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央視新聞網播 > 正文

[新聞會客廳小崔會客]河南省省委書記徐光春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06日 18:41)

    專題:CCTV-新聞CCTV-4聚焦2006全國兩會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視頻特刊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cctv_news新聞頻道
    進入[新聞會客廳]>>

徐光春、崔永元在會客廳演播

李世民一家三口在會客廳演播

  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小崔會客):

  主持人:各位朋友好,歡迎大家收看我們的節目,今天我們請到的客人是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讓我們熱烈歡迎他。

  徐光春:您好。

  主持人:徐書記,見到您我最想説的第一句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徐光春:我看應該老鄉見老鄉,滿臉喜洋洋。

  主持人:您這個説法好,但是咱們先得確定,咱倆是不是老鄉。您祖籍是哪?

  徐光春:我祖籍是浙江紹興。

  主持人:那真是挨著,我祖籍是河北唐山。

  徐光春:這個挨得還挺近。

  主持人:在地圖上可能離得很近,但是為什麼我説跟徐書記是老鄉呢?是因為他以前是我們廣電總局的局長,我在電視臺是一個工作人員,因為這樣我們工作關係特別近,應該就算是老鄉。我就不明白,我當時工作特別努力,為什麼你老是批評我?

  徐光春: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説》是我們中央電視臺一個非常有名的欄目,而且受眾非常多。剛才説批評他,實際上我們是經常不斷地表揚他,而且一個勁地鼓勵他,希望他能夠把這個節目做下去。但是很遺憾,後來他不做了。

  主持人:其實我就是這個意思,我是希望徐書記能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再表揚我一次。現在目的達到了。您去河南做省委書記,我知道您走之前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廣電總局調看了一部電影,是《焦裕祿》,為什麼?

  徐光春:焦裕祿是我們黨的領導幹部的傑出代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而且是我們河南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我既然要去河南工作,一定要學學焦裕祿是如何對待人民,如何對待工作的,所以首先要上這一課。

  主持人:但是我聽説您到河南當了省委書記以後,逼著1500萬人出去打工去了。

  徐光春:是這樣,因為現在外出務工是為了我們農民自身的發展,為了我們農民自己的創業,所以這個事業是非常光榮的事業。

  主持人:您為什麼跟他們説外出務工光榮,而不跟他們説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徐光春:出去打工的確是非常艱辛的,特別是現在我們外出務工的農民,從事的都是苦活、累活、臟活,的確是非常艱苦的。但是從目前農民和農村的實際情況來説,不走這一步,農民很難富起來,三農問題也很難解決,所以我還是一個勁地鼓勵他們要出去創業。

  主持人:我們今天從河南請來了一家人,他們都有外出打工的經歷,讓我們掌聲歡迎來自河南的李世民一家。你好。

  徐光春:你好。

  李世民:您好。

  主持人:請坐。您叫李世民是嗎?

  李世民:我叫李世民。

  主持人:你説傳出去多不好,説河南現在情況確實不好,連李世民都出去打工。

  李世民:我這個李世民早在幾千年以前可以,現在不行了。

  主持人: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李世民了。

  李世民:現在是普通的李世民,就是一個普通農民工。

  主持人:我們把這個見面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玩的環節,叫送見面禮,嘉賓一見面,客人一見面要送見面禮,我們也提前都通知你們了,準備好了嗎?

  李世民:我們準備好了。

  主持人:誰先送呢?

  徐光春:那還是我先送好不好?因為現在我們農民在家裏幹活,已經跟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李世民:這個變化不小。

  主持人:他們三個人都有外出務工的經歷。

  徐光春:都有外出務工的經歷,我就想給你們送兩件禮物。一件是我們省裏和有關方面共同編的一本書叫《農民工維權百問》。

  主持人:《農民工維權百問》,拿著這個就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出去打工的時候。

  徐光春:因為最近國務院專門發了一個文件,明確提出來要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所以把有關農民工維護權益的問題,我們編成一百問,這本書我想送給李世民同志一家。

  李世民:這個對我們太有用了。

  徐光春:希望你們有什麼問題就看看書,去找找,怎麼樣來解決你們權益的保護問題,這是一件禮物。裏面還有一個聯絡卡,這裡有維權的一些辦事處,辦事處的聯絡電話都有。這是我送給你們的一件禮物。

  主持人:徐書記,待會兒這個節目錄完了,您給他在這上面簽個字,要不然不好用。

  徐光春:好。再有一件禮物,我想送給你們一個手機,通過這個手機,你們可以跟方方面面進行聯絡,包括你們種的菜,養的豬,往哪賣,你們可以通過手機進行聯絡。再一個,你們外出務工,跟家裏面隨時隨地可以通話,保持家庭之間的信息暢通,所以我把這兩件禮物送給你。

  主持人:有沒有,是不是個空盒?

