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人民網】圓明園“防滲”等工程真的是為了節水嗎?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3日 12:41)

  圓明園“防滲工程”停工了,國家環保總局決定在本月13日舉行公眾聽證會。一方面,人們期待這個聽證會能對“防滲工程”的不可行性有一個更明確的説法;另一方面,人們對圓明園整個復建山形水系工程表示更大的擔憂。

  4月11日,媒體發表了北大教授俞孔堅先生的文章,讓我們了解到圓明園里正在進行著的另一項大工程:他們在大肆砍伐園中喬木灌木,20厘米直徑的鄉土喬木也被連根剷除,然後用挖掘機造山,再大面積種植草坪和“觀賞性花木”。這正是圓明園復建山形水系工程的另一個組成部分。這位專家痛心地説,這樣做,對一個具有極高歷史文化遺産價值和生態價值的遺址公園來説,無疑是具有毀滅性的,其破壞性可能遠大於湖底“防滲工程”。

  發生在圓明園遺址上的這一切,使人們産生一個巨大的疑問:圓明園如此復建山形水系目的何在?“防滲工程”真的旨在節水嗎?砍伐喬木灌木、改造山形地貌是為保護圓明園嗎?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目的也許只是一個可以拿上桌面來説的藉口,其背後還隱藏著更真實的意圖。

  圓明園缺水,這一點無疑義。但缺水值得如此大動干戈嗎?在歷史上,圓明園水域很大比例水深只有幾十公分,可以栽種荷、蓮、稻等。據園方説的數字,圓明園年滲水250萬立方米,年補水只有150萬立方米。“防滲工程”最多減漏150萬餘立方米的水。由此我們推斷,保持這種水態,300萬立方水足夠了。只要有關部門重視圓明園缺水問題,科學配置水資源,有效涵養水土,讓圓明園有水不是太難的事,根本不必耗費鉅資建這麼一個對圓明園生態環境極具破壞性的“防滲工程”。即使“防滲工程”節約了150萬餘立方米的水,也會“堤外損失”掉。因為他們做了嚴密的側砌防滲,這樣,岸邊及周圍的花草樹木將會嚴重缺水,這就勢必要通過澆灌來養護花木,一年下來,“防滲工程”減漏的那點水會被用光,何來節水之説?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防滲工程”真的不是為了節水,而是為了在水上行船增加收入。一位知情人士道出底細:“圓明園有職工1700人,門票收入只有2100萬元,不增加收入,就無法把圓明園管理好。”許多媒體在採訪中發現,他們想人工蓄起1.5米的深水,並留出了遊船的旅遊線路。

  有人問,這種遊船能增加多大收入?問得好。僅僅通過遊船增加收入肯定是有限的,那麼就會有其他手段,共同為增收做貢獻。砍伐喬木、灌木、改造山形地貌,結果會是如何呢?圓明園更漂亮了,更有欣賞、遊玩的價值了。這就是通過拓展圓明園遊玩娛樂功能而獲利的另一個輔助手段。

  無論是“防滲工程”,還是改造山形地貌工程,或是其他的什麼工程,目的的指向已然明確,那就是,把圓明園打扮得更像公園,以供人們遊玩娛樂。這些工程如果不受“干擾”地進行下去,將來可能還有一招,那就是大幅提高門票價格,再來一句“要體現遺産價值”,以使其漲價合理。這樣,收入是鐵定大大地增加了。

  圓明園的真正價值在於“遺址”而不是“公園”。如果這裡成了“公園”,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水上遊船來往穿梭,園裏熙攘喧鬧,的確能使遊人盡興,但卻與圓明園作為近代中國“恥辱地”的悲愴、肅穆氣氛極不相稱,“遊玩娛樂”價值“喧賓奪主”了圓明園的“遺址”價值,也削弱了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歷史教育活教材的作用。

  當圓明園遺址僅剩那麼一點斷壁殘垣,當圓明園以一個全新的公園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歷史的記憶鏈也就慢慢地斷了。若干年後,或許會出現這樣一幕: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此遊玩。媽媽説:“聽説這裡好像是一個什麼‘遺址’。”孩子説:“那些‘斷壁殘垣’是哪搬來的破爛,真礙眼,扔了算了。”身邊傳來另一個孩子對爸爸説的話:“今天玩得真高興!” (作者:陳家興)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