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授人以漁的農民工培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4日 16:30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據《中國青年報》8月2日報道,現在,進城務工人員已佔我國製造業和服務業一線從業人員總數的50%以上,但是,進城務工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其中85%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80%的人員沒有受過職業技術培訓。

  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2003年國家六部委啟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各級政府在農民工培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轉移了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為農民增收增添了活力。但是,目前80%的農民工沒有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數據説明,對農民工的培訓尚有很大缺口,無論在師資力量方面,還是在培訓條件方面,都應有較大的改善。各級政府應帶好頭,在基地、經費、人員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投入和保障,使農民工培訓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廣東省的做法值得借鑒。日前,由廣東省政府&&、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具體實施的百萬青年農民技能培訓項目正在積極的籌劃當中,這是對近兩天在深圳市召開全國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教育和培訓現場會的積極響應,也是針對目前勞動力市場結構性供求矛盾給出的一劑良藥。(金羊網8月3日報道)本次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首先有賴於建立政府主導機制,政府應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予以實質性投入,同時做好培訓內容的需求分析,加強組織“適銷對路”的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並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做好各類資源的整合。 組織部門還應加強與企業、培訓機構、農民工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把握為市場服務的培訓目的。

  由於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任務面廣量大,僅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杯水車薪。適度引入民智與民資參與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採取政府、企業、民營資本“三結合”的辦法進行聯合辦學,是當前解決農民工崗前培訓“瓶頸現象”的一個良策。重慶市首開先河,公開招標農民工培訓學校,與58家培訓學校簽訂合同,將對3萬名農民工進行培訓。由農民工何廣文自主創辦的長沙市環球職業中專學校,在培訓農民工方面已經形成了成功的範本,當地領導希望更多的民營機構進入長沙農民工培訓領域。(8月2日新桂網消息)佛山市樂平鎮組成鎮、村、企業三方聯動的勞動力培訓和需求管理體系,深入摸查全鎮農村富餘勞動力狀況和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的趨勢,有針對性地開辦培訓班並積極向企業推薦,經其培訓結業的96人有60人順利就業,就業率達62.5%。(佛山日報7月21日報道)事實證明只要管理有序,多方參與農民技能培訓是切實可行的。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是從深層次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鄉統籌的關鍵。而根據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富餘勞動力進行培訓,既能切實解決農村居民就業的實際問題,又可以解決企業“用工荒”難題,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筆者希望,儘快建立一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農民工培訓新機制,讓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既成為城市工業化的建設者,又成為增收致富的現代農民。(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