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新辦就神六載人航天飛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7日 10:35 來源: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專題:國新辦新聞發佈會匯總

  2005年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唐賢明介紹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網]:

  今天的發佈會吸引了眾多中外記者,8時45分,第一名記者已經進入發佈大廳。

  (2005-10-17 09:33:59)

  [中國網]:

  現在,各路記者已基本坐滿了會場,十幾臺攝像機架設在各個有利位置,只待發佈會開始。

  (2005-10-17 09:36:11)

  [中國網]:

  大廳正面的兩隻超大屏幕反復播放著今天淩晨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勝利返鄉的畫面,記者們一邊津津樂道地觀看,一邊興奮地熱烈議論著。

  (2005-10-17 09:39:00)

  [中國網]:

  國新辦工作人員宣佈: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非常重要,中央電視臺許多頻道將對本次新聞發佈會進行直播。另外,由於馬上要在航天城舉行一個非常隆重的歡迎儀式,中央電視臺也希望進行直播。

  (2005-10-17 09:44:47)

  [中國網]:

  國新辦工作人員説,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臨時決定將發佈會推遲半個小時,定於10:30分開始。我們將為大家播放航天工作辦公室提供的資料片,一會兒請大家收看現場直播的歡迎儀式,之後發佈會開始。感謝各位朋友的理解。

  (2005-10-17 09:47:11)

  [中國網]:

  發言人在國新辦領導的陪同下已進入發佈大廳,健步登上主席臺。新聞發佈會即將開始。

  (2005-10-17 09:52:17)

  [主持人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想,現在大家都懷著喜悅和慶賀的心情,在幾個小時前,“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和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安全順利地返回了地面。“神舟”六號飛行的圓滿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征程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連日來,中外媒體對“神舟”六號載人飛行高度關注,也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唐賢明先生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許達哲先生,向各位介紹有關“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2005-10-17 10:30:58)

  [郭衛民]:

  唐賢明先生曾任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部長、中心主任、中國發射測控系統部副主席等職,參加了我國30多次衛星發射工作,其中直接指揮了十次衛星發射。許達哲先生曾任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院長等職,主管飛船和運載火箭系統的研製項目,在“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均為任務總指揮部的成員。現在就請唐賢明先生做介紹。

  (2005-10-17 10:33:24)

  [唐賢明]: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剛才大家都看到了歡迎航天員返回的熱烈場面,從這個場面可以看到,我們已經成功了。但是我還是要在這裡高興地跟大家宣佈一下:“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圓滿完成各項科學實驗任務後,於今天清晨4點33分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安全著陸,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身體狀況良好,現在已經回到北京。“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2005-10-17 10:34:14)

  [唐賢明]:

  借此機會,我謹代表所有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全體同志,向新聞界的朋友們,向所有關心、支持、幫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朋友們、同行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5-10-17 10:34:53)

  [唐賢明]:

  下面,我簡要回顧一下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基本情況:

  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兩名航天員分別是費俊龍和聶海勝,是于10月11日下午在發射場區,經飛行任務總指揮部認真研究,從進入發射場的三組航天員乘組梯隊中優選確定的。10月12日,在發射前2小時45分鐘,兩名航天員順利進入“神舟”六號的飛行艙,進艙以後,為這次發射做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工作。

  (2005-10-17 10:35:18)

  [唐賢明]:

  胡錦濤、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等領導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觀看發射實況,溫家寶、李長春、羅乾等領導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發射。溫家寶等領導同志在航天員公寓出席航天員出征儀式,親切會見飛行任務乘組梯隊的6名航天員,併為承擔此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壯行。

  (2005-10-17 10:35:50)

  [唐賢明]:

  隨後,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長陳炳德向航天員乘組下達了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命令,任務總指揮部的全體成員為費俊龍和聶海勝送行至發射塔架前,目送他們進入飛船。

  (2005-10-17 10:36:47)

  [唐賢明]:

  10月12日上午9時,下達火箭點火起飛口令。588秒後,飛船與火箭分離,準確入軌,進入軌道傾角42.4,近地點高度200.65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44.725公里的橢圓軌道。飛船飛行到第5圈實施變軌,進入343公里的圓軌道繞地球飛行。