  徐光春:當場驗看一下,我跟你説,不僅有,而且我把電話卡也裝好了,馬上可以打,你可以試試看。

  主持人:我來看看。

  李世民:不用試了。

  主持人:那麼相信人,必須得試試。新的是肯定的,連膜都沒有拿下來。看看通訊錄,通訊錄裏已經輸好了,北京辦事處,廣州辦事處,深圳辦事處,都輸好了,直接就可以打。在這裡不知道能不能打出去。

  徐光春:你試試看。

  主持人:通了,我看看這卡。是河南省駐北京的辦事處嗎?我是從河北來打工的一個農民工,我現在身上沒錢了,能不能從你們那兒借點錢?河北唐山的。我昨天下午才來,就是帶的少,就帶了一萬多塊錢,行,那我再跟您聯絡吧,您不管算了,我找我們唐山的辦事處就行了,謝謝您。態度特別好,但是他説一萬多塊錢你怎麼還出來打工啊?

  徐光春:而且有一萬多塊錢,暫時也不用借錢。

  主持人:但是態度特別好。

  李世民:領導對我們非常關心,我太謝謝了。

  主持人:你看這個好用,將來遇到什麼事兒就可以打這個電話去找。

  李世民:我們出去打工,遇到什麼事兒,在家有什麼事兒都能電話聯絡。

  徐光春:如果説你們打電話,那些地方解決不了問題,你也可以直接打電話給我,我幫你們解決。

  李世民:謝謝您。

  主持人:你們的禮物呢?

  李世民:我們的禮物,這是我們農民做的,在我們家多的是。

  主持人:自己做的嗎?

  李世民:是自己做的。這個是我的大閨女做的。

  徐光春:現在年輕的女孩還能做這個不容易。

  李世民:她出去打工回來,在家沒事兒。

  主持人:這個其實已經不叫鞋墊,叫工藝品了。

  徐光春:工藝品。

  李世民:這個鞋是送給徐書記,穿著可舒服了,又帶勁。

  徐光春:好 謝謝。我一定穿上你們的鞋,更好地為你們服務。

  李世民:謝謝。

  主持人:順便説一下,我的鞋號是41號的。

  李世民:我這鞋都是42號的。

  主持人:今天書記在這兒,我覺得你不要拘謹,好不容易有這麼一次機會。我跟你説,你心裏有什麼委屈,有什麼不痛快,遇到過什麼困難,一股腦地全説出來。你外出打工的時候受沒受過欺負?

  李世民:受過。

  主持人:是什麼時候?

  李世民:是1995年的時候,把這個情況説一下?

  主持人:當然要説了,趕緊説。

  李世民:在1995年的時候家裏沒錢,給母親看病沒錢,給人家打工,就是搞建築。起早貪黑幹了三個月,老闆答應我一天給20塊錢工錢,我幹了三個月,幹了95個工,連加班,一天有的時候能幹十三四個小時。

  主持人:如果兌現,應該能掙多少錢?

  李世民:兌現就能掙兩千多塊錢吧。到最後,到年關回家,到大年二十六,和我老闆講我要回家,我母親還有病,你把錢給我,我要回家,我們明年再來,還給你幹。他説現在公司沒錢,你要是想回家,現在我給你路費你回家,就這樣。

  徐光春:只給路費不給工錢。

  李世民:只給路費不給工資。

  主持人:實際上是真沒錢嗎?

  李世民:他不是沒錢,他有錢,他不給。

  主持人:但是你沒有辦法是吧?

  李世民:咱不是當地人,咱是河南的一個百姓,他是一個工頭,咱能鬥了他呀?

  主持人:徐書記,我覺得這樣的事兒可能挺多的。

  徐光春:這樣的事情相當普遍。

  主持人:怎麼辦像這樣的事情?

  徐光春:現在我們有一個辦法,你就找我們當地的工會組織,也可以找我們民工輸出的地方,如果有黨員的地方,我們要組織黨支部,如果工人多的地方,我們要組織工會,所以可以找黨支部,可以找工會,由他們出面來跟打工的單位交涉。

  主持人:由組織出面幫助解決。

  徐光春:由組織出面。這是一個辦法。再一個辦法,我剛才給你的聯絡圖,你就通過聯絡圖打電話找我們在當地的辦事處,由他們來負責跟你們交涉。

  主持人:徐書記,您剛才説那些是最近省裏剛想出來的辦法,還是説一直就有這個渠道?

