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東方時空》主持人李小萌在線精華

  

等我老了就去主持少兒節目

  【歡歡王】你現在具體做什麼節目啊!~除了最近的直播以外前一段時間一直沒有見到你!

  【李小萌】我現在還是《東方之子》節目的主持人,不過,回北京之後,我們一直在休假,混吃悶睡,人都胖了。


  【登山王子】我聽説您的主持特點尚在形成中,您覺得您的主持特點現在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李小萌】現在我在休整過程中,不知道等我再次投入工作的時候,會不會有一些變化,你希望我是什麼樣子的呢?

  【~冰糖葫蘆~】你會繼續沿著這條軌跡走下去嗎?你説過自己的經歷很簡單,而這對主持來説不是一件好事。那麼你會不會為了主持這個行當使自己的經歷不再簡單呢?你將會怎樣去豐富自己的經歷呢?

  【李小萌】我覺得刻意的豐富自己的經歷大概沒那麼容易吧,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經歷當中用心體會。

  【寂寞風鈴子】小萌,有疲憊的時刻嗎?做主持人一直是我的夢想,講一點其中滋味吧!

  【李小萌】要做一個好的主持人,是一定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的,不過如果你疲憊的時候,還可以去回憶工作過程中的快樂的話,這種疲憊是很令人滿足的。如果你想做主持人的話,我覺得還應該隨遇而安。

  【姜永見】聽説你是播音係畢業的,可是我覺得從你身上找不到一點播音員的語腔,這一點你比張政好多了。

  【李小萌】這只能説明我在學校的時候不是一個好學生。

  【Keeley】小萌同志,不要避重就輕啊,為什麼你選擇了新聞主持人呢?

  【李小萌】我以前是做《半邊天》節目的,那是一個專題節目,女性節目。工作的同事多數也都是女性。我希望我能夠進入更加主流的視野,關注主流的事件。同時,也想看看在一個男同事佔多數的環境裏,我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狀態,我能做成什麼樣。

  【maldini626】小萌姐姐,您對《半邊天》是一種什麼情結?謝謝!

  【李小萌】我包括我們當時的很多工作人員都對《半邊天》有很深的感情。尤其對於我來講,從大學校園走進社會就是從那裏開始的,很多的價值觀也是在《半邊天》形成的,我很希望這個欄目能夠繼續辦下去,而且越辦越好!

  【小倩~~】小萌,《半邊天》帶給你的收穫是什麼?想念曾經的半邊天嗎?

  【李小萌】“《半邊天》5年,我確立了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節目、了解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是什麼、掌握了作為電視工作者基本的技能、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我一時想不起來就從簡歷裏貼過來了這一段,請不要覺得我是偷懶。

  【葫蘆苗】你好!小萌,你的主持還是比較有親和力的,我想問相對於男記者,女記者的優勢或者説弱勢在哪?THANK YOU!

  【李小萌】你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我可是做《半邊天》主持人的。我覺得性別的差異遠不如個體的差異大,你只能説誰誰誰更適合做什麼樣的採訪,而很難武斷的説男記者就適合什麼樣的採訪。

  【Keeley】小萌,等你年齡大了,以你的形象和親和力你會去主持《夕陽紅》麼?

  【李小萌】到那個時候我想去主持少兒節目,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會讓孩子感覺很安全很溫暖的。

  【♀小魚遊游泳】你説過:現在主持人這個行當越來越成為一個普通的職業了,我所關注的是我怎麼樣從這個工作中得到我所要的快樂。請問小萌姐,您所説的快樂指的是什麼呢?

  【李小萌】我想工作中的快樂是你有興趣,有責任感,付出的努力能夠實現,這是任何人在任何工作都應該找到的一種感覺。

  【小小詩鬼】今後,你是俯視,還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挖掘揭示,東方之子?

  【李小萌】我理解《東方之子》主持人的姿態應該是平視,而一次直播登山的經歷對我來講僅僅是一次工作上的積累。

  【開往春天的地鐵82】有沒有想過一天,你也成為東方之子?

  【李小萌】幾乎不可能,而且我覺得我更喜歡作為媒介的這種狀態,而不是成為關注的中心。

  【姜永見】小萌,你送給范徐麗泰的是什麼?

  【李小萌】當時並沒有送出真正的禮物,但是我想那次的採訪我們讓她感受到了我們的認真準備,對她的理解。採訪之後能看得出她談得很盡興,也談了一些真問題。希望我們的這份認真能成為一份禮物吧!

  【南京老張】什麼樣的人才是“東方之子”?如果你們選的人在《東方之子》節目中播出後出名了,但是不久之後,這個人因為犯了錯誤而再一次出名,你認為這是不是對貴節目的一種諷刺?

  【李小萌】我個人理解能稱得上東方之子的首要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有所建樹。《東方之子》只是一個電視欄目,它希望把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或心理感受介紹給更多的人。應該並不承載著超過媒體角色之外的過多的責任。

  【曇花再開】小萌,論年齡應該叫你姐姐,請問,第一次採訪東方之子是哪位,當時什麼什麼心情,做了什麼準備?

