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十一五”車企自主創新的計劃與變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6日 10:07 來源:
    專題:展望“十一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

  上汽汽車總經理王曉秋近日介紹:除了今年年底將上市的一款中高級轎車,從2007年到2010年,上汽汽車還將推出超過30款車型,混合動力車也將推出,從而形成價格從6.5萬元至30萬元的寬系列産品線佈局。2007年將實現向包括歐洲在內的海外主流市場的批量出口。到2010年,上汽汽車整體生産能力將達到年産整車30萬輛,發動機40萬台。

  此前,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也在奇瑞第50萬輛汽車下線儀式上表示,明年奇瑞將迎來第100萬輛汽車的下線。2010年奇瑞要實現年産銷100萬輛的規模。一汽集團也在企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自主品牌汽車要實現産銷100萬輛,佔總産銷量50%的計劃。另外,廣汽等汽車企業的領導也分別在不同場合透露過“十一五”期間自主創新方面的計劃。

  與幾年前國內汽車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大多乏善可陳截然不同,眼下,他們在自主創新方面的膽子越來越大,步子也越邁越大。如果説當初奇瑞、吉利等自主創新起家的幾個企業,生存下來靠的是靈活多變的“遊擊戰”,那麼從國內主流汽車企業相繼公佈的“十一五”期間自主研發的計劃看,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做好打“陣地戰”和“攻堅戰”的準備。

  然而,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市場現狀決定了自主品牌未來幾年的發展很難一帆風順。如果國內汽車生産企業對未來的市場變數估計不足,再好的計劃也有落空的可能性。

  以近兩年不少國內汽車企業制定的出口海外的計劃來説,用“眼大肚子小”形容一點也不過分。計劃出口美國也好,出口歐洲也罷,前提條件都是産品要能滿足汽車發達國家苛刻的碰撞標準和環保標準。“陸風碰撞門”及類似的例子告訴我們,歐美市場絕不會對中國出口的廉價汽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面對標準門檻,質量和品質才是“硬道理”。

  自主品牌汽車在今後幾年要面對的另外一個變數是,伴隨迅速擴大的市場佔有率,售後服務能否保持同步和高質量的提升。日前,上汽汽車市場傳播及公共關係部總監黃華瓊在上海對記者介紹,産品雖然還沒有下線,上汽汽車已經對售後服務做了週密的計劃,包括準備向高端産品用戶提供機場貴賓服務等設想。記者認為,自主品牌汽車因售後服務跟不上“栽跟頭”的例子在國內屢見不鮮,因此,如何讓服務跟上銷售步伐甚至超越銷售步伐,應當成為自主品牌汽車生産企業深思熟慮的問題。

  自主品牌汽車“十一五”期間必須應對的難題還有掌握關鍵技術的能力如何快速得到提高。現在看,奇瑞之所以敢把産品發展的步伐走得這麼快,與其同奧地利AVL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ACTECO高性能系列發動機不無關係。自主品牌汽車要想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長遠立足,必須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手段掌握核心技術。

  上汽汽車對汽車核心技術研發採取的是“拿來主義”和自主發展並重的策略。據上汽汽車工程院首席工程師、上汽汽車海外(歐洲)研發中心總經理林德瑞介紹,上汽汽車旨在通過項目實施鍛鍊發展自主開發人才隊伍,快速提升研發人員能力和水平。目前,設在上海安亭的上汽汽車中國研發中心已經奠基;設在英國的上汽汽車海外(歐洲)研發中心已經運作1年多,來自原MG Rover的150多位汽車整車及動力總成研發工程師組成了這個中心的第一批核心研發團隊。

  此外,自主品牌汽車能否在高端市場順利發展等也是“十一五”期間企業要面對的變數。國內汽車企業應對這些變數的措施準備得越充分,自主創新的計劃實施起來就會越順利。(完)

責編:劉曉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