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正文

非典日記(5月1日)——來自隔離病區的報道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6日 18:36)

  演播室主持人:民生、民情、民意,這裡是共同關注。你好觀眾朋友。今天是《共同關注》欄目開播第一天。讓我們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關注"非典"。

  在籌備開播的過程中,我們收到許多觀眾的電話、信件和電子郵件。和我們一樣,他們非常關心那些已經確診感染非典,被隔離治療病人的救治和生活情況。一位姓徐的觀眾在電話裏説,她的妹妹小倩和妹夫大宇都被確診為非典患者,雙雙送到北京胸科醫院隔離治療。雖然常常通電話,但他仍然擔心,妹妹和妹夫會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嗎?隔離治療的病人,能不能得到週到的照顧?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最終戰勝非典、康復出院呢?

  4月28日,《共同關注》欄目的記者帶著這位兄長和許多觀眾的牽掛,進駐小倩和大宇所在的北京胸科醫院。在未來的幾天裏,我們的記者江黎將每天近距離接觸那裏的非典病人,了解他們的治療和生活狀況,回答觀眾的疑問。

  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共同關注來自隔離病區最前線的報道。

  江黎:觀眾朋友,我現在在北京胸科醫院的院內。這裡距離中央電視臺大約30多公里,是北京市6家最早專門收治非典病人的定點醫院之一。到今天為止這個醫院共收治非典患者237名,也就是説是北京市收治非典患者最多的地方。觀眾朋友所關注的大宇和小倩就在我身後的這個隔離病區裏進行治療。

  記者江黎跟隨換班的醫生護士準備進入大宇和小倩所在的4病區隔離病房。自從胸科醫院成為收治非典病人的專門醫院後,正常的值班規律被打亂了。隔離病區的護士每隔4小時就要換一次班。每班進入隔離病區,都要經過嚴格的防護程序。

  記者江黎:"我現在已經開始穿這是第幾層呀,應該第二層是吧。我現在才穿第一層隔離衣,有點笨手笨腳,全是護士幫我穿的。"

  一般的病房醫生只穿一件隔離衣,帶一頂防護帽就可以了。但要進入非典病房則要穿三層防護服,三層口罩。再穿上厚重的防護鞋,戴上防護眼鏡。全副武裝後,非常笨重。還沒有開始工作已經是滿頭大汗了。三層口罩加起來,有四十多單層,四個小時當班下來,僅是缺氧一項就幾乎令人虛脫了。有位護士心臟不好,每次從病房出來,嘴唇都是紫的。

  隨著天氣的炎熱,防護服越來越成為一線人員抗擊非典的大包袱。聽説已經有機構研製出新型防護服,四病區的醫生和護士都希望能夠在暑期來臨之前,穿上這種又輕又薄的新防護服。

  記者江黎:"這是穿第二層隔離衣。第一層隔離衣是這樣,正著穿,第二層反著穿就是把一切縫隙都密閉起來,阻隔細菌(病毒)進來。"

  煩瑣的穿著程序,是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教訓,在與人類從未遇到過的邪惡病毒較量過程中,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較量遠未結束,人類的意志和智慧終將戰會勝病魔。

  2003年4月30日上午九點,北京胸科醫院第四隔離病區的2名醫生和12名護士整裝待發,準備開赴抗擊非典的最前線。

  江黎:我現在是已經穿了三層防護衣,戴了三層手套,用了將近40分鐘時間,才把這套行頭穿好。馬上醫生和護士就要帶我們進入真正的隔離區。後面就是病人的病房了,我們現在一塊兒去看望大宇和小倩。

  江黎:這有個關口玻璃門,這裡面就是真正的污染區了。我們在這要戴上最後一道防護工具,就是這個眼罩。護士長一邊擦著一邊教導我們,不要怕麻煩。防護鏡為什麼要擦這麼幹呢?可能大家戴游泳鏡就會有經驗。如果裏面有水就容易起霧氣,我可能還好點。

  尤其咱們的護士,如果起了霧氣,給病人扎針,就特別的不方便。

  四病區是一個二層小樓,有14名醫生40名護士。這裡原來是醫院的陽光病房。各種設施條件都相對完備,醫護人員10到15天輪一次班,然後隔離15天。從3月27號收治非典病人到現在共收治了54名患者。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11歲。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記者找到了小倩和大宇所在的病房。

  江黎採訪小倩和大禹:"大宇小倩你們好,我們代表你們的親人看你們來了。"

  小倩和大宇是由於數次去醫院探望患非典的親戚而感染上非典的。他們兩個一起發病,一起被送到這裡。與他們有過接觸的數位家人也被隔離觀察了。今天已經是第24天了。

  江黎:經過那種特別危險的時候嗎?