  (2005-10-17 10:37:21)

  [唐賢明]:

  飛船在運行過程中,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航天員乘組保持密切聯絡,通過生理遙測參數,了解航天員乘組的心率、血壓、呼吸、體溫等身體狀況;通過電視圖像觀察航天員乘組的活動,並多次與航天員進行天地之間的通話;航天員按飛行預案,通過儀錶密切監視飛船對地面指令執行情況及飛船工作狀況,並向地面報告;按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或提示補發重要指令,航天員要脫掉航天服,進入軌道艙休息、生活並操作相關儀器、設備。工作狀態和身體狀態十分良好。

  (2005-10-17 10:37:56)

  [唐賢明]:

  10月15日下午,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飛船天地話音通訊系統,與在軌飛行的費俊龍和聶海勝進行了實時通話。胡主席代表中央政府、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航天員表示了最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胡主席詳細詢問了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的情況,他勉勵航天員要沉著冷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這一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

  (2005-10-17 10:39:05)

  [唐賢明]:

  飛船在軌飛行五天后,按預定程序返回地面。返回程序是:在返回的前一圈,地面向飛船注入返回數據。當飛船飛行到達非洲西南部上空時,開始執行返回程序,先偏航90度(一次調姿),分離出軌道艙;再偏轉90度,使尾部向前,啟動制動發動機點火減速降高;高度降至140公里時,分離出推進艙,返回艙再入大氣層;返回艙距地面高度10公里時,打開一個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降落傘;距地面約1米高度時,著陸緩衝發動機點火工作,使飛船像在氣墊上一樣緩緩著陸,落速每秒2~3米。

  (2005-10-17 10:39:50)

  [唐賢明]:

  返回艙著陸後,軌道艙留軌繼續進行空間科學與應用試驗。

  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神舟”六號飛船總長8米,入軌質量8079千克,為三艙結構,上部軌道艙、中間返回艙、下部為推進艙。

  (2005-10-17 10:40:21)

  [唐賢明]:

  長征2F遙六運載火箭全長58.4米,起飛質量約480噸。起飛時,8台發動機同時點火,總推力600噸。該運載火箭是我國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載人運載火箭。

  (2005-10-17 10:40:56)

  [唐賢明]:

  執行此次任務的測控網,是由北京、東風、西安三個指控中心,東風、渭南、青島、喀什等國內測控站,納米比亞、馬林迪、卡拉奇等3個國外測控站,以及位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組成的陸海基全球S波段統一測控通信網(可進行國際聯網),對火箭、飛船完成測控通信任務。

  (2005-10-17 10:41:26)

  [唐賢明]:

  主著陸場區位於內蒙古中部地區,副著陸場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南地區。為確保火箭上升段航天員的安全,由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和飛船軌道艙、返回艙組成逃逸飛行器,在應急狀態下可與火箭主體分離,可降落在陸上設立的4個應急救生點(酒泉、銀川、榆林、邯鄲),或在海上設立的3個應急救生區(A區位於黃海和東海海面,B區位於一島鏈和二島鏈之間的太平洋洋面,C區位於關島以東的太平洋洋面)。

  (2005-10-17 10:42:00)

  [唐賢明]:

  在運行段,出現應急狀況時,返回艙可降落在國內外安排的10個飛船自主應急返回救生區。為完成上述搜救任務,在陸上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直升機、特種車、巡邏機和運輸機,在海上共配備數艘救援船隻、數架巡邏機和艦載直升機。

  (2005-10-17 10:42:42)

  [唐賢明]:

  此次航天飛行任務的目的是全面深入考核工程各系統的工作性能,進一步鞏固工程第一步任務特別是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果,又是為今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進行必要的試驗和探索。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航天員進入軌道艙,操作有關設施設備、進行相關科學實驗,這些對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和飛行任務的組織實施都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2005-10-17 10:43:14)

  [唐賢明]:

  此次飛行任務的順利實施和圓滿完成,標誌著我國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載人航天核心技術,表明中國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術,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2005-10-17 10:44:02)

