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唐玉門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7日 19:46 來源:CCTV.com
    專題:首屆著名商學院戈壁徒步挑戰賽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詩這樣寫道。儘管春風吹不度,唐代的玉門關依然是古代中國西北疆域的著名重鎮,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和交通要塞。隨著時代的變遷,唐玉門關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消失在西北荒原中。從晚清時起,歷史學家和學者們開始尋找盛唐名句中的玉門關。晚清時期的史學家陶保廉最早將唐“玉門關”的大致範圍定在甘肅省安西縣雙塔堡遺址(清朝建造,內有廟宇、城樓等建築)以西、兔葫蘆河以東。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考古學家夏鼎、向達率西北科學考察團歷史考古組在河西走廊進行考古調查,認為唐“玉門關”在雙塔堡附近。但唐玉門的具體位置,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

  2002年的一則題為“專家確認唐代“玉門關”應在甘肅安西雙塔堡一帶”的新聞説,“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專家李並成經過多次實地勘察,並反復考證有關歷史文獻,列出判定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玉門關地理位置的多項具體條件:應位於今疏勒河南岸;應置於遍設烽燧的山間;應在漢長城“崑崙塞”址上等,並據此確認,唐代“玉門關”的地理位置就在甘肅省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歷時約830餘年。”同時,這則新聞也指出,“目前,中國考古工作者還沒有找到唐“玉門關”遺址,這可能因千餘年來的風雨侵蝕,唐‘玉門關’早已被毀,或清代在這裡修築雙塔堡時利用了唐‘玉門關’的殘址。”

  對於唐玉門關所在,參加體驗之旅的專家之一李正宇也有一個觀點:

  “近年來,筆者在對瓜州歷史地理考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即:唐玉門關必置在瓜州城至常樂城(即鎖陽城至六工村破城子)之間,位置當在鎖陽城的西北而非東北。推測其所在,當在鎖陽城、北橋子及踏實鄉破城子之間三角地帶範圍內。於是我把這一三角地帶確定為重點考察地段。” “提請安西縣博物館的朋友注意這一地帶,建議他們在這一地區注意查找。1996年8月,我又雲安西考察,同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寧瑞棟處長談到唐玉門關遺址問題,他很同意我上述的看法,並回憶起轎子鄉西北15里馬圈村西有兩所相近的古城遺址,正處在我所指出的三角地帶重點考察地段之內。” “8月15日下午,我同寧瑞棟處長、潘發成工程師及安西縣博物館李春元、李旭東同志一同趨車前往察看,果然是兩座大小不同又錯落毗鄰的兩所古城遺址。”“小城築在一古河道西岸”,“小城西南30米許(合二十步),有一大城”,“以上大小不同的兩座城址,東西錯落相鄰,乍見之際驚喜異常。忽憶《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典•陜西行都司肅州衛古跡匯考》雲“晉昌廢縣,在故瓜州北。本漢宜(冥)安縣,屬敦煌郡;隋改常樂縣;唐改晉昌。”及《元和郡縣圖志》“玉門關,在(晉昌)縣東二十步”之語,揆以二城規模之大小、次居之方位、靠近之距離,唐之晉昌縣城及玉門關城驀然闖入眼前!數年來,余一直尋找而不見蹤影,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今日幸從寧瑞棟先生指點中得來,奔波勞累立時頓消。”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