  小倩:"我進來第二天、第三天的時候,就是喘 然後咳嗽,感覺就像是要窒息了似的,但是過了那兩天之後就好了。那時候只是靠氧氣。"

  江黎:那你們進來後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大宇:"好很多了。"

  江黎:能給我們講講嗎?

  小倩:“第一週進來的時候,心情有點煩躁,而且本身身體情況不是很好,然後,思想負擔比較大。但是經過一週醫生和護士的治療,醫生和護士都比較關心我們,然後慢慢就調整好了。現在一直覺得心情挺不錯的,而且感覺現在身體機能都恢復正常了,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了。現在就是挺高興的,然後我們就盼著出院了。”

  小倩和大宇都是公司職員,小倩今年26歲,依然像個童心未泯的孩子。病情穩定以後,她就拖朋友捎來一捆書,她最喜歡童話。大宇説,非典給了他們更多讀書和思考的時間。

  江黎:“因為你們是夫妻倆,兩個人一塊兒進來,那種感覺是不是和一般的人不一樣呀?”

  大宇:"是這樣的,這樣我們兩個進來也是挺好的。因為在一起,不會象其他病人那樣可能會有一些孤獨感,這樣我們兩個互相照顧也挺好的。"

  江黎:小倩覺得呢?比方説,人家都是一個人得的。我不行了,還有另外一位。那兩個人都一塊(生病)。

  小倩:對,感覺是有這種心情,怎麼老天這麼不公平,讓我們一家子都染上這個病,但是慢慢的想呢,其實這樣也挺好的,這樣互相能有個照應。

  江黎:你們在這這麼長時間,有沒有什麼新的感悟?

  小倩:有很多,實際在這一時半會我是説不完的。但是我覺得一下就覺得敬佩白衣天使。因為我父親本身他也是醫生,但是當時就覺得醫院也不是什麼特別危險的地方,沒有想到,因為平時沒有接觸過這種傳染病,對生命有這麼危險的一面。得了這個病以後,就覺得醫生護士確實特別辛苦。實際上我們平時在這個屋裏面,你看這個通風條件很好,我們在屋裏面應該是不帶口罩的,但只要有衛生員或者是醫護人員進來,我們就立刻把口罩帶上。雖然我們的病已經很輕了,但是,我們覺得只要我們在這裡一天,我們就是一個病人,就可能傳染他們,所以我們非常的注意,雖然他們都是在一線工作,大家都比較努力,但同樣是人,只要是人就有恐懼感,有恐慌。那麼我們就不能再給他們心理壓力,我們就特別注意這一點。這樣的話呢,我覺得是對他們負責,對他們的家人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這可能是我們作為非典病人應該盡的一些義務吧。

  江黎:謝謝你們倆,祝你們早日恢復健康。

  小倩和大宇不能離開他們的這個房間,20多天裏,他們就在這讀書、看電視、發短信打發時間,隨著病情越來越好轉,他們離床活動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江黎:那位穿綠衣服的是臧大夫,以前就是大宇和小倩的主治醫師,從今天開始,他們兩位醫生就交班。

  大宇4月6日入院的時候,幹咳的很厲害,發燒39度五,一度情況很糟糕,但及時的治療和他年輕旺盛的生命力使他很快度過了危險期。目前,大宇肺部的陰影已經明顯吸收,身體和心理狀況正常,今天大宇的兩位主治醫生一致認為,他的病情不會再反復了,這就意味著,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出院了。

  江黎撤出病區,窗口呼氣,扔手套,脫鞋套……

  江黎:我剛才趴在窗口這換了口氣,這也是他們醫生護士教給我的一個小竅門。

  扎點滴是護士的基本功,以前這裡的護士都可以做到一針準,可是當護士們帶上了游泳鏡一樣的眼罩,再帶上三層橡膠手套以後,就難免有些苯手苯腳了。剛來的非典病人情況都很嚴重,有時候,病人的靜脈血管找不著就可能會危及生命,一個叫王晶的護士實在找不到病人的血管,就摘掉眼罩、脫掉一層手套,進行操作,順利的給病人扎上了點滴。而她自己也馬上被隔離觀察。