  [唐賢明]: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這一偉大成就,是在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條戰線開展社會主義大協作的結晶,是載人航天領域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科學家、幹部職工和解放軍指戰員,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私奉獻、團結拼搏的結果。我們相信,這一輝煌成就,必將激發全國人民更加巨大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加鼓舞我們科學探索和自主創新的熱情,為促進我國的科技進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2005-10-17 10:44:31)

  [唐賢明]:

  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戰略部署,腳踏實地,不懈努力,按預定計劃突破和掌握航天員出艙活動和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並開展有效的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與一切願同我們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交流和合作的國家,攜手共進,把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推進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為人類探索和和平利用宇宙空間資源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05-10-17 10:45:21)

  [郭衛民]:

  我們現在進入提問階段。提問前還是先介紹一下你所代表的新聞機構。另外,為了使更多記者有提問機會,希望每個記者只提一個問題。

  (2005-10-17 10:46:07)

  [美聯社記者]:

  我有一個大問題,然後有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中國現在已經成功執行了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我想問一下下一步的規劃是什麼?下一步載人航天飛行計劃將會有多少名宇航員?有沒有女宇航員?有沒有非軍方的社會上的宇航員?你也提到中國準備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什麼時候準備合作?是什麼性質的合作?

  (2005-10-17 10:47:38)

  [唐賢明]: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是在1992年,就經中國政府批准制定的一個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這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以今天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為標誌,可以説我們已經圓滿地跨入了第二步。今年二月份,中國政府批准了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的目標,我們第二步主要任務是要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技術,要突破空間飛行器在空間軌道上交會對接的技術,同時開展相關的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

  (2005-10-17 10:48:15)

  [唐賢明]:

  當前,工程的第二步任務各項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預計在2007年左右我們就要實現航天員出艙和在太空進行行走。

  (2005-10-17 10:49:45)

  [唐賢明]:

  2009年至2012年,我們要完成發射目標飛行器,同時在空間軌道上實施飛行器的空間軌道交會對接技術。

  (2005-10-17 10:50:28)

  [唐賢明]:

  關於女航天員的問題,我們中國的航天員隊伍裏還沒有女航天員。

  (2005-10-17 10:50:55)

  [唐賢明]:

  但是,根據我們載人航天的發展計劃和規劃,我們在下一輪選拔新一批航天員的時候,有這樣的考慮,會選一些女性的航天員進入我們的隊伍。

  (2005-10-17 10:51:22)

  [唐賢明]:

  雖然這項計劃現在還沒有被付諸執行,但是我相信,中國有兩個古老的傳説和美麗的神話,就是女媧補天和嫦娥奔月,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先行的女航天員。

  (2005-10-17 10:52:08)

  [唐賢明]: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中國航天員隊伍裏一定會出現女航天員。

  第三個問題,是在太空領域裏進行國際合作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現在在我們進行的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過程當中,更需要融入國際空間。

  (2005-10-17 10:53:51)

  [唐賢明]:

  實際上,在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早就開始了。在我以前工作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發射了很多顆美國、法國製造的衛星,是用中國的火箭在中國的發射場發射入軌道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合作得很愉快,我們也充分地進行了交流。我們增進了理解,在同行間我們建立了信任和相互的支持。

  (2005-10-17 10:54:32)

  [唐賢明]:

  另外,我們的載人航天技術和俄羅斯之間的一些交流,體現在航天員的培訓上,比如説現在的14名航天員都參加過俄羅斯的失重飛機的飛行,體驗過失重的滋味。

  (2005-10-17 10:55:13)

  [唐賢明]:

  今後在這個領域裏,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與國際上的同行加強了解,加強交流,以推進我們在這個領域的技術不斷發展,造福於人類。謝謝。

  (2005-10-17 10:55:39)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知道今天二位發佈人都是長期在航天一線工作的老航天人了,請問許達哲先生,從“神五”到“神六”,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一天變成了五天,這其中的跨越在技術上體現出了什麼樣的突破和創新?我相信這些創新中有很多的難點,能不能選兩個難點告訴我們,你們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使得這次飛行變得更加完美。謝謝。

  (2005-10-17 10:56:08)

  [許達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看來這位先生對“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相當熟悉,對我和唐先生也比較熟悉。我和唐先生過去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2F”火箭發射過衛星,這是亞洲星和美國的星,我們曾經合作過。