  徐光春:過去是沒有的,為什麼現在有這個渠道呢?一個,現在外出的務工人員越來越多了,像河南省現在一年有1500萬人在外面打工,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1500萬人口在外面打工。再一個就是這些年來不斷暴露出來侵害農民工權益的問題,所以從去年開始,在我們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提出來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要在農民工隊伍裏面建立黨組織,在建立黨組織的同時建立工會組織。

  主持人:我聽説去年李世民好像掙到錢了是吧?

  李世民:去年掙到錢了。

  主持人:去年為什麼他們沒拖欠你的?

  李世民:這個有個情況,我們河南辦事處給我們聯絡的工作,我説話太緊張有點。

  徐光春:慢慢説。

  主持人:別著急。

  李世民:現在心裏非常激動,沒想到能跟省委書記説話。

  主持人:他可能假裝緊張,不想説他家裏的事情。誰願意當著這麼多人説自己掙錢的事兒,都願意説賠錢的事兒。去年好像做勞務掙錢好像還挺順利的。

  李世民:去年挺順利。

  主持人:我聽説掙了兩千是吧?

  李世民:掙了兩千。

  主持人:去年怎麼成功了?

  李世民:去年由勞動局勞動部門給介紹這個地方。

  徐光春:我現在了解到,像李世民這樣的情況和你愛人這樣的情況,恐怕都是當地的勞動部門集體組織你們去外出務工的,這樣你們就踏實,就放心。

  主持人:您講一講。您外出打工是到什麼地方?

  王愛花:我去新疆摘棉花。

  主持人:新疆,太遠了,摘棉花。有多少人一塊去的?

  王愛花:一塊我們一個縣裏都有幾千人,有一兩千人一塊去。

  主持人:那就踏實多了。

  王愛花:有病有啥的時候都管看。

  李慧平:還帶有醫療隊。

  主持人:還帶著醫療隊。那幾千人一塊坐火車去,那就太威風了。

  徐光春:不敢欺負我們。

  主持人:誰敢欺負,是不是連車票都不用買?

  王愛花:車票也不用,啥都不用。

  主持人:什麼都不用。坐火車錢都不給人家,是統一給買好了。

  李世民:車票勞動局統一給買。

  主持人:就是勞務的價錢是不是也都談好了?

  王愛花:對。

  主持人:你覺得公道嗎?

  王愛花:公道。

  主持人:是什麼樣的價錢?

  王愛花:只要是摘一斤棉花給你六毛多錢。

  主持人:摘一斤棉花要多長時間?我們都沒摘過。

  王愛花:我一天摘一百二三十公斤。

  徐光春:那你是快手,能夠摘一百二三十公斤。

  主持人:高於平均水平是嗎?

  徐光春:我看你很能幹。你恐怕不止一次去了吧。

  王愛花:我去兩回了。

  徐光春:去兩回,所以她有經驗了。

  主持人:一天工作多長時間?

  王愛花:多勞多得。

  主持人:他不管你?

  王愛花:他不管,你隨便摘。

  主持人:最後就按照你摘的數量來給錢。

  王愛花:到天黑了給你稱,下班的時候要跟你算清楚賬。

  主持人:稱的秤準嗎?

  王愛花:那兒人好。

  徐光春:那兒人好,不會騙他們。

  主持人:不會像我們中央電視臺這些人。

  徐光春:中央電視臺也不騙人,實話實説。

  主持人:最後掙了多少錢?

  王愛花:我58天摘了6.2噸。四千多塊錢。

  主持人:然後高高興興就回來了?

  王愛花:對。

  徐光春:兩個月四千多塊錢。


李世民一家送給徐光春的鞋墊

  主持人:女兒在什麼地方打工?

  李慧平:我在廣東海豐。

  主持人:怎麼會跑得那麼遠,一個跑到新疆,一個跑到廣東。

  徐光春:一個最北,一個最南

  主持人:怎麼會跑得那麼遠呢?

  李慧平:經我們當地的介紹所介紹去的。

  主持人:你在那兒做什麼?

  李慧平:我在那兒做鞋,鞋廠。

  徐光春:怪不得你這個鞋墊做得這麼漂亮,鞋廠。

  主持人:這就是做完了以後順手從廠子裏拿出來。是做皮鞋是吧?

  李慧平:皮鞋、運動鞋。

  主持人:我問一個敏感一點的話題,你要願意答就答,不願意答隨便。但是我覺得是個機會,有沒有感覺受歧視?

