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該給孩子補吃“苦”這一課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3日 13:2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近日,記者對銀川部分中小學生進行隨機採訪顯示,孩子們對“苦”日子的概念非常模糊。當一名五年級學生聽説農村孩子吃不飽飯時,吃驚地問:餓了為啥不吃巧克力?(7月12日人民日報)

  孩子的回答是純真的,也毫無半點造作,然孩子的回答無疑又讓人凝重和思索。是呀,“餓了為啥不吃巧克力”?在城市孩子的眼裏,吃,只愁不開口;穿,只怕不伸手,何為苦,何為憂,尚無半點概念,這就延伸出了一個話題:該給孩子補上吃苦這一課了。

  報道中説,寧夏一家旅行社從2002年開始,先後組織過兩次“吃苦”夏令營,但都因為報名人太少而“流産”,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眾多家長擔心孩子吃不了農村生活條件差的“苦”,怕孩子受不了這份“罪”。筆者無意指責這些家長,然讓孩子始終長在自己的庇護下,躺在父母的安樂窩裏,能長成參天大樹嗎? 

  不可否認,天下父母對孩子的厚望都是相同的,但教育方法的不一,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是各不相同。一些父母在苦苦付出的同時,卻忘記了“從來慈母多敗兒”、“自古紈誇少偉男”的古訓。面對孩子,片面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味遷就,生怕孩子吃苦遭累。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放在口裏怕化了,成了全家侍候的“小皇帝”、“小祖宗”,有求必應,伸手要星星,絕不敢摘月亮。如此驕慣放縱,孩子小小年紀,便學會了穿名牌,騎名車,抽名煙,講派頭,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最終害了孩子。

  生活水平的富足,並不等於就應放棄對孩子的吃“苦”鍛鍊。其實,吃“苦”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積累,更是一種培養和教育。溫室中的花朵,鮮艷漂亮,可經不住風雨的吹打。一個人的成長同樣如此。

  鄭板橋有句給兒子的臨別贈言:“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作為父母解讀鄭板橋的這句話就應明白,孩子要成為“英雄好漢”,必須從小多動手,多流汗,多吃苦,讓他們體驗生活的困苦,勞動的艱辛,懂得“粒粒皆辛苦”,從而豐富人生閱歷,錘打精神意志。

  俗話説:不能吃苦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同樣,不能吃苦的孩子是孱弱的孩子!在此,筆者呼籲:愛孩子,就不應讓孩子缺失吃“苦”這一課。(作者: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