  (2005-10-17 10:57:26)

  [許達哲]:

  “神舟”六號飛船發射飛行成功的本身就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邁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成果。

  (2005-10-17 10:58:38)

  [許達哲]:

  “神舟”六號和“神舟”五號相比,最大的是任務的不同,由一人一天變成二人五天。我們在“神舟”五號的基礎上繼續攻克多項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第一次進行了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2005-10-17 10:59:10)

  [許達哲]:

  考核了載人航天空間環境控制技術,多人多天航天生命保障技術,以及整個系統的支持能力。

  (2005-10-17 10:59:58)

  [許達哲]:

  考核了火箭飛船飛行過程中信息獲取與傳輸技術,航天員醫監醫保技術,進一步驗證了有人參與的航天員和航天飛行器之間的系統匹配性和運動協調性。

  (2005-10-17 11:00:31)

  [許達哲]:

  這次火箭飛船的狀態與“神舟”五號和“長征—2F”遙五火箭有所不同,主要是為了任務的需要和提高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

  (2005-10-17 11:01:49)

  [許達哲]:

  可以説,飛船火箭在可靠性、舒適性、安全性和可視性方面較“神舟”五號和遙五火箭有了較大的改進和提高。

  (2005-10-17 11:02:50)

  [許達哲]:

  飛船這次取消了附加段,也優化了全船的配置,本身結構有所減輕,但整船重量比“神舟”五號大約重了260千克。

  (2005-10-17 11:03:28)

  [許達哲]:

  火箭進一步改善了振動環境,增加了逃逸發動機的安全點火機構,以及圖像測量實時處理系統。

  (2005-10-17 11:04:03)

  [許達哲]:

  第二個問題是“最大的困難和難點”。我想説,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極具挑戰性的航天科學實驗活動。

  (2005-10-17 11:04:41)

  [許達哲]:

  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最大的困難仍然是如何確保飛船火箭不帶隱患上天,如何控制風險,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2005-10-17 11:05:15)

  [許達哲]:

  飛船火箭狀態的變化很多部分都是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提高安全性考慮的。謝謝。

  (2005-10-17 11:05:41)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您説在太空進行了相關的科學實驗,請問是哪些具體的科學實驗?對這些實驗有沒有什麼初步的判斷和評價呢?

  (2005-10-17 11:06:23)

  [唐賢明]:

  這次我們“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是二人五天,這五天裏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工作。

  (2005-10-17 11:06:52)

  [唐賢明]:

  這些實驗工作主要還是為了我們的載人航天工程深入發展,為今後的發展來奠定基礎的。

  (2005-10-17 11:07:14)

  [唐賢明]:

  如果説我們“神舟”五號的首次載人飛行是突破了基本技術,基本掌握了天地往返運輸的能力的話,那麼“神六”就不是一般的突破基本技術,而是為了更深入的應用做準備。

  (2005-10-17 11:07:35)

  [唐賢明]:

  我們的“神舟”五號執行飛行任務的時候,航天員楊利偉是在一個艙裏活動的,而要提供應用的話,就必須在整船裏能夠穿艙行動,所以這次航天員脫去艙內的航天服,進行艙內活動是我們第一個重要的體驗和實驗目標。

  (2005-10-17 11:08:18)

  [唐賢明]:

  要穿艙活動的話,就必須打開返回艙和軌道艙之間的艙門。打開艙門進行操作,然後關閉艙門進行氣壓的檢漏,這些都是為我們將來航天員在軌道上進行更加深入複雜操作的一個基本條件,這次實驗是成功的。

  (2005-10-17 11:09:46)

  [唐賢明]:

  再一個,這次是二人五天,在返回艙和軌道艙裏進行生活、工作和操作,環境條件和醫監醫保的條件也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2005-10-17 11:10:40)

  [唐賢明]:

  通過這次實驗證明,我們飛船的環境條件是非常舒適的,是能夠適應航天員在軌道上較長時間的駐留、工作和操作的。

  (2005-10-17 11:11:16)

  [唐賢明]:

  下面是航天員運動對飛船姿態的干擾,技術層面的問題請我們許總回答。

  (2005-10-17 11:12:30)

  [許達哲]: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我們進行了許多攻克載人航天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的有關實驗。除了多人多天在軌運行必須攻克的環境控制技術、醫監醫保技術,還有生命保障技術以外,我們進行了人的運動對飛船的擾動的實驗。

  (2005-10-17 11:13:06)

  [許達哲]:

  為了下一步交會對接,我們在信息獲取、傳輸、通信鏈路上也進行了相關的實驗。我們這樣做,主要是扎紮實實地向第二步、第三步推進發展。謝謝。

  (2005-10-17 11:14:06)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唐主任,我知道現在中國正在進行一項與登月有關的“嫦娥”工程,您剛才也説在2007年將會讓中國的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我國第三步的載人航天發展計劃裏是不是把“登月”也做在計劃之中了?

  (2005-10-17 11:14:58)

  [唐賢明]: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戰略的“三步走”最後一步,可以跟大家説一下,就是要建造一個空中永久的空間站,這是我們載人航天技術所必須突破的三大關口。登月這個事,在規劃載人航天工程的時候並沒有規劃到裏面,因為登月是另外一個分支。但是,要登月也好,做什麼也好,載人航天技術是最基礎的技術。另外,“嫦娥”工程是屬於我們國家航天局主管的項目,他們也不時地向外部發表一些信息,發表一些進度的情況。

  (2005-10-17 11:16:14)

  [唐賢明]:

  要想詳細地了解這方面的信息,請許副總再補充一下。

  (2005-10-17 11:17:14)

  [許達哲]:

  中國已經在開展月球探測工程。我們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參與了探月工程的具體“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和運載工具的研製。

  (2005-10-17 11:17:42)

  [許達哲]:

  大家知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升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

  (2005-10-17 11:18:38)

  [許達哲]:

  我們在前兩個領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實施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升空探測活動是我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

  (2005-10-17 11:19:12)

  [許達哲]:

  現階段我們做的是探月,而不是登月。我們主要是突破環繞、降落、返回,對月球探測這三個發展過程。

  (2005-10-17 11:19:43)

  [許達哲]:

  現在“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正在按計劃進行研製。

  (2005-10-17 11:20:14)

  [許達哲]:

  我們在扎紮實實地開展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同時,搞好探測月球衛星的活動,下一步會很好地制定進一步的發展計劃。

  (2005-10-17 11:20:4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今天是一個特別喜悅的日子,所以我特別選擇了穿紅色衣服,因為紅色是中國傳統表達喜悅的方式。剛才很多媒體同行提了很多技術的問題,我是女性,我想提一個感性的問題,“神舟”六號發射以來,有很多的困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解決這些問題,請問兩位航天人,從“神舟”六號的發射到五天五夜的飛行,到剛才的凱旋,這段過程當中哪個時刻二位最揪心、最擔心,哪個時刻二位最喜悅?

  (2005-10-17 11:21:17)

  [唐賢明]:

  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很好,你又把我緊張的心情勾起來了。應該説我現在最輕鬆。從我參加到航天這個領域工作以後,我一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經幹了25年了,在發射領域加起來就是30多年了,什麼時刻我最緊張?

  (2005-10-17 11:23:39)

  [唐賢明]:

  衛星點火升空的時候最緊張。

  什麼時候最輕鬆?衛星入軌那一剎那我就很輕鬆了。

  但是載人航天跟我以前的衛星發射工作不一樣,載人航天任務完成區段有三個。

  (2005-10-17 11:24:20)

  [唐賢明]:

  一個是發射階段,發射階段最擔心的還是點火發射。

  (2005-10-17 11:24:55)

  [唐賢明]:

  第二個階段是正常運行,運行階段時時刻刻都牽動著我們的心。我們對我們的産品,對我們的航天員是相信的,是有信心的,但是那五天的時間也是很難熬的,所以這個時段,這五天都是我們最緊張的時刻。

  (2005-10-17 11:25:22)

  [唐賢明]:

  第三個階段是安全返回,在返回那一剎那,就是制動發動機點火那一剎那,又是我們最緊張的時刻。最後還有一個,返回艙安全著陸以後,航天員出艙那一剎那又是我們最緊張的時刻。現在這些緊張的時刻都化為烏有了,這下輕鬆了。請許副總説説你的體會。

  (2005-10-17 11:26:10)

  [許達哲]:

  我和唐先生有許多相同的感受,但是也有些許的不同。

  (2005-10-17 11:26:51)

  [許達哲]:

  當整個飛行過程完成了規定的所有動作之後,我們就感覺到輕鬆了。當航天員安全返回祖國懷抱,我們就感到了無比的喜悅。

  (2005-10-17 11:27:12)

  [許達哲]:

  我現在也記不清參加過多少次現場的發射了,但是無疑載人航天活動是最具挑戰性和刺激性的。

  (2005-10-17 11:27:49)

  [許達哲]:

  我們不是天天在發射,但是我們搞火箭飛船的同志天天在為這次飛行做充分的準備。

  (2005-10-17 11:28:17)

  [許達哲]:

  唐先生説點火的時候他感到緊張,我們是在發射的前夜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就感到有壓力。

  (2005-10-17 11:28:43)

  [許達哲]:

  因為,要降低飛行過程中、發射過程中的風險,必須在發射前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有一個非常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是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沒有想到?

  (2005-10-17 11:29:08)

  [許達哲]:

  這個問題有時候會讓我們不能入眠。真正到點火的時候,當我們想到我們該做的事情已經完成,並對發射充滿信心的時候,我們可能並不感到十分的緊張。

  (2005-10-17 11:29:49)

  [許達哲]:

  這一點可能跟唐先生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説,在載人航天發射中大家關心的或者感到揪心的還是火箭的發射上升段以及飛船的返回段。

  (2005-10-17 11:30:22)

  [許達哲]:

  中國、美國、俄羅斯都毫不例外。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讓這位喜氣的女士感到滿意?

  (2005-10-17 11:30:56)

  [全球廣播電視記者]:

  我想問一下,把這兩位航天員送入太空總共花費了多少?

  (2005-10-17 11:31:29)

  [唐賢明]:

  這次我們組織的“神六”載人航天飛行總共花費9億人民幣,折合1.1億美元。謝謝。

  (2005-10-17 11:31:53)

  [中國日報記者]:

  我是關於航天員的問題,能否回顧一下本次航天員的選拔情況?另外為什麼費俊龍和聶海勝能夠成功地從眾多的梯隊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承擔此次航天飛行任務的飛行人員?我們也十分關心中國的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的情況,能否介紹一下他過去兩年中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

  (2005-10-17 11:32:23)

  [唐賢明]: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首飛航天員楊利偉,目前他的狀況非常良好,他在過去兩年裏一面參加航天員組織計劃的訓練,不斷鞏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還積極地參與和組織了航天員的訓練工作。

  (2005-10-17 11:34:00)

  [唐賢明]:

  現在楊利偉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副主任,他擔負著組織航天員訓練的業務領導工作。

  關於這次“神六”飛行任務中三個乘組是怎麼選拔出來的,我們嚴格按照標準,有醫學標準,有技術標準,還有心理適應標準,按照這三個標準進行嚴格的選拔。

  (2005-10-17 11:34:39)

  [唐賢明]:

  我們按照初選、復選、定選和確認四個階段進行“神六”載人航天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的選拔。

  在初選階段,從14個航天員裏面挑選出10位。

  (2005-10-17 11:36:18)

  [唐賢明]:

  在復選階段,從10位航天員裏選出6位,編成三個乘組。在定選階段,從這三個航天員乘組中排出順序。

  (2005-10-17 11:36:58)

  [唐賢明]:

  10月11日下午,我們在發射場區舉行了最後一次對航天員乘組排序的確認會議,最後確認費俊龍、聶海勝為執行“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乘組。

  (2005-10-17 11:37:28)

  [唐賢明]:

  我們在這四個階段選拔過程中,都是嚴格遵循了一些客觀標準進行選拔的。可以告訴大家,三個航天員乘組都符合標準,只不過最後是優中選優,因為我們的飛船一次只能上兩位航天員,如果能上六位,就全部上去了。

  (2005-10-17 11:38:08)

  [香港大公報記者]:

  首先祝賀“神六”飛船順利返航。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我想請教一下,前兩天“神舟”六號飛船還在飛行過程當中,海外媒體紛紛揣測會不會因一些意外的情況提前返航,請問“神舟”六號飛船飛行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意外的情況或者飛行故障?

