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環保難題及攻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組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8日 18:57)

  央視國際消息(國際時訊):在這過去的一年中,關注地球家園,提倡綠色環保始終是我們不變的情結。我們為地球上每一縷新添的綠色而欣喜,也為每一片灰色的天空而嘆息。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些典型個案,看一看地球這一年來新添的創傷,再為它開一開療傷的處方。

  症狀一:亂砍濫伐 頻繁山火導致森林面積萎縮


  俄羅斯遠東地區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它的面積佔整個世界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囊括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寒帶森林資源。但是盜伐者的黑手,正不斷伸向森林更深處。據統計,每年,盜伐者要從這兒掠走150萬立方米,價值達4億5千萬的木材。

  處方一:設立保護區 開發生態旅遊

  和俄羅斯一樣,柬埔寨的森林資源也一度因為過度砍伐而減少。橫亙在柬埔寨西南部的豆蔻山上有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是天然的動植物樂園。今年,柬埔寨政府宣佈,把豆蔻山劃為永久保護區,禁止當地居民進山砍樹,捕獵野生動物。但是當地居民可以在接受必要的培訓之後,充當森林觀察員和管理員,在保護的基礎山開發生態旅遊,換一種方式靠山吃山。

  症狀二:過度捕撈 人為污染導致海洋環境惡化


  湄公河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每年春天,青藏高原的雪融水和印度季風會為它帶來充沛的河水。不過,讓漁民們發愁的是,近幾年來,河裏的魚蝦正變得越來越少。有人説,這是因為沿岸人口增長過快,過度消耗漁業資源;也有環保人士説是政府為了發展湄公河三角洲的農業,把岸邊的森林改成稻田,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處方二:適度管理 合理利用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個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館”的加拉帕各斯群島。三年前,厄瓜多爾政府開始在島上推行一項“特別法”,禁止商業捕魚,限制島上常住居民的數量,不允許一些外來物種進入島內,同時還專門劃分出了捕魚,旅遊和科研的不同區域。人們希望依靠法制,保護島上獨特的生態環境。

  症狀三:偷獵走私 棲息地減少導致野生動物滅絕


  西伯利亞虎是地球上最瀕危的虎種之一。全世界目前只剩下400頭左右的野生西伯利亞虎。美麗的皮毛使它們成為偷獵者覬覦的目標。而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山林,也因為火災和砍伐,面積不斷減少。偷獵者的貪婪,生存空間的減少,使得西伯利亞虎和許多野生動物一樣,正被逼向滅絕的邊緣。

  處方三:打擊偷獵行為 普及保護意識

  為了解救這些身處險境的動物居民,愛護動物的人們在想方設法。世界雪豹基金會就利用網絡來鼓勵蒙古牧民保護雪豹。他們開設了一個雪豹網站,讓牧民們從了解雪豹入手,真正關心和愛護雪豹。每一個上網的牧民要和基金會簽一份協議,保證不會傷害雪豹等野生動物。作為補償,基金會會為他們提供免費培訓和設備,幫助他們製作手工藝品,並在網上銷售。

  症狀四:空氣污染 遊人過多 旅遊景點環境受損


  黃石公園是美國最早設立的國家公園。每年一到冬天,公園裏清新寧靜的氣氛就會被一輛輛雪地摩托徹底打破。遊客們特別偏愛這種雪地摩托,喜歡在雪原上馳騁的感覺。但是雪地摩托刺耳的馬達聲卻常常驚擾了公園裏的野生動物。嗆人的尾氣也讓公園的管理人員都感到呼吸困難。一個冬天,黃石公園得接待8萬輛這樣的雪地摩托。

  處方四:徵收環境稅 控制遊客數量

  既然公園和旅遊景點是為遊客服務的,享受這一切的遊客理應付出更多。西班牙的馬略卡島就開了向遊客徵收環境稅的先例。他們認為,島上産生的諸多問題,如水資源短缺,空氣污染,電力供應不足以及垃圾處理的巨大壓力等,都是旅遊業的副産品。而徵收了環境稅,既能控制遊客數量,也有助於發展高品質的旅遊。

  症狀五:工業污染 溫室氣體排放 導致溫室效應


  今年8月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片巨大的棕色雲團正漂浮在南亞上空。這片雲團綿延2千5百多萬平方公里,厚約3公里,裏麵包裹著灰塵,煤煙顆粒,酸性物質和其它粉塵。它的出現改變了氣溫和降雨量,也帶來了嚴重的空氣污染,當地居民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處方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開發清潔能源

  英國四面臨海,長長的海岸線上蘊藏了豐富的風力資源。英國政府也因地制宜,長期發展風力發電。最近,他們又開始關注海岸線上另一種清潔能源:潮汐能。目前,英國只有3%的電力來自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方式,但英國政府希望到了2010年,清潔能源的發電量能夠佔到總發電量的10%,潮汐能降成為這一目標的主要動力。

  地球要保護,人類要發展,保護還是利用常讓人覺著兩難。有時是出於貧窮的無奈,有時是源於無止境的貪婪,人類有意無意中為地球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瘡疤。以上只是我們從過去一年的素材中選取的反面和正面案例,未必完全對症,只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黃春燕)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