  江黎:我們現在已經初步完成了今天的採訪,然後這個地方。是什麼消毒液?洗消凈。

  這個消毒液叫洗消凈,我們出去之前要在這裡面泡手,泡三分鐘。

  這是用洗消凈配製的消毒液,要在這裡面泡三分鐘。一層手套,剛才泡過的,第一層手套就脫了,扔到這裡頭,壞了,把第二層也脫了。我的隔離衣上面,還別著一個話筒呢,這話筒反正也放在裏頭了。

  演播室主持人:令人欣慰的是,經過20多天的治療,這對年輕的夫婦已經度過了危險期,病情平穩。我們祝願他們早日康復。

  我們關注和同情這些正在與非典病魔抗爭的病人,因為我們和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在得知《共同關注》欄目記者將連續數天駐守在抗擊非典的最前沿,許多觀眾非常關注,提出了許多問題。此時此刻,記者江黎正在北京胸科醫院的隔離病區進行採訪。我們接通她的電話,請她和那裏的醫護人員來回答觀眾朋友關心的一些問題。

  演播室(互動):

  1,"這些病人老年人多呢還是中年人多,還是小孩兒多,這個問題好像不太清楚。"

  江黎回答:據我在隔離病房看到的情況,好象還是青年人多一些。一般老人和小孩出去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受感染的幾率也比較少。而且老人和小孩大多是家庭內的這種傳染。

  2,北京觀眾曹春媛問:你所觀察到的隔離病房患者們的情緒怎麼樣?

  江黎回答:我們採訪的大宇和小倩情緒非常好,比較有信心,大部分病人都比較平靜,但是一些剛進來的病人會比較焦躁。但是這種情況不是特別多。

  3,北京觀眾韓龍江通過網站想了解:"非典"病人吃什麼樣的病號飯,什麼樣的飲食搭配能有助於他們恢復健康?

  吳鷹主任:因為都是營養配餐,主食是三餐,三次主餐之外呢,還要加上三次配餐。配餐主要是,蛋糕、牛奶呀、水果。主餐呢一般配蔬菜呀、蛋白質比較豐富的。病人呢一般都很滿意。

  4,非典病人是單個隔離嗎?他們之間有沒有什麼溝通?他們的心理狀況怎麼樣?他們的生活怎麼樣?

  江黎回答:他們一般都是兩個人在一個病房,而且,他們是不能出病房的,大部分患者帶有手機,他們可以用手機和家人打電話發短信,他們相互之間也可以通過護士傳話。

  5,他們的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呢?

  吳鷹主任:一般入院的病人都是比較急噪的,但是過一段就平靜了,尤其是聽説病變見吸收,病人就樹立了信心。

  6,醫護人員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如何保證休息?

  吳鷹主任:我們是三班大夫,也就是大夫上班兩個星期,休息兩個星期。這樣三班倒,完全能夠解除醫護人員的壓力。休息時都是在附近的賓館,條件也相當好,有電視也能戶外活動。

  7,一位北京觀眾很想為醫務人員做點什麼,他想問需要義工麼?

  吳鷹主任:如果在疫區作義工,我們是不主張的,因為這個病是傳染性很強的,如果做義工,在外圍還可以。

  8,北京觀眾譚元香問你在前方採訪,和醫護人員比哪個更危險一些?

  江黎:我們在前方採訪,是有心理準備的。而且 ,我們覺得醫護人員比我們危險更大,因為我們一天在病區的時間比他們要少得多。在這裡,我們也想表示對他們的尊敬。

  演播室主持人:

  謝謝江黎。你和攝象師一定要保證睡眠,不要過度疲勞。保重身體。另外,今天還是五一國際勞動節,請代我向前方的醫護人員致敬。

  最近幾天,我們的記者將一直深入北京胸科醫院隔離病區,採訪報道那裏的最新情況,如果觀眾朋友還有疑問,可以隨時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或給我們發郵件,我們將在以後的節目裏,及時與前方記者連線,解答您的疑問。(出熱線及網址)很多朋友還給我們送來了他們對患者、醫護人員以及我們前方記者的祝福,字字句句,都濃縮著一片關愛,一份真情。

  愛心留言板:

  央視國際網友:致患者,不幸的是你們已經受到病魔的侵害,此時此刻,對你們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江蘇沭陽網友徐若君:向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早日與家人團聚。

  網友思思代葉子留言: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生命可以沒有燦爛,不能失去的是平凡。白衣天使正是這平凡的一頁,卻擔負著如此不平凡的重托。

  網友依然如靜:只要我們站起來,疾病就會倒下去,陽光總在風雨後。

  向奮戰在非典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新聞工作者致敬

  昆明網友小不點:祝願廣大非典患者早日康復。

  →→觀看視頻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