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1986年~1993年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0日 17:00)

  1.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2.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意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接,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

  3. 1988年初,中國第一個X.25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當時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瀋陽、西安、武漢、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 1988年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採用胡道元教授從加拿大UBC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進的採用X400協議的電子郵件軟體包,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相連,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

  5.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議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6. 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通過當時郵電部的X.25試驗網(CNPAC)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連。CRN的成員包括:位於北京的電子部第15研究所和電子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位於成都的電子部第30研究所、位於石家莊的電子部第54研究所、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位於南京的東南大學等單位。CRN提供符合X.400(MHS)標準的電子郵件、符合FTAM標準的文件傳送、符合X.500標準的目錄服務等功能,並能夠通過德國DFN的網關與Internet溝通。

  7. 1989年10月,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國內命名為: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世界銀行命名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正式立項,11月,該項目正式啟動。NCFC是由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中的一個高技術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由國家計委、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教委配套投資和支持。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當時立項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三個單位的合作,搞好NCFC主幹網和三個院校網的建設。

  8.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註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從此中國的網絡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聯接,中國CN頂級域名服務器暫時建在了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9. 1991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議,以X.25方式連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並開通電子郵件應用。

  10.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但被告知,由於網上有很多美國的政府機構,中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礙。

  11. 1992年 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主幹網首次成功採用FDDI技術,在網絡規模、技術水平以及網絡應用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12. 1992年底,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接了中關村地區三十多個研究所及三里河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和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

  13.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國際衛星信道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專線開通後,美國政府以Internet上有許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種資源,不能讓社會主義國家接入為由,只允許這條專線進入美國能源網而不能連接到其它地方。儘管如此,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專線開通後,國家基金委大力配合併投資30萬元,使各個學科的重大課題負責人能夠撥號連入高能所的這根專線,幾百名科學家得以在國內使用電子郵件。

  14.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5.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絡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6.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且就此問題與國際Internet界人士進行商議。INET'93會議後,錢華林研究員參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專門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獲得大部分到會人員的支持。這次會議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7.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8. 199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主席。

  19. 1993年12月,NCFC主幹網工程完工,採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

  (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003年5月修訂)

責編:陶柯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