧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可能不擁有一頭牛。這就是説,在農村現實條件下,知識和財富是兩回事,並且二者難以很快地統一起來。

  第二,當初設想定向培養的大學生回村後成為村級後備幹部直至進入“兩委”,沒有成為現實,是因為現在進入農村基層組織的主要因素還不是精英優勢。雖然現在村級幹部有年輕化、知識化的趨向,但就進入村級組織的主要因素而言,仍靠家族勢力優勢。許多地方的“兩委”組成人員,都是本村幾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一個半文盲在大家族的推舉下,競選村幹部可以得高票;一個大學畢業生如無大家族推舉,可能得零票。退一步説,即便上級組織硬把大學畢業生放到村幹部崗位,沒有大家族勢力的支持,恐怕也是“光桿司令”。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作出一個判斷,設想定向培養的大學生畢業回村後成為農村科技致富示範戶或成為村級後備幹部 ,是從理想出發的,而不是從實際出發的。儘管如此,我們還必須肯定,定向培養農民大學生這一思路和做法沒有錯,只是錯在對畢業生回村後扮演角色的定位設計上。如果不是設計畢業生回村後很快成為村裏經濟、政治的“領軍人物”,而是設計他們成為農民提高素質的“模本”,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一個畜牧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為什麼不可以到一個半文盲創辦的養殖場作技術員提供技術服務呢?一個政治素質很好的大學畢業生,為什麼不可以以普通村民的身份,給村裏“兩委”提供智力支持呢?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想、去做,也許就不會有“水土不服”一説。

  當然,從引導的角度説,我們的社會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由單純資本主導型向資本、知識主導型轉變,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由家族勢力佔優勢向公認精英佔優勢轉變。(作者:羅天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