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廣東發現非典抗體變化規律 制疫苗有重要意義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3日 20:14)

  羊城晚報消息:記者今天從中山大學附屬三院獲悉:該院李剛教授等專家經過對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時期血清的調查研究,發現了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該成果目前在全國屬於首次報道。專家表示,該成果對於非典型肺炎的診斷策略的制定,流行病學調查、預防和控制有重要意義。李剛教授等專家調查了21例非典患者不同時期的序列血清,分別檢測了IgM和IgG型兩種抗體,發現在發病一週內,兩種抗體均未産生。IgM抗體在發病10—14天時出現並很快達到高峰,60天時約1/3的患者仍可檢測到IgM抗體,90天時基本消失。IgG型抗體亦可在10—14天時檢測到,但滴度較低,60天時達到高峰,90天時仍維持在高水平。

  據介紹,非典抗體的變化規律與甲肝相似,屬於急性病毒傳染病的表現,這種變化規律暗示IgG型抗體很可能是保護性抗體,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擊的作用,可能是具有免疫力或抵抗力的標誌。這項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調查的20多例患者的恢復期100%發現有IgG型抗體。

  李剛教授認為,廣東之所以能夠首先取得這一發現,是因為廣東發現非典病例比較早,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不同時期的血清來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發現這一抗體變化規律。他説,如果IgG型抗體最終被確定為像甲肝抗體一樣屬於保護性抗體,我們即可通過製備減毒或滅活的病毒疫苗或蛋白疫苗,從而達到預防非典的目的。醫務人員可通過從恢復期患者的血清中提取IgG型抗體並注入高危人群,使其達到預防目的。

  李剛教授表示,從醫學上説,要確定IgG抗體是否為保護性抗體還需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一是這些非典患者不會再次感染非典,二是這些患者恢復期血清注射到高危人群中可以起到預防病毒攻擊的作用,估計這至少還要觀察研究半年至1年時間。此後,減毒或滅活疫苗或蛋白疫苗有望很快面世。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