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誰讓嚴永明缺失了生活這堂課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6日 11:27)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嚴永明,8歲上中學,13歲便以高分考進大學,17歲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20歲肄業回家,現在21歲。學習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嚴永明一身,其僅有高中文化的母親李臘梅從中起了關鍵作用。在母親常年管束下,嚴永明已習慣於依賴母親和書本,這最終讓他失去了在中科院繼續深造的機會。(《新聞晨報》7月15日)

  一個天才少年,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17歲就考取了中科院學習碩博連讀,取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驕人成績,這個成績幾乎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難以實現的。然而僅僅是過了三年,天才嚴永明便被中科院取消了碩博連讀的資格,天才遭遇到了人生難以承受的挫折。這實在叫人感到可惜。

  在嚴永明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媽媽就對他竭力挖掘潛力,幾乎是剝奪了嚴永明所有的樂趣和生活的權利,為了讓他安心學習,母親幾乎是包辦了一切,甚至連吃飯也喂。沒有夥伴也沒有玩具,生活中的嚴永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從中學到大學一直是在目前的嚴格管教和精心照顧下,絲毫沒有個人的活動空間。到了北京讀研究生的時候,嚴永明已經成了一個生活能力極差,又很任性的人,最終讓他喪失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可以説,沒有嚴永明母親的培養,也就沒有嚴永明的成功,而恰恰是嚴永明的母親的包辦式教育,最終影響了嚴永明的人生。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博大精神。在當今社會中,許多的家長像嚴永明的母親一樣,為了孩子的成材而為孩子包辦了一切。這種包辦式的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的生活能力的鍛鍊和培養,讓孩子成為了生活上的弱智。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總是要離開家長,總是要獨立生活,當孩子被迫要家長松手以後,假如沒有必要的生活能力,不能夠自己照顧自己,那將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可想象麻煩,甚至影響自己的事業。嚴永明的例子就很典型地説明了這一觀點。

  一個人要進步,要發展,首先要學會生活。只有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才是能夠真正適應社會的人才,才能夠在社會上站得更穩,走得更遠。全面發展的內涵是相當廣泛的,僅僅是一個方面相當突出,而其他的方面不行,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不一般長一樣,那不是一個健康的人,至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把學生的成績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現象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是學習上的天才,生活上的弱者。這樣的人才,不僅僅要在將來接受來自國內同齡人的競爭,還要接受來自其他國家同齡人的競爭,很難想象這種沒有生活能力的人,如何去面對和迎接這種競爭。

  毫無疑問,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知識培養,但嚴永明的遭遇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那就是我們必須要重視孩子的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養。我們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所培養的人,也應該適應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全面發展,有著豐富內涵的人。

  嚴永明確實是個人才,他肄業在家不免叫人遺憾。筆者真心希望他能夠儘快補上生活這一課,儘快回到他應該去的高科技領域,繼續走完他更加完美的人生之路。(焦照鋒)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 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