  李慧平:有。當時把我們分到一個部門,我們一個線上的負責人就看不起我們河南人,給我們幹的活就像給男孩子幹的一樣,當時又累,因為我們幾個堅持不懈,一直幹到底,他對我們的態度改變了。

  主持人:他當時歧視你們的時候,你們怎麼想的?

  李慧平:我們想作為一個河南人,為什麼要被別人看不起,我們一定要做好。

  徐光春:好。

  主持人:要爭口氣。

  李慧平:對,要爭那口氣。

  主持人:但是覺得好像老遇到這種事兒,就挺傷自尊心的是吧?

  李慧平:對,挺難受的。

  主持人:這個我解決不了。

  李慧平:只有我們自己解決了,自己堅持不懈。

  主持人:你攬它幹什麼,有書記在這兒坐著。

  徐光春:作為我們省委省政府有這個責任,為我們河南外出務工的農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要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但總體上來説,我覺得各地對我們外出務工的河南農民,一個是歡迎,第二個,也是尊重,但是由於這樣那樣的一些原因,有少數地方或者有少數人對我們外出務工的農民有一些歧視,有一點看不起。

  主持人:徐書記,我覺得這個事兒您應該強硬起來,您這麼寬容,他們就得寸進尺。

  徐光春:我從兩個方面做工作,一,要用我們的誠信贏得人家的信任;二,要用我們的發展來贏得人家的尊重,這是一個方面的工作。另外方面的工作,我們要樹立河南人的良好形象,改變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對我們的那種偏見。去年中央電視臺進行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我們河南有兩個傑出人物,在這十個人中間。第一個就是在青島,在狂風惡浪中救人的魏青剛,後面還有信陽的帶著妹妹上大學的洪戰輝,通過這樣一種感人的事跡,來改變一些人對我們的一些偏見,人家説河南人了不得。

  主持人:徐書記,我這樣説不知道是不是有點溜須拍馬的嫌疑,很奇怪,我遇到的河南朋友都特別好,你看當主持人有這個優勢,我今天可以對著鏡頭説他們的名字,比如邵大偉、李強這都是我認識的朋友,辛如計、小香玉個個都好,特別實誠,逢年過節都給我們家送東西。

  徐光春:我想主要還是我們河南人自己應該去做好的事情。在這方面我想河南會用自己的發展,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贏得全國人民的尊重。

  主持人:現在是不是給現場觀眾朋友一些機會。

  觀 眾:我這兒有簡單的一個建議,可能需要書記和永元,書記和CCTV一起來配合。

  徐光春:怎麼樣,咱們聯手來做這件事情。

  主持人:沒問題,給錢就幹,太勢力了。

  觀 眾:拍電影,拍電視劇,在CCTV播的話很好。

  徐光春:多做一些,是不是每個月做一期?

  觀 眾:建議有個《小崔説河南》。

  主持人:很好的建議

  徐光春:我們聘崔永元同志為我們河南的形象大使好不好?


梁浩下農村體驗

  來自清華的EMBA梁浩是一家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在節目錄製之前,他帶著三個任務來到河南安陽的後胡村進行真實體驗。他將帶回一張照片,一個實物和一個建議。他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農村體驗的感受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主持人:我們這個節目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我們請了清華大學的EMBA,請他們深入到基層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用他們的視角來發現一些新鮮的事情。到河南去體驗生活的是梁浩先生,讓我們熱烈歡迎他。你好。

  主持人:梁浩你自己是哪兒的人?

  梁 浩:我是廣東人。

  主持人:就是你打工的那個地方。

  梁 浩:咱們算半個老鄉。廣東人和河南人非常有緣,你看今天徐書記在,河南一家人在,我在,一家親都在。

  主持人:好 我們先看看梁浩到河南去體驗生活的情景。

  (梁浩下農村體驗 採訪即將要出發到外地打工的打工者)

  梁浩:在本地打工一個月多少錢?

  打工者:就三四百塊錢。

  梁浩:出去呢,你去年出去一個月掙了多少錢?

  打工者:一個月可以掙到八九百塊錢。

  (梁浩採訪村裏的村民)

  村裏的大爺:這一片俺村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農民:電視啥都有了,都搬到那屋去了。

  梁浩:現在小孩做建築,有沒有收不到工錢的,就是拿不到工錢回來?

  農民:拿不到工資都是早幾年的事

  梁浩:你一畝地能産多少斤麥子

  農民:八百到一千斤。

  (梁浩進入學校進行調查)

  梁浩: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的,舉手我看看。

  主持人:梁浩先生,您出去的時候好像我們交代了您三件任務是吧,都完成了吧?

