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美國會怎麼“政企不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6日 14:1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美國國會對中國企業並購美國公司的干預行動不但引起世界企業界的反感,也遭到美國會議員的批評。8月11日,在美國會議員詹姆斯莫冉在華盛頓一個研討會上言之鑿鑿批評美國會對中國企業並購美國公司的干預行為,稱這種行為為“政治上干預”。(見新華網2005年8月12日電)

  本來企業跨國進行並購符合全球化市場經濟原則,也早有慣例,比如,歐美一些企業近年就先後來華兼併中國的企業。令人不解的是,美國會為何對中國企業並購美公司進行干預?

  人們看到,最近以來,中國幾家大企業跨出國門施展拳腳。其中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宣佈以185億美元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此前,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海爾集團以大約13億美元的價格準備收購美國家用電器製造美泰公司,其出價超出美國廠商給出的價格;另外,中國聯想集團最近以77.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享有盛名的個人電腦部門等等。這類收購行為,充其量都是企業間的“互動”。被收購企業或因經營不慎,需要注入新的技術、資金或銷售渠道;或是相互間互通有無,實現強強聯合或某個方面的合作。美媒體就具體剖析了美泰公司。據悉,在家電製造領域內,“世界上沒有任何戰略競爭對手願意出價收購這個搖搖欲墜的家電製造商。而海爾收購美泰,看重的是美國公司的品牌和管理經驗”。因此,兩企業實際上是取長補短,對兩企業而言可以説是雙贏之策;而對美國政府同樣有利:挽救“美泰”起碼也能為美國政府增加稅收,這般利企業也利美國的好事為何美國會對此橫加干涉?

  據悉,美國會干涉中國企業並購美企業理由之一是基於美國人的就業利益觀。比如,美商引進的第一批石油工人在科羅拉多州盆地開工鑽井,惹得州眾議員沙拉查不滿。沙拉查競説,中國公司為了節省成本,犧牲了美國人的工作。而當美議員的“高論”一齣,當即遭到美能源公司反駁: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技術和工作水準,正在漸漸地趕上,我們必須依靠彼此合作,來改善我們經濟和生活水平。(見中新社2005年8月11日電)

  美國會干涉中國企業並購美公司最終的理由是所謂“安全理由”。就是擔心中國經濟的崛起構對美“安全的威脅”,因此,美國會認為“不能表現軟弱”。中國企業並購美幾家瀕於破産的企業就被視作對美構成威脅,這種荒謬邏輯恐怕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企業就是企業,怎可與政治劃成等號?國會干涉企業之間的並購行為足見美國會“政企不分”。一向口口聲聲標榜法治的美國會,在這個問題上怎麼表現出“無法無天”?

  美國會干涉中國企業的並購,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中國經濟和平崛起左看不順眼,右看不順耳。在美國會心中,惟有美國經濟永遠處於霸主地位,其他國家對美國俯首稱臣,美國會才感到“安全”。假若別國的企業把手伸進美國,即使對美國再有利,也視之大逆不道;即使是美國到處宣揚經濟全球化,一旦與美國經濟利益相悖,總見美國會板著臉孔説“不”。這才是美國會隨意干涉企業行為的實質。看來,糾正美國會的“政企不分”,還得要美國會議員們自己去“換腦筋”。腦筋不換,單邊主義觀念不改,當然會不斷滋生混淆是非的怪事來。8月11日《紐約時報》社論就這麼直言不諱指出:美國會中對“中國製造”的貨物加進口稅的建議就有十幾條。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主導的《中國軍力報告》指責中國國防預算過大。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被稱為對美國的威脅。這些反華聲浪還在升高之中。 事實上,美國的這些行動無不來自短視的、沒有合理根據的“恐華妄想症”。中國已經不再是第二流的經濟體。美國從政治人物到公眾都必須明白這一點。中國大量、持續購買美國政府公債,已經是美國經濟穩定的一個重大支撐。在世界事務上,中國的關注已經不容美國忽視。(見中新社2005年8月14日)應該説,這是理智的聲音,不知美國會議員們聽不聽進去?(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