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有缺陷 農民工節後頻退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3日 08:38 來源:

  經濟參考報消息:

  專家指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有缺陷

  農民工節後紛紛返城務工,在一個城市找不到工作再換一個城市碰運氣,這已是近年來的常景。記者近日發現,農民工在頻繁的流動中,他們與原單位終止勞動關係後離開一個城市時,不再保留原單位事先為他們辦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賬戶,而是選擇獲取賬戶繳費部分一次性支付的“退保”。

  專家指出,農民工從難“參保”到高“退保”,凸顯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存有缺陷。同時,多因素引發的“退保”熱殃及企業。

  “福州的進城務工人員40%的退保率在全國只是一個平均水平。”

  來自四川廣安縣井河鎮的劉致富一大早就等在福州市社會勞動保險公司的門口,“我是來‘退保’的,在福州已經找不到我希望的工作了,想去深圳碰碰運氣。”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福州市社會勞動保險公司受理進城務工人員“退保”申請材料最多的一天有110多份。福州市現已10多萬參加養老保險的進城務工人員,但去年一年來,“退保”的進城務工人員達4萬人。

  “從沿海主要省會城市來看,福州的進城務工人員40%的退保率在全國大概只是一個平均水平。”福州市社會勞動保險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廣東東莞去年有105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但僅去年一年就有40萬人“退保”,基本都是外來務工者;在浙江杭州參加養老保險的外來工總數大概在50萬人左右,而每年“退保”人數高達8至10萬,目前累計“退保”的人次超過24萬。

  “我們經常在流動,離開這個城市的時候,只能把養老保險賬戶裏的錢取出來帶走”

  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查,我國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約為1億人,跨省就業的約6000萬人,在這個龐大的人群中,基本養老保險的總體參保率僅為15%。僅有20%至30%的進城務工農民在一個單位工作滿3年以上,2004年外出農村勞動力中,有就業崗位但不穩定的務工人員佔到40.6%。

  就業的不穩定曾經是進城務工人員“參保”難的主要因素,但這同樣成了退保率高的直接原因。

  “我們都是農民工,經常在流動,能在一個城市定居下來的很少,如果運氣的好話,老闆會為我們買份保險,但離開這個城市的時候,我們卻只能把養老保險賬戶裏的錢取出來帶走。”在杭州市濱江區打工的江西人李海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辦理了基本養老保險的進城務工人員在企業絕大多數是合同制職工,按規定,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累計繳納滿15年以上方可領取基本養老保險。一些四十多歲的農民工還告訴記者,在城裏已經沒有競爭優勢,只有回家務農,即便先前“幸運參保”,也不可能將養老保險繳費至“退休年齡”。

  企業認為,農民工頻頻“退保”加劇用工緊張,損及企業利益

  在用工相對緊張的沿海發達地區,一些相對規模較大、經營較規範的民營企業近年來經常以辦理基本養老保險作為吸引務工者的條件之一。“僅去年,我們招了100余名外地工進廠,試用半年後轉正,我們為了留住人,還幫其中40多名錶現優秀的外地工辦理基本老養保險。”杭州市蕭山區一家大型民營化纖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福建、浙江等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進城務工人員頻頻“退保”不僅加劇了企業用工緊張的現狀,對企業的利益來講也是一種損失。

  以福州市2005年為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26%,由18%的單位繳費和8%的個人繳費組成,單位繳費的3%再劃入職工個人賬戶,則個人賬戶存儲額增加到工資的11%。務工人員“退保”,可以得到個人帳戶中的11%作為一次性付給,而剩下的15%並不退還給單位,而是變成社會統籌基金。

  “雖然在2005年底新的養老保險政策出臺,對一些舊的政策有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負擔,但如果務工人員‘退保’這麼高,叫我們企業如何願意為更多人投保?”福州的一位企業主告訴記者。

  2000多個統籌單位之間政策不統一,導致養老保險關係不能順利轉移接續

  在我國農民工整體參保率十分低下的情況下,退保率卻在逐年攀升,社會學家表示,社會保障制度對保障勞動者的養老、就醫等至關重要,農民工參保率低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大量退保引起的“後遺症”不可低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家楊立雄教授指出,目前有2000多個統籌單位把守著我國養老、醫療等主要社會保險體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屬省級統籌,各單位之間政策不統一,導致養老保險關係不能順利轉移接續。

  正如四川人劉致富、江西人李海生那樣,他們在當地城市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今年要換個城市工作,他們就不得不把繳費的個人部分提取出來。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認為,對農民工應實行分層分類社會保障,即將穩定就業(從事正規就業、建立勞動關係,以及事實勞動關係5年以上)的農民工納入現行制度;對不穩定就業的農民工採用過渡性的辦法,除工傷、失業保險按現行規定執行外,養老保險先建個人賬戶、不建社會統籌,實行過渡性的個人賬戶制度,將本人的社會保障權益直接記入個人賬戶。

  楊立雄建議採取將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分開的做法,他認為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農村社保體系才是破解問題的關鍵之道。

  “第一,農民工流動到其他城市或回鄉之後可以將保險關係轉移到居住地或新工作地,繼續參加養老保險;第二,充分考慮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根據農民工的需求和特點,設計精確可行的辦法,穩定推進。”楊立雄説。(記者 來建強 胡作華)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