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高考:請放心讓孩子面對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6日 13:07)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央視國際6月4日有條新聞説,面對考試,很多人會緊張不安,冒冷汗。專家指出,這種對考試産生的緊張感覺和應激反應,被稱作“考試焦慮”。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系主任杜文東教授指出,不必擔心“考試焦慮”,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從心理學角度看“高考焦慮症”是正常的,但是使它産生的外因卻多少看起來有些反常。專家建議考前用閉目養神、放鬆神經、做深呼吸等方法來緩解“焦慮”,不要過多地渲染高考緊張氣氛是最重要的。可現在的高考越來越像一個重大節日,對有孩子考試的家長和親友們來説,這遠比春節等傳統節日還要壓倒一切。政府跟着人民走,政策跟着政府走;規定跟着政策走,動態跟着規定走;媒體跟着動態走,商家跟着媒體走;家長跟着商家走,所有的一切全都跟着考生走。筆者注意到,現在幾乎有一半的電視廣告都與高考有關,空氣中散發着高考的氣息,天氣預報給考生以溫馨的提示,就連專營音樂的廣播電臺也跟進來起鬨:鼓動考生往那打電話為同學點歌,真可謂高考的人氣不賺白不賺。

  鋪天蓋地的高考信息像一張罩在考生心頭的無形之網,使他無法鎮靜自如,無法做到若無其事。媒體傳達社會的關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理性。除了客觀報道事實之外,還有一個更強大的無可替代的功能,那就是用平和的、正確的輿論引導考生,使他們能夠學會沉着面對人生的轉捩點和抉擇期,增強自我調節和抵抗危機的能力。也許,最好的做法不是張揚,不是訪談,而是盡可能多的保持低調,甚至沉默。類似幫倒忙的是一些將高考期間視作特殊階段的執法部門,一些地方搞交通管制,戒備森嚴,氛圍緊張,空氣凝固,這樣更容易增加考生的精神壓力,同時,這種蜂擁而至的關愛很可能轉化為某種優越感,使考生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相對減弱。

  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的多元性是高考現象帶給人們的深層次思考之一。我們在積極地應對改革帶來就業市場的變化,但教育的單極並沒有因此走出“高考獨木橋”的衚同,青少年成才之路觀念的更新尚有不少亟待努力的空間。社會賦予高學歷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還有期望與虛榮。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説,考生的焦慮不是天生的,它是以家長為主的社會集合體共同施與、甚至是強加的。

  據人民網報道,6月4日晚,在北京順義牛欄山一中高考減壓營內,1000名高考生參加了集體減壓活動。同學們通過參與各種游戲,釋放緊張情緒,輕鬆面對高考。考生們自己選擇了減壓,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情呀!

  請大家都放下心吧,讓孩子們自己學會面對。(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點擊原帖 發表見解

  ■ 網評天下 更多話題

責編:於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