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中國青年報】開戰時間可能還會拖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19日 09:39)

  中國青年報消息:北京時間3月18日9時(美東部時間3月17日20時),美國總統布什發表全國電視講話,限定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于48小時內放棄權力並流亡國外,否則將“只有死路一條”。很顯然,這是美英西三國從聯合國安理會撤下提案後,決定繞過聯合國自行向伊開戰所下達的最後通牒。

  48小時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北京時間3月20日9時以內這段時間。是不是到了這個時限,薩達姆仍然無動於衷的話,戰爭就會打響?這是世人極為關注的問題。

  截至北京時間3月18日晚,美英兩軍在海灣地區集結的總兵力已接近30萬人,應該説,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美英軍方對戰爭需求的理想程度,戰爭完全可在最後通牒的時限結束之後立即打響。然而,戰爭的開打時間,要受多種因素,尤其是意外因素的影響;同時,戰爭指導者,尤其是攻方的戰爭指導者,總是力求戰爭部署能夠處於最佳狀態,以便戰爭爆發後始終能保持戰略主動權。綜合這些因素考慮,美英的戰爭部署尚有亟須完善之處。

  按照美英統帥部的戰爭預案,此次攻伊的戰爭指導是“南北對進,中心開花”,也就是實施猛烈10倍于海灣戰爭空襲的同時,地面作戰部隊的兩大集群分別從南北兩大戰略方向實施對頂進攻,並以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相當數量的特種作戰部隊在巴格達周圍地域空降,在空中力量配合下,迅速攻佔巴格達。應當説,這是一個大膽而科學的戰爭方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為此自豪地説,這場戰爭將速戰速決。它不可能持續半年,更不可能持續1年,而是只需6天,至多60天的戰爭。

  孰料“老道”也有失算之時。開闢北方戰場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借道土耳其,美軍地面部隊方能從地中海登陸後進入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族地區,並由此發動戰略進攻;美軍部署在地中海的海軍,其巡航導彈與作戰飛機才能飛越土耳其領空打擊伊拉克。3月初,土耳其議會否決了政府允許美軍借道的提案,使得已經停靠土耳其港的大批美軍艦船無法卸下裝備和人員。儘管如此,美國仍然對土耳其允許其借道充滿信心。土耳其照顧美國面子,允許其將裝備卸下並運往伊拉克北部地區,爾後便無舉動。美軍眼看借道無望,只得于3月中旬將兩個航母戰鬥群撤回阿拉伯灣。美軍統帥部緊急應變,決定將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空降至伊拉克北部地區,以確保“南北對進”的實施。這樣一來,用於“中心開花”的兵力便捉襟見肘了。

  當3月17日美英西三國從安理會撤回提案後,土耳其政府突然表示,將採取“非常措施”,即繞過議會,由政府直接批准美軍借道。這自然是件好事,但重新部署第一方案中的部隊,顯然要耗費較多時間。不説別的,原計劃使用世界上第一個數字化師———第4機步師于北部方向,因借道不成,該師除部分裝備已運抵伊拉克北部地區外,部隊仍在美國本土待命。即使它立即出動,也需數日才能進至待命地域。按不借道的第二方案,兩個回撤的航母戰鬥群也尚未進入作戰位置,並且還需最後調整地面作戰力量,這些都需要假以時日。

  布什在發出最後通牒的同時,勸告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外國使領館人員,以及其他所有的外國人,要在規定的時限內離開伊拉克,以免遭受意外的戰爭傷亡。這一時限顯然過於短促。伊拉克的航空運輸早就停止,除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有自己的直升機外,外國人乘坐飛機離境已無可能。伊拉克南、東、北的3個鄰國早已封鎖了邊界,從陸路離開伊拉克只剩下向西往約旦和敘利亞兩條公路。在正常情況下,汽車從巴格達出發至出境,約需十幾個小時。現在伊拉克全境已進入臨戰狀態,這兩條公路已被軍事管制,用於優先運送軍事人員和軍用物資,外國人乘坐的車輛在48小時內很可能出不了伊拉克。像這種簡單的常識,美軍戰地指揮部以及最高統帥部不可能不清楚。為了盡可能減少因戰爭意外傷亡而引發的外交爭端,美軍也必須在48小時後再留出一定的寬裕時間,以供外國人安全撤離。

  為了這次擬議中的戰爭,美國煞費苦心地進行外交斡旋,為此而拖宕的時日不可謂不多。這其中有政治因素,比如一旦贏得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最好是有聯合國授權,那麼將可以凸顯美國開戰的正義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也可以挾聯合國之權威而號令天下。這其中還有著重大的經濟因素。1991年的海灣戰爭,共耗資610億美元,85%以上由盟國出,美國只掏了不足100億美元,這點錢,連維持參戰50萬美軍的生活費用都不夠,這等於是説,由盟國掏錢買美國的軍火,又主要由美國大兵將這大量的軍火消耗在戰場上。軍火的利潤十分豐厚,即使扣除美國政府所掏的那點錢,美國的軍火商還是大賺了一筆。這種賺錢生意對美國而言,已經不止幾次了,它是不會就此“金盆洗手”的。這次擬議中的戰爭,布什政府的戰爭預算是950億美元,據説可能遠遠不夠;戰後重建約需1000億至2000億美元。這麼龐大的開支,靠美國一家顯然是無法承受的。因此,儘管歷時大半年的外交斡旋不是很成功,儘管聯合國沒有授予開戰權,美國還是想利用最後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將一些有可能加入多國部隊的國家動員過來。除了壯大政治威力、軍事威力外,把這些盟友牢牢地“綁”在美國戰車上,讓他們乖乖掏錢,恐怕是美國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時間,哪怕是十分有限的幾天時間。

  據不少軍事專家分析,近一二十年來,美國打過的幾場局部戰爭,都是選擇風高月黑之夜打出第一發導彈或是扔下第一枚炸彈,原因是美軍倚仗先進的空天電子設備和夜視設備,將對手置於看不見、聽不著的被動挨打地位,以取得戰術上的突然性。按這個邏輯推理,3月17日是月圓之夜,到3月底才是月黑之時。不一定拖這麼久,但等到下弦月較小時開打,對美軍肯定有利。當然這一因素並不起決定作用,以美軍現有實力,即或在白天開打,也照樣打你沒商量。不過既使存在前三條因素,那麼,選擇一個天氣條件較好的時間開打,也不是沒有可能。

  由是觀之,薩達姆的大限日子很可能會推遲幾天。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嚴國群)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