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者調查:“學區房”引發教育公平討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4日 19:23 來源:
    專題:2006直通地方兩會
    進入[新聞社區]>>

  CCTV.com消息(新聞社區):

  主持人1:古代有個“孟母三遷”的故事,説的是古代孟母為兒子有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三次搬家。如今在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一些家長不惜血本,花大價錢購買好學校或名校附近的房子,這樣的房子被稱作“學區房”,為的就是能讓孩子能依據就近入學的政策進入一所好的學校。

  主持人2:不過,“學區房”現象的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教育公平問題的爭論。先看看記者剛剛從南京發回的採訪。

  記者 戴曉燕:這是位於南京市中心區域的一條小路——仙霞路,這附近雲集了多所重點小學、中學和全國知名高校,我身後的這棟9層建築就是仙霞公寓,它因此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南京市身價最高的學區房。

  仙霞公寓在去年5月開盤時,均價就達到了每平米14000元以上,這幾乎是南京市中心城區房價的一倍。周圍的居民説,這裡的房價之所以一升再升,大家看重正是周邊名校雲集的教育資源,買了這裡的房子孩子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就近入學。

  業主:這個房子的確很貴,要兩百多萬一套呢,當時也猶豫過。但是怎麼辦呢,為了孩子的前途和將來吧,我和愛人商量了,還是咬咬牙把房子買了下來,

  然而,面對價格不菲的“學區房”,更多的市民只能是“望樓興嘆”了。

  南京市民:像我是個大學教師,但是我如果我自己買房的話,我是絕對沒有辦法買仙霞公寓這樣的房子的。

  和南京相同,在北京,杭州,哈爾濱等一些大城市,“學區房”的走俏也不是一個少有的現象。甚至,“學區房”的範圍已不僅僅是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和知名高校,就連一些重點幼兒園周邊的房屋也身價倍增。更有趣的是,“學區房”在銷售旺季往往出現在新生入學前後,個別地方一個月之內房價漲幅甚至能達到數千元。

  南京市民:我覺得這種現象並不是很正常,這會引起一種不公平,就是教育上的不公平。

  南京市民:(希望)不要讓優越的條件都集中在少數學校,這樣大家比較有機會享受同等的教育權利。

  “學區房”現象已經引起了各地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

  江蘇省人大代表 閻勤:政府部門,在經濟保障,教師資源配置方面,給不同的學校提供同樣的設施與資源,給每個孩子提供保障。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