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康復出院醫護人員抗非心得:樂觀,也是良藥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7日 07:51)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6日電 “我們勝利了!”走出病房的趙靜、趙青雲像出籠的小鳥,在雨中歡笑、奔跑,張開雙臂,盡情地呼吸著久違的沒有藥味的空氣……6日中午,這兩位康復出院的“非典”患者的快樂心緒,給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大院帶來了久違的笑聲。

  “你們剛才的快樂,是一種壓抑之後的宣泄嗎?”在專為她倆安排的出院儀式上,有記者這樣問。“不,我們每天都很快樂。”21歲的趙靜搶著説:“樂觀,幫助我們戰勝了病魔。”“這劑藥方已在我們身上進行了成功的‘臨床試驗’,我們想把它送給全世界所有的‘非典’病友。”趙青雲接過話頭幽默地説。

  趙靜和趙青雲,是內蒙古胸科醫院的護士。4月初在救治“非典”患者時不幸被感染,後入住內蒙古醫院“非典”病房接受治療。她倆是內蒙古首批康復出院的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

  據護理過她倆的內蒙古醫院醫護人員白雪梅介紹,她們之所以康復得快,與特別樂觀的心態有一定關係。兩人一入院就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兩人每天互相鼓勵,一起玩遊戲、看雜誌、聽音樂、寫日記,病房裏經常傳出她們優美動聽的歌聲。“説到這,醫院還得感謝她們。”白雪梅説:“她們給我們醫護人員和其他病人帶來了信心與歡樂。”

  當內蒙古胸科醫院收治第一批“非典”病人時,23歲的趙青雲瞞著家人,主動報名上“火線”,曾暈倒在崗位上,直到現在家人對她的真實情況還一無所知。細心的趙靜在護理“非典”病人時,發現病人的情緒與醫療效果有一定的關係。為此她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病人,虛擬女兒、姐妹的身份與他們傾心相談,直到病人露出笑容為止。

  趙靜説,這段醫護經歷,對她後來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病魔有很大的關係。在病床上,共産黨員趙靜還喜獲“內蒙古自治區抗擊‘非典’青年衛士”榮譽稱號,她是內蒙古首批13名獲此稱號的醫護人員中年齡最小的。

  在出院儀式上,兩位勇士又一次向前來接她們“回家”的領導請戰:“如果需要,請領導批准我們再上前線,因為我們有了更多的實戰經驗和體會。”(記者 柴海亮)

責編:白秀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