  (2005-10-17 11:38:55)

  [香港大公報記者]:

  第二,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我們的太空計劃是和平開發太空的計劃,美國作為太空計劃中最強大的國家,承認他自己的“徵空”計劃是有軍事目的的。請問中國是不是會應對這些情況參與一些軍事方面的競爭?

  (2005-10-17 11:40:52)

  [唐賢明]:

  第一個問題,我們在組織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時候,首先有一個計劃。可以這麼説,我們這次的計劃目標原來是多人多天,濃縮到最後是二人五天。但是大家都知道,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風險很大的一個實驗過程。

  (2005-10-17 11:41:37)

  [唐賢明]:

  因為風險很大,所以我們在制定飛行計劃的時候,必然要考慮到很多臨時出現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多套的預案來應對這些問題。

  (2005-10-17 11:42:18)

  [唐賢明]:

  由於我們組織這個任務做了大量的充分細緻的準備,確保了我們的火箭特別是確保了我們的飛船的質量和可靠性,所以説在這次飛行任務過程中,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引起我們擔憂的問題。

  (2005-10-17 11:42:44)

  [唐賢明]:

  我們按照預定計劃,十分圓滿地完成了這次載人飛行任務,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飛行任務。

  (2005-10-17 11:43:32)

  [唐賢明]:

  第二個問題,我們進行載人航天飛行這個科學實驗,完全是出於和平的目的。我們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實驗,和平探索外層空間,為人類造福,這也是中華民族應該為地球人所做的貢獻。

  (2005-10-17 11:43:51)

  [唐賢明]:

  所以我們現在的目標,剛才已經跟大家説過了,就是要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同時安排相應的空間試驗項目,主要是空間的生命、空間的材料、空間環境、空間遙感技術等等。在“神一”一直到“神六”的過程中,在這些領域裏,在突破基本技術方面我們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5-10-17 11:44:55)

  [唐賢明]:

  今後我們還將繼續開展這方面的科學實驗,我們願意和世界人民一道,為和平利用太空攜手共進。

  (2005-10-17 11:45:36)

  [郭衛民]:

  最後一個問題。

  (2005-10-17 11:46:04)

  [國際金融報記者]:

  唐先生剛才談到9億的投入當中,除了以國家投入為主,來自民間的和私人的投入有沒有?有多少?1996年以後,我國的商業衛星發射相對趨緩,這次“神六”的發射成功對中國商業衛星發射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謝謝。

  (2005-10-17 11:46:29)

  [唐賢明]:

  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請許副總回答。我們執行此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投資9億人民幣,這些經費的投入全是國家政府的投入,還沒有運作到民間金融系統裏去。謝謝。

  (2005-10-17 11:47:13)

  [許達哲]:

  “神舟”六號飛行成功對促進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和經濟發展必然帶來很好的效益。

  (2005-10-17 11:48:16)

  [許達哲]:

  中國“長征”系列火箭在歷史上,在國際商業發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由於大家知道的一些原因,從1996年到去年,我們在這方面有些合同沒有執行。

  (2005-10-17 11:48:47)

  [許達哲]:

  “神舟”六號這次飛行任務是我們“長征”系列火箭第88次發射,也是連續第46次成功,它給我們“長征”火箭帶來了很好的信譽。

  (2005-10-17 11:49:44)

  [許達哲]:

  我們很樂意參加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和國際合作,實際上我們今年也發射了一顆外星,並簽訂了多顆整星出口的合同。

  (2005-10-17 11:50:14)

  [許達哲]:

  我們會以高質量的産品和滿意的服務,為世界各國服務。謝謝。

  (2005-10-17 11:50:41)

  [郭衛民]: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唐主任,謝謝許副總,也謝謝各位的參加。

  (2005-10-17 11:51:33)

  [中國網]:

  直播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關注!

  (2005-10-17 11:51:48)

責編:扈航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