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贈送學校不應成為難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5日 11:2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2003年,46歲的范佐綱兌現7年前許下的諾言,為家鄉貴州省湄潭縣復興鎮隨陽山村無償修建了一所小學。當學校響起300個娃娃的讀書聲後,為了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范佐綱想將學校無償贈送給當地政府。不料,他的心願卻遭到了村委會和鎮政府的兩次拒絕。(6月30日《工人日報》)

  贈送學校咋就成了難事?從報道中我們得知村委會和鎮政府不接受學校是因為窮,沒有錢給老師發工資。表面看這是個理由,但筆者以為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每個適齡兒童和少年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所需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投資,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國家對經濟困難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經費,予以補助。可以説,隨陽山小學有300多個學生,政府財政中就有這300多個學生的義務教育經費。

  范佐綱建起了學校,要免費送給當地政府,這是一種善舉,政府應該歡迎才對。可是政府因為窮,竟然敬而遠之。筆者以為,政府這是在逃避應盡的責任。政府能因為財政窮就不儘教育之責嗎?雖然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助學,但搞好義務教育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沒有拒絕進行義務教育的權利,政府沒有拒絕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的權利。

  村委會和鎮政府拒絕接受贈送的學校,就是不想出教師工資。其實我以為,范佐綱應該把學校贈送給縣政府,因為發工資應該縣裏管。早在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就提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上收到縣統一發放的規定,只有把學校贈送給縣政府,才能解決教師工資問題。

  當然,把學校贈送給縣政府也不會一帆風順,因為湄潭縣教育局局長楊德志就表示:積極扶持、鼓勵,但給錢不可能。這話説得讓人迷惑,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給教師發工資理所當然,為什麼就不可能呢?我想這位楊局長拿不出合理的理由,因為政府沒有剝奪300多個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政府不接受贈送學校,已涉嫌不作為。

  贈送學校不應成為難事。當地政府應該儘快接受范佐綱的“好意”,不要再讓范佐綱為贈送學校煩惱和困惑。既然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助學,那麼政府就沒有權利拒絕贈送學校。至於教育經費原本就是政府該出的,即使再緊的財政也不會被幾萬元的教師工資難住,關鍵是觀念的問題。只要領導心中裝著300多個學生,就會為范佐綱分憂解愁。在筆者看來,范佐綱能為政府分憂解愁,政府就沒有不為范佐綱分憂解愁的道理。(作者:張魁興)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