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警惕教育經費下降的漣旖效應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1日 14:5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最近,據教育部、財政部及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報告》顯示,2003年政府教育投入總量繼續增加,為620827億元,比上年的5408。03億元增加1329%。但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比例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投入增長要求(《中國青年報》1月10日)。讀完報道,筆者覺得應該十分重視教育經費投入下降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其實從上述的統計報告中可以看出,2003年的教育經費投入雖比上年有所增加,在總量上有了增長,但其在財政支出與佔GDP的比例卻在下降。也就是説,教育經費的投入在一些地方,並沒隨著國家和地方的GDP增長而有所增加。應該説,這些行政現象的出現,除與整個社會發展要求和有關規定不相符合外,還會由此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因為從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看,衡量文明進程有一個重要標尺,就是要看社會經濟、社會保障與教育的發展。而具體到上述的教育統計報告,再結合我國多年來全國年均GDP近二位數的增長,及有不少地方的GDP二位數經濟增長速度,應該説在物質上,已經具備了增加教育經費投入的經濟條件,可事實上這個統計報告證明,我國經濟增長與教育投入上存在著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狀況,如用社會文明發展的平衡標準看,則又可以説,這種發展是一種社會發展中的跛腳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缺陷。

  而如再從社會生活層面觀察教育投入不足,其所引起的問題也具相當的綜合性。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新學期開學時,總要以各種各樣的名目來提高學校的收入,所以“擇校費”、“贊助費”等類似費用總能以各式各樣的名義出現,另一方面,每當一年的新生入學時,也總有不少經濟困難的學生家長,為支付入學的各種費用而四處奔走,甚至於有的還不得不放棄就學的機會。而事實上,這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都與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有這這樣與那樣的內在聯絡。想這同樣也是不容否認的社會現狀。

  所以,無論是從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公共資源,應為社會公平享有,還是從社會文明進程的要求看,現存的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都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有著多方社會效應的綜合問題。因此,針對上述這個教育經費統計報告,筆者想提醒有關部門:警惕教育經費下降的漣旖效應!(作者:周義興)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