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吳敬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存在四大體制障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0:55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中新網3月7日電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今日上午在全國政協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體制性障礙主要有四個方面。

  吳敬璉具體指出,第一,各級政府仍然保持著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第二,政績。GDP的增長率變成首要的考慮。第三,財政收入。要求産值的最大增長。第四,要素價格、資源價格扭曲。

  吳敬璉説,在2004年7月份政協常委會的專題討論會上,來自各方面的委員們非常熱烈地討論了體制性障礙的問題。增長方式為什麼轉變不過來,體制性障礙在什麼地方呢?來自不同方面的委員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比如來自理論界、企業界的委員,他們從市場經濟的一般性原理和過去黨和政府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各種各樣論述中,對照我們的現實,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吳敬璉説,它的表現是政府、官員仍然掌握著很重要的資源的配置權力。比如土地配置權力基本掌握在政府手裏,而不是由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另一方面,價格作為市場配置資源最重要的工具、最重要的手段,又是因為行政定價扭曲了,比如各種要素的價格、資源的價格都定得過低,使得企業在選擇生産決策時也發生了扭曲。

  有很多委員過去在政府裏擔任領導工作,他們講了他們的切身體會,從道理上應該轉變,但是他們受到兩個壓力:第一個壓力是政績的壓力,有的委員説得很生動,增長率不到80%、90%,人代會做報告下不了臺。另一個是財政收入的壓力。現在的財政稅收主要是來自生産型的增值稅,而生産型增值稅和産值之間是直接聯絡的。所以,不管道理上認識需要怎麼轉變,但是在兩個壓力下還是向著速度走,不惜用自己手裏掌握的資源去支持高速度。所以增長方式就難以轉變過來。

  吳敬璉説,經過上述調研我們發現,要實現增長方式轉變,所需要在體制上作出的改革、改進就非常明確了,也具有非常好的針對性。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政協能夠發揮很好的集思廣益的作用,在政府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上能夠發揮我們的作用。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