  梁 浩:都完成了。

  主持人:您跟我們講一下您的任務完成的情況。

  梁 浩:好的,這回有機會能夠讓我深入到河南農村的最基層,真正看到農村的一面,其實河南很多情況和我看到的,和徐書記説的都是一樣的,崔主持問我三件任務,第一件任務是一個場景,我們拍了一些錄像,第二個任務就是照片,我帶回來了。我把照片給大家看一下。我到了學校,跟他們説,同學們,你們家裏父母有一方或者兩方都出去打工的請舉手,一共45個人,有31個人舉手了。第三個,有一個同學叫李戰凱,他有一個筆記本,他在日記本上寫了,我很擔心爸爸,擔心他的健康,爸爸這一走,每次走他都帶著藥,我想起來,我就要掉淚,父親出去賺錢,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給我們能夠上好學,我相信我一定不讓他失望,爸爸,兒子在想你。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現在河南人外出打工是一個現實,也是必須走的一條路。在這個意義上我在想,是不是我們政府能否更多地發展當地的工業,多點助力於投資的環境。我到了省,到了縣,他們知道我是搞企業的,都紛紛要求我去投資,為什麼,他們説你們來投資,可以解決一點勞動力

  徐光春:我去河南一年多了,我專門調查了20多個鄉村,這20多個鄉村裏頭,現在可以説是河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大概最高的收入,每一個農民的年收入可以達到12000元,一般的也在六七千元左右,這是比較富裕的農村。之所以能夠富起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村裏面有一個比較好的企業,就是剛才梁先生講的,比如説我們劉莊有一個全國最大的麵粉廠,西滑封村就有全國最大的方便麵廠,在輸出勞動力的同時,自己又吸納了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力,所以這樣的路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主持人:我想一個好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徐書記還可以多聽聽,梁先生還應該多看看,可能溝通起來就更容易。現在是不是給現場觀眾朋友一個機會。

  觀 眾:徐書記您好,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像小麥,河南的小麥産量是在全國第一位的,但是咱們不能僅僅靠出一些小麥來致富吧,最起碼咱們可以把它變成麵粉,可以銷到全國各地。

  主持人:把小麥做成咖啡賣出去價格高。

  徐光春:你的建議很好,我們已經在按照你的建議做。第一,我們河南現在不僅僅是出麵粉,我們有河南最大的,我們國家最大的,除了外資以外的方便麵廠,叫白象方便麵,因為康師傅是外資的,除了外資以外,我們全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産企業在我們河南,叫白象。

  主持人:天哪,省委書記在這兒給方便麵做廣告。

  徐光春:也有我們全國最大的,也是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這就是剛才你講的龍頭企業,拉長我們農業的産業鏈。

  主持人:徐書記您管過我們廣播電視,您知道這個廣告全是收錢的。

  徐光春:我為了增加我們河南的收入。

  主持人:徐書記,您今天説了半天話是不是挺累的了?

  徐光春:如果説要説河南,我們提神的話,再有兩個鐘頭我也不累。

  主持人:您休息會兒,我談點自己的私事兒。梁先生,您的新奧集團是做什麼的?

  梁 浩:新奧集團是做以燃氣為主的一個大型企業。

  主持人:燃氣。

  梁 浩:燃氣是城市管道天然氣。

  主持人:規模很大嗎?

  梁 浩:我們集團一共有兩萬六千多人,去年我們總的經濟收入是73億。

  主持人:你們是不是在很多省都有分公司或者分廠?

  梁 浩:我們一共在全國有八大區。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説您有那麼多錢,能不能再往河南投一些?

  徐光春:我們崔永元同志以形象大使的身份已經出現了。

  主持人:我昨天做節目就採訪了一個EMBA,他當場就捐了一百萬。

  梁 浩:我知道,我也挺佩服他的勇氣。

  主持人:新奧集團有這個投資意向嗎?

  梁 浩:我去河南的時候,河南的領導都跟我談了這件事。

  主持人:我作為河南的形象大使,鄭重地跟你提出這件事。

  梁 浩:我可以這樣答覆你,我可以很鄭重其事地考慮這個問題,而且會親自到河南省搞調研。

  徐光春:好,歡迎你去。希望你們在河南的事業越做越大。

  主持人:希望下次見面的時候我們就能聽到徐書記和新奧集團達成了默契,能讓投資源源不斷地到河南去,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播出時間:

  每週一至週四晚20:30-21:00

  《新聞會客廳》週五特別節目《決策者説》播出時間:

  週五晚20:20--21:00

  新聞會客廳 會見新聞當事人,敬請收看

責編:復蘇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資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