  【李小萌】也許該叫我阿姨呢。第一次採訪的是孫晉芳,當時,很緊張,但故做不緊張,做得準備是看了她所有的資料包括網上的。

  【Oo。Oo。】小萌姐,為了能被您面對面採訪,我要努力成為東方之子。

  【李小萌】加油,加油!

  【策馬嘯西風愛祖英】非常時期,你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有沒有採訪與“非典”有關事件的衝動?比如説像《新聞調查》的柴靜一樣?謝謝!

  【李小萌】如果我沒有去珠峰,是一定會參與“非典”的採訪的。因為《東方之子》在那時期作了大量的對“非典”一線人物的採訪,我作為這個欄目的主持人在所不辭。

  【木北&】你覺得做主持人好,還是做記者?你對你所選擇的職業滿意嗎?

  【李小萌】以這次的節目來説,我是在以一個記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的。這意味著你要做更多的採訪,了解更多的情況,當然自己也過得更充實。

  【lenovo1983】一個落落灑脫的主持人在鏡頭前主持,可能需要幾個或是一個很大的團隊的製作和支持,你對這些可能永遠沒有機會上鏡的工作者,作何評價?

  【李小萌】我覺得電視就是一個非常講究合作的行業,不管是臺前還是幕後,大家只是分工的不同,出鏡並不是對誰的獎勵。當然,你説的很對,背後是不是有一個強大的合作良好的團隊,的確可以從主持人的狀態中體現出來。

  【timhenman】請問你們東方時空和新聞評論部是什麼關係?

  【李小萌】評論部是一個車間,《東方時空》就是一條生産線。

  【小雯033】請問,你是上大學前就有做主持人的想法了,還是因為機遇才選擇了這條路?非常想聽到你的回答。Thanks.

  【李小萌】我高考報的就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但當時對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主持人並沒有明確的想法,確實因為有了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才能夠越來越堅定自己想要走的方向。

  【貪睡的孩子】對你而言,工作勝於一切嗎?

  【李小萌】風平浪靜的時候我會説不,但是有工作任務當前的時候我會回答説是。

  【ice-冰】小萌姐你好!你覺得對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説,專業知識、採訪經驗和對新聞的執著,哪一個更重要呢?

  【李小萌】你總結的很好,都非常重要。

  【mcdyess】有人説直播是殘缺的美。你覺得呢?每次直播是不是多少會留點遺憾?

  【李小萌】我們説電視是殘缺的美,每個節目多少都會留點遺憾。

  【小倩~~】小萌,現在的你有壓力嗎?壓力來自何方?

  【李小萌】每一次做節目之前我都會感到很有壓力,壓力可能來自於對自己要求過高,不自信,對情況掌握不足,每一次的節目都是一次克服這些壓力的過程。

  【我想我是海20001】你是新聞界的出類拔萃的人才,你給人的印象就是外表特別穩重,但請問小萌,你平時怎麼充實自己?面對競爭,你肯定有危機感,你對此有何見解?可不可以向網友説一説。謝謝!

  【李小萌】我覺得我還是屬於那種比較隨遇而安的人,儘量不讓自己杞人憂天。

  【春節的貓】有沒有想過退居幕後做策劃性工作,習慣了在臺前的衝鋒陷陣,是否能忍受默默無聞的寂寞?

  【李小萌】我猜想沒有哪個節目的策劃會覺得自己在忍受著默默無聞的寂寞,在一個團隊裏策劃是很有發言權的。

  【策馬嘯西風愛祖英】小萌姐,今天和你聊天,我有一種挫折感,因為我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但是我今天向你提了許多問題,得到回答的卻是寥寥無幾,我知道這是因為我提的問題沒有水準,我真的很受打擊,你能給我提點建議嗎?謝謝!

  【李小萌】當採訪遇到困難時,換取同情心也是一個方法,你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我和網站的工作人員都關注到了你這條問題。儘管放馬過來。

  【Keeley】小萌,今年年三十的時候你在一個農家小院裏跟他們一起過年三十,請問你當時不能跟父母在一起是什麼感受?

  【李小萌】當時的節目是直播,做電視工作是沒有節假日的概念的,我家人也都習慣了,第二天回到家裏再補過就是了。

  【ice-冰】你有過做好的節目被斃掉的經歷嗎?你有什麼感受呢?

  【李小萌】有,而且我估計只要是電視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感受是化悲痛為力量!

  【lenovo1983】正像《東方之子》開篇語説的那樣:濃縮人生精華。你採訪了中國的那麼多精英,你到底從他們身上濃縮到了什麼精神或東西?

  【李小萌】因為我們主要是談事業方面的話題,所以我更多的感悟是要想把一件工作做好,興趣和堅持是最重要的。

  【逗你玩!1】經常都説娛樂圈有實力派和偶像派 你們新聞界也是公眾人物 也有實力和偶象分嗎?如果有你自己覺的是屬於實力還是偶像?

  【李小萌】我記得有一個演員説過,因為我不夠漂亮,所以我是實力派,因為我演技差所以我是偶像派。我覺得他這個回答挺妙的,而主持人這個行當,應該是沒有偶像和實力派的區分的。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主持人印象——頑皮李小萌(2003/07/15/ 17:05)
  • 新聞頻道主持人在線系列側記(2